分享

这一次,警匪剧专业户拿下了白玉兰奖|国剧60讲第二季(48)

 冰城老D 2022-05-18 发布于山东

大家好,欢迎来到国剧60讲第二季。我是主讲人李星文。这一期咱们聊一聊新科白玉兰奖最佳原创编剧陈育新的艺术之旅。

复盘《破冰行动》的获奖因由,他说,“评委的评语我还是比较认同的。目前中国需要这种直面现实、揭示一定社会问题,又传播主流价值观,同时被观众喜欢的作品。”

时光倒流30年。1989年,陈育新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招生的电影历史及理论专业读研。入学之前,陈育新没有接受过系统电影训练,只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期刊上发表过评论文章。

已调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持工作的仲呈祥,破例将他招至门下。在攻读硕士期间,陈育新学的是电影批评,导师也希望他能将这门学问发扬光大。

但陈育新一心想走创作道路。他说,“因为我从小学绘画,所以一直想做艺术创作的事情。苦于没有机会入行,就先进入这个圈子,再'曲线救国’。”

《为了聚会的告别》是陈育新参与创作的第一部影视剧。他的师兄章明看到报纸上登了一篇中科院博士生得白血病去世的消息,就想以这个人物为原型写一个电视剧。

很快,陈育新、章明和鲁坚合作写完了剧本,章明将其拍成了两集单本剧。后来,这部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获得了1992年的“飞天奖”短篇电视剧二等奖。

此后没多久,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正在拍摄一个小品集,每集15分钟。导演系的一名老师找到陈育新,问他想不想当导演。他毫不犹豫应了下来,前往河南见了总导演陈胜利。这批小品剧导演里,还有陈育新以后的合作伙伴高群书导演。

研究生还没毕业,陈育新就做过了编剧、导演,更不愿意埋头搞理论了。1993年,陈胜利买了小说《凤凰琴》的电视剧版权,希望陈育新将其改编成剧本。《凤凰琴》是刘醒龙的中篇小说,讲述了偏远山区小学民办教师默默奉献的故事。

聊完《凤凰琴》,陈胜利又拿出一张《光明日报》,指着上面的一篇报告文学,问陈育新能否将这一故事改编成电视剧。这就是后来的《9·18大案纪实》的故事原型。

陈育新看完拍案叫绝,很想写这个剧本。只可惜,由于《凤凰琴》进度颇急,陈育新未能如愿编剧《9·18大案纪实》,只是参与了一些策划工作。1994年,《凤凰琴》登陆荧屏,获得当年的“飞天奖”中篇电视连续剧二等奖。

1995年,陈胜利调任河南电影制片厂厂长,再度找陈育新合作。二人根据清朝一桩奇案,创作出一部30集古装武侠剧《英雄无泪》。这部剧写得酣畅淋漓,拍得天马行空,奠定了陈育新之后的商业剧创作基调。

之后,陈胜利为他提供了一次独立担任导演的机会:到海南,去拍一个英雄警察的故事。写完剧本,一个问题来了:这个剧是用海南话拍,还是用普通话拍?

陈育新最终决定用海南话拍,新的问题又来了。从当地挑演员吧,海南没有表演院团。从外地挑演员吧,海南话和粤语、闽南话又不是一回事。为了找到合适的演员,剧组把海南公安系统翻了个遍。

历尽千难万险,《阿明的故事》问世了。这是陈育新真正的导演处女作,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后来,这部剧获得1997年“飞天奖”短篇电视连续剧二等奖。评委认为,它的优点是真实,缺点也是真实。

2000年,他迎来了拍摄第一部长篇电视剧《如影随形》的机会。这是一部警匪剧,由张延、高曙光主演。

陈育新最初只是编剧,后来投资人到他家,看到了满墙的录像带。《阿明的故事》夹杂在一堆国外大片里,投资人看了这部剧,然后说,“导演就是你了”。

为了拍好《如影随形》,陈育新放弃了《射雕英雄传》的编剧工作。这是继《笑傲江湖》之后,内陆拍摄的又一部金庸剧,陈育新曾参与之前黄健中版《笑傲江湖》的创作。

他认为,《笑傲江湖》是一部看起来“爽”改起来“空”的作品。

当时台里的意见是:尊重原著,保留金庸的武侠精神。所以编剧能发挥的空间不大。最终剧的风格主要是黄健中导演确立的,他按照写实的历史剧拍了这部剧。

然而,央视版《笑傲江湖》播出时骂声一片。将近20年过去了,它的豆瓣评分从5.5分涨到了8.3分。

陈育新的编剧之路很顺畅,但他偏偏喜欢做导演。他说,“编剧往往是影视工业里的惨烈一环,剧本交出去就没有掌控力了。都说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但有时候你肯定更想自己实现它,这就是做导演的成就感。”

说起陈育新的刑侦剧,就不得不提及《红蜘蛛》。《9·18大案纪实》播出之后,这种由非职业演员出演的伪纪实类作品蔚然成风。《红蜘蛛》的独到之处是,剧中所有的罪犯都是女性。不过,这部剧播出的时候,身为编剧的陈育新并没有看多少,那个时候他正在写《征服》的剧本。

《红蜘蛛》

《征服》是导演高群书和编剧陈育新继《命案十三宗》后的第二次合作,这一次高群书盯上了石家庄“黑老大”张宝林案。采集到的素材很有劲儿,陈育新写起来也是一蹴而就。剧情上半实半虚,复仇主线基本是真实的,情感线是虚构的。

剧本写完后,主创人员并没有对这部剧有太高的期待。一来,它的故事发生在底层,不像之前的一些涉案剧那样牵扯甚广;二来,它是传统的黑白对抗故事,没有花巧古怪的设计。谁也没有想到,这部剧能火遍大江南北。

《征服》首播于2003年,不仅创造了当年的收视热潮,更在午夜档重播了无数次。刘华强成为经典荧屏反派,并帮助孙红雷破圈。

1993年到2003年,是陈育新创作的上升期。最初,他的创作技能全靠自学。《世界电影》杂志每期刊登一个经典电影的剧本,陈育新每期必看那个剧本,然后找录像带拉片儿。慢慢地,剧本会写了,怎么拍也有数了。

《征服》之后,陈育新还自编自导了一部《铁面无私》。这部剧由陈宝国、江珊主演,讲述了公安民警破获一个大型伪钞制作集团的故事。但这部剧的播出受到了新政策的抑制,影响不大。

2004年春天起,反腐、涉案剧被逐出黄金档。陈育新在其他领域进行了多种尝试:《正德演义》颠覆历史,《男人四十》是熟男对萝莉,《国家行动》是三峡移民故事,《黎明前的暗战》瞄准了湖南和平起义……题材各异,类型不同。但总归不如警匪剧得心应手。

《正德演义》

不能写涉案剧了,陈育新就开始疯狂看美剧。豆瓣7分以上的美剧,他都看了一遍。那些养分融入他的身体里,成为他信手拈来的桥段和技巧。十年没写这类题材,陈育新反倒打通了警匪剧创作的任督二脉。

2014年,涉案剧的播出出现了转机。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将2011年发生的“湄公河惨案”改编成电视剧。陈育新采访了众多当事人,仍然无法勾勒出案件的全貌。

迷雾重重如何抵达真相,侦破技术如何善加隐藏,采访素材如何移形换位,陈育新费了老大的功夫,才写成了《湄公河大案》的剧本。这部剧拍摄完成后,于2014年7月15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

《湄公河大案》

《湄公河大案》交稿之后不久,公安部宣传局就找到了陈育新。当时,广东省“雷霆扫毒”12·29专项行动刚刚结束,他们想拍一部电影。

前期采风,陈育新四下广东。不采访还好,一采完,陈育新心里更没底了。这是一个没开一枪就取得了胜利的行动,前期准备工作繁复,但出击过程并不跌宕。

制毒链条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它的历史根源在哪儿?又是哪些原因导致问题的泛滥?陈育新逐渐构建出故事框架。

后来,原定的电影计划变成了电视剧。陈育新决定以类型化的形式,编织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达到真实与虚构的平衡。

正义一方的价值观好确立,难的是让坏人也有自己的一套。他说,“林耀东这个形象完全是虚构的。包括当地的宗族信仰、腐蚀干部的过程,主要靠艺术想象。”

剧本在卫视之间辗转多时,到爱奇艺手里后项目提速了。他们又对剧本做了一定的调整,在2018年开机拍摄。

有传闻说,《破冰行动》原稿剧本中蔡永强是男主人公,陈育新说这是以讹传讹,年轻缉毒警李飞从开始就是男一号。而且,在拍摄的过程中,他在后半部分的戏份还增加了。

关于央视和网站各自选择的开局戏,陈育新确认,原剧本是从李飞前往养鸡场开始,通过倒叙交代前情,和央视版的开局一致。视频网站为了增加开头的吸引力,从夜闯塔寨展开故事。

陈育新认为,做古装题材,要尽可能与现实对应起来;而做刑侦剧,则要尽可能地做到理想化。把血淋淋的现实稍微钝化、软化一点。

比如说,现实中很多腐败分子就是被金钱和美色击倒的,直接写到剧里没有审美价值。而一个罪犯,他有为非作歹的一面,也必然有“拈花一笑”的一面。

陈育新拿《破冰行动》中的马云波举例:一个缉毒英雄怎么会变成制毒的保护伞呢?犯罪分子从他身边人下手,拉他下水。为了给妻子减轻痛苦,他不得已和制毒集团达成了交易。这个沉沦的过程,是相对理想化的设计。

目前,陈育新又投入了新剧的创作,依然是现实题材,涉案故事。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谢谢收看。

主讲人 | 李星文

编导 | 吴勇

摄影 | 吴勇 宋新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