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纳家山随想

 昵称54687424 2022-05-18 发布于青海

老刘因疫情在小区被封控四十五天。四十五天,我感叹,委屈他了。退休之年居然遭遇如此考验。为了让他散散心,我建议去登攀纳家山,因为那里我去过好几次,对山势水形有一定了解,可以做到险路避之,挂路绕之,死路退之。这可是孙子兵法的意思。老刘听了微微一笑,接受了我的建议,我们就出发了。

纳家山在城东区南部,其北面正对湟中路,湟中立交桥沟通凤凰山与蔡家山,立交桥北部则是第五人民医院,其北部则是我家所在地泰宁小区。

我们步行穿过果洛路,到湟中路口,向右转弯,沿此路南行至湟中立交桥,向右拐,到一尚未使用的桥面,横跨此桥,至一土台阶,其两侧陡峭,攀登须十分小心。走过此台阶,进入林间,已有不少人在此游玩,儿童的欢快声在林间传开。这里当然不是我们的目的地,须继续爬坡,越过一条水泥路,方到纳家山林场边缘。由于在防火期间,进入林区的门紧闭着,不得已翻越铁丝网,成功进入林区,我们有点自豪,这个年龄居然如此轻松跨越障碍。我们自以为是最早进入的,没想到有人捷足先登,在林间竖起小帐篷,其乐让我们羡慕。

这样的夏日,这样的林间,这样的山河,这样灿烂的世界,还有一寸一寸生长的草木,这是一片富有生机的世界,我们没有理由不喜欢,更没有理由拒绝大自然的妩媚。

我们因此缓慢行走,沉默不语,让思绪专诸于享受这份久违的宁静。

这是一条泥土路,显然不是供驴友行走的路,但这一带植物分布颇有特色。右侧山坡上生长的植物是沙柳,也叫柽柳。这一物种喜欢生长在向阳之地,但不嫌弃贫瘠的土地。故民间以沙柳形容苦命的人。左侧皆松柏与锦鸡儿,松树虽小,但形状甚美,状如金字塔。锦鸡儿金黄的花朵正在怒放,其花朵如倒悬之钟,颇有特色。老刘品尝了花,说此花与他老家的花的味道不一样。我说这不是猫儿刺(锦鸡儿的一种),猫儿刺花是甜的,老刘笑了,那是一种找到童年味道会心的微笑。紫丁香花朵进入凋谢期,白色的丁香有芬芳之气,甚是醉人。这不是幻影,是真实的存在。

行走约几十米,右侧有几块畦地,问一浇水的人,回答给海棠浇水。小畦用绿色的网状物覆盖,防止水分蒸发太快。这几天持续干旱,降水稀少,虽有疫情,浇水不能耽误。向前走已无路,见左侧林间有小路,通向高处。我们休息了一会儿,然后手扶拐杖登攀此段陡峭的山路,一路甚为老刘担心,他未运动四十五天呐,能走这样的小径吗?不过老刘是曾经的体育老师,又是运动员出身,身体素质好,我相信这点险道为难不了他。

穿过险路,到了水泥路,这里已经安全了。

复行几十米,到一垭口,左侧有一土路,与一简陋小屋交通,走过去试图找到看护林场的人,想讨点水喝,结果山深人不在,不知何年归。

从此处回望西宁,层层叠叠的楼房在长峡间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匍匐在湟水河岸。北山隐隐约约,绿意淡淡。其北面是互助土族自治县,更向北,就进入河西走廊。北山浑圆,峰与峰之间似乎不紧密依靠,也没有妩媚的容颜。

不过我们还未到达纳家山峰顶,查阅地图,其南面左侧有曹家沟,右侧是崖来,继续向南是王家村,到湟中区的丹麻乡,距纳家山有十几公里路程。不知这些村庄还是否住着人,山里看不见任何牛羊的踪迹。由此推测,村民应该进入城里了。看不见农村的痕迹,觉得生活中缺了重要的景色,我的心情竟然因此不安起来。没有郊区的城市确实缺少一种安宁或安全。也许这是杞人忧天,不必去多虑。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

纳家山的森林只是在这十几年发展起来的,看到整个林区树木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林业主管部门是下了功夫的,否则在纳家山这样干旱的山区很难让树木长起来。纳家山缺水,如果没有水,纳家山不再是纳家山。因此看到犹如人体血管般的管网遍布纳家山山坡,感到欣慰。

湟水河岸沙柳粉红的花已经盛开,而在海拔2636米、气压为753帕的纳家山,沙柳才开始吐绿。忽然记起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河边与山顶气候差异如此明显,感觉此行很值得。

在纳家山下可以看见山顶有高塔,到山里反而难觅其踪影。到海拔2642米处,方才看到塔顶冒出群峰之上,不过尚有几公里,此时身心疲惫,迈动不了步子,坐在平坦草地上休息,默默看着柠条盛开的金色花朵,顺便吃点东西,全当午饭。

林间空气新鲜,鸟鸣四起。这是小鸟活动的规律,当林间温度高的时候,它们一般不出来觅食,或许它们和人类有所差异,是一日两餐吧。柠条从四周保卫着,似乎很关心我们的安全。周围鸟的声音越来越密,风越来越大,我们也不想走了,因为此时的纳家山空气新鲜宜人。我们有点眷恋、不舍,内心在回顾、在告别、在叮咛,还有步履也踟蹰。尽管如此,但人间没有不散的宴席,告别那是人间生活的常态。就像老刘,他告别老家几十年,来到这里,寻找生活的风景。他经历困苦,也体味困苦中的幸福。疫情使他珍惜这份宁静,真心敬重我,我十分感激他的这份心情,对纳家山也是这种心情。

当纳家山在暮色之下渐渐暗淡时,我们的心情也暗淡下来。纳家山,以这样的面貌送我们离开,这才是她的本真。这是大山的性格,从来不取悦于人,也不取悦于任何强权。

大山的这种性格是难以模仿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更难以实践。人们,把握自己的生活,谁也不会怪你趋利避害。

夕阳西下,我们行走在人烟稀少的返家的山路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