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颐和园】踏遍青山人未老(30)“浪漫金秋.京津塘(沽)人沸景闹”之(六)梦圆首都- -北京《颐和园&慈禧水道》...

 JP大漠书画院 2022-05-18 发布于四川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国家5A景区、--北京颐和园(2012.09.22)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国家5A景区、--北京颐和园(2012.09.22)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国家5A景区、--北京颐和园“排云门”(2012.09.22)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国家5A景区、--北京颐和园“万寿山”(2012.09.22)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国家5A景区、--北京颐和园“慈禧水道”(2012.09.22)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国家5A景区、--北京颐和园“慈禧水道”(2012.09.22)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国家5A景区、--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万寿山”(2012.09.22)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国家5A景区、--北京颐和园“锣锅桥”(2012.09.22)
  北京颐和园1755年铜铸“金牛”
 
  北京颐和园“五爪金龙”(2012.09.22)
 北京颐和园“世界最长画廊,728米,共有图画14000余幅
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2012.09.22)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国家5A景区、--北京颐和园“锣锅桥”(2012.09.22)




【北京.颐和园】踏遍青山人未老(30)“浪漫金秋.京津塘(沽)人沸景闹”之(六)梦圆首都- -北京《和园&慈禧水道》...




  2012922日晨430早早地起床,待洗漱完毕后带上早餐,匆匆赶往天安门广场看升仪式(0602时)。待我们赶到时,广场上早已涌满了来自全球五湖四海的观旗人潮,我们几十个“小水珠”也融入潮流向前湧动待五星红旗冉冉升上天空后,以得乘大龙渡船沿着“慈禧水道”向颐和园急驶,当然每人还得交缴渡船费90元(分乘三次船)。攀过锣锅桥,再上渡船弋赏绿岛飘浮、碧波涟漪的昆明湖,直向万寿山进发,悦赏《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世界古典园林中享有盛誉--【颐和园】,其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著名游览胜地腹游世界最长(728米)的“画廊”
  游览颐和园也是我幼时的夙愿...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我国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境内,距天安门20余公里,占地290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著名游览胜地。今之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科学家郭守敬开挖通慧河,将昌平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湖内,注入宫墙,接济漕运,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由此至明,环湖先后建有多座颇具影响的寺观,其中尤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规模最巨,楼宇恢弘,汉白玉钓台延入湖中,元朝huangdi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鱼垂钓。 明朝时,瓮山泊改称西湖,环湖十里,为一郡之胜地。每年桃红柳绿时,京城baixing扶老携幼,争往西湖踏青赏春,名曰:耍西湖景。时人尚有西湖十寺西湖十景之誉。
  颐和园原为封建帝wang的行宫和花园,远在金贞元元年 1153年)即在这里修建西山八院之一的金山行宫。明弘治七年(1494年)修建了园静寺,后皇室在此建成好山园。1664年清廷定都北京后,又将好山园更名为瓮山行宫。清乾隆年间,经过15年的修建工程,将该园改名为清漪圆。此时的清漪园,北自文昌阁至西宫门筑有围墙,东、南、西三面以昆明湖水为屏障,园内修建了许多亭台楼阁,桥廊斋榭,山清水秀,富丽堂皇。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疯kangqang劫并焚烧了园内大部分建筑,除宝云阁(俗称铜亭)智慧海、多宝琉璃塔幸存外,珍宝被洗劫一空,建筑夷为一片废墟。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待太后挪yong海jun经费3000万两白银,在清漪园的废墟上兴建起颐和园。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ye蛮破坏,后慈禧又动用巨款重新修复。数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封建帝wang、皇室的享乐之地,解放辟为公园。1961年guowu院公布颐和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5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颐和园包括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部分,园内山水秀美,建筑宏伟。全园有各式建筑3000余间,园内布局可分为政治、生活、游览三个区域。政zhi活动区,以仁寿段为中心,是过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办理朝事、会见朝臣、使节的地方。生活居住区,以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为主体,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之地。风景游览区,以万寿山前山、后山、后湖、昆明湖为主,是全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古典园林中享有盛誉的颐和园,布局和谐,浑然一体。在高60米的万寿山前山的中央,纵向自低而高排列着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智慧海等一组建筑,依山而立, 步步高升,气派宏伟。以高大的佛香阁为主体,形成了全园的中心线。沿昆明湖北岸横向而建的长廊,长728米,共273间,像一条彩带横跨于万寿山前,连结着东面前山建筑群。长廊中有精美柁画 14000多幅,素有画廊之美称。位于颐和园东北角,万寿山东麓的谐趣园,具有浓重的江南园林特色,被誉为 园中之园占全园总面积四分之三的昆明湖,湖水清澈碧绿,景色宜人。在广阔的湖面上,有三个小岛点缀,其主要景物是西堤、西堤六桥、东堤、南湖岛、十七孔桥等。湖岸建有廓如亭、知春亭、凤凰墩等秀美建筑,其中位于湖西北岸的清晏舫(石访)中西合璧,精巧华丽,是园中著名的水上建筑。后山后湖,林茂竹青,景色幽雅,到处是松林曲径,小桥流水,风格与前山迥然不同。山脚下的苏州河,曲折蜿蜒,时狭时阔,颇具江南特色。在岸边的树丛中建有多宝琉璃塔。后山还有一座仿西藏建筑——香岩宗印之阁,造型奇特。苏州街原为宫内的民间买卖街,现已修复并向游人开放。拥山抱水,绚丽多姿的颐和园,体现了我国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
    颐和园主要景区:
  东宫门区: 在颐和园最东边。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zhenzi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仁寿殿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它坐西朝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
  仁寿殿在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是慈禧太后和光绪hd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绪时重建,改称仁寿殿。东向,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为南北九卿房,所陈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均极精美。

  乐寿堂 :乐寿堂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被毁,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重建。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院内花卉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

  万寿山: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

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

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

铜铸的宝云阁。后山有西藏佛教建筑和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

多宝塔。山上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组体量大而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这组大建筑群

包括园内主体建筑物──帝、后举行庆典朝会的“排云殿”和佛寺

“佛香阁”。与中央建筑群的纵向轴线相呼应的是横贯山麓、沿湖

北岸东西逶迤的“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这是中国园林中

最长的游廊。前山其余地段的建筑体量较小。后山的景观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环境。除中部的佛寺“须弥灵境”外,建筑物大都

集中为若干处自成一体,与周围环境组成精致的小园林。后湖中段两岸,是乾隆帝时摹仿江南河街市肆而修建的“买卖街”遗址。

后山的建筑除谐趣园和霁清轩于光绪时完整重建之外,其余都残缺不全,只能凭借断垣颓壁依稀辨认当年的规模。谐趣园原名惠山园,是摹仿无锡寄畅园而建成的一座园中园。这组大建筑群包括

园内主体建筑物——帝、后举行庆典朝会的“排云殿”和佛寺

“佛香阁”。

  昆明湖: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

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上也

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

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这三个岛在湖

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有意识地摹仿杭州西

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西堤一带碧波垂柳,自然景色开阔,园

外数里的玉泉山秀丽山形和山顶的玉峰塔影排闼而来,被收摄作为

园景的组成部分。从昆明湖上和湖滨西望,园外之景和园内湖山浑然一体,这是中国园林中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范例。湖区建筑主要

集中在三个岛上。

 长廊: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guo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guo古典名著。

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
  铜牛:铜牛在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东桥头北侧。1755年用铜铸造,称为金牛。铜牛是为zhenya水患而设。

  慈禧水道:水道有清高宗弘历的御制诗所赞的八景:长河泛舟、绣漪画境、龙凤呈祥、景明夕照、西堤观桥、玉峰塔影、长虹引练、云外天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始于乾隆,盛于光绪。从乾隆十六年至光绪三十四年慈禧去世,这200多年间,共有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6位huangdi及慈禧太后走过这条水路,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水路游览颐和园可欣赏到乾隆huangdi营造的"东海三仙山":凤凰墩仿瀛洲、团城仿方丈、南湖岛仿蓬莱。游船途经"天子四海":凤凰墩仿太湖风光;景明楼仿洞庭湖风光;西堤仿杭州西湖风光;涵虚堂仿昆明风光。 慈禧水道"四趣":船趣-乘龙舟画舫或慈禧御舟,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桥趣-可欣赏西堤六桥、绣漪桥、水趣-可欣赏四海三仙山、景趣-游船穿行于亭台楼阁之间,船在云中走,人在画中游。"慈禧水道"过去是皇家御用河道,其"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秀美景色,除清代王室外,尚无pingminbaixing欣赏过。票价:90元(不含颐和园门票,无优惠票)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国家5A景区、--北京颐和园(2012.09.22)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国家5A景区、--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万寿山”(2012.09.22)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国家5A景区、--北京颐和园“慈禧水道”(2012.09.22) 
 北京颐和园“慈禧水道”
 途经北京“清华大学校门”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国家5A景区、--北京颐和园“”锣锅桥(2012.09.22)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国家5A景区、--北京颐和园“乐寿堂”(2012.09.22)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
  北京颐和园“仙鹤雕塑”
  北京颐和园“慈禧水道”
 
 
 
  北京颐和园“世界最长画廊,728米,共有图画14000余幅
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2012.09.22)
 北京颐和园“万寿山”
 北京颐和园“铜麒麟”
 
  
 
  颐和园昆明湖十七孔桥
 北京颐和园“世界最长画廊,728米,共有图画14000余幅
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2012.09.22)
  
北京颐和园“世界最长画廊,728米,共有图画14000余幅
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2012.09.22)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 

 颐和园昆明湖“北京第十四屇北京国际旅游节”(2012.09.22
 
  
 

 

 颐和园昆明湖“北京第十四屇北京国际旅游节”(2012.09.22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 
  
 北京颐和园“石舫(清宴舫)”
 颐和园昆明湖“北京第十四屇北京国际旅游节”(2012.09.22
  
 
 
  
 
 
 
 
 
  
 
  
 
 
 
 
 

   
 撰於绵:2012.10.09 
 修改:2019.05.05 山江虹悦:临江楼.兰馨书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