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想笔记本(一)

 有物书斋 2022-05-18
2020年2月份开始的新冠疫情,将工作和生活的节奏扭曲了一下,虽然知道未来肯定会回归到以前的方向,但毕竟不能如以前一样随心所欲的出去浪,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取而代之的是接踵而至的封城、封控、管控。

得益于我的工作性质,我的收入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封控对我而言,更像是从主动居家工作到被动居家工作,除了时态,其他没有什么改变。当然,我依然要面对收入减少的窘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呐。不过收入问题相对不是个大问题,因为我从2019年已经开始着手改变收入结构,目前基本上两条腿走路,虽然慢,但没有停下,在目前这个情况下,我还能保持心境上的相对平静,应该感谢我2018年所受的挫折,自省,以及自省之后在2019年主动进行的改变。

在中国,关于改变的词往往不是贬义词,比如改革。但这次的改变,对很多人是贬义词。我看到很多人被时代的大潮裹挟着,身不由己。我常想,如果我不是机缘巧合下做出了一些改变,现在的境况可能会不如身边的大多数人。现在回头看,当时算是未雨绸缪,不过彼时彼日改变的时候,感受到的绝对不是轻松,而是痛苦和迷茫。很多事情,只有过几年回头看,才能知道对和错。

封控期间,读书的时候或不读书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思路迸发出来,以前总是心向外求,并没有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现在封控在家,时间充足,就当消磨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记录了十几页。就想把这些想法发出来。虽然想法不系统,不成熟,甚至有时候会有些偏激,但毕竟是当时灵光一现的产物。我认识一个人,他长年累月坚持每天在雪球上输出自己的灵感(这与自媒体每天输出长篇大论是有本质不同的),我很佩服他,也当做是对他的致敬。

注意:因为只是一些点状的发散的思维记录,故并没有任何的政治倾向性,请不要对号入座。

  • 花枝招展的,大多数负债累累;急于表现的,大多数所会不多。

  • 欢耍花招,把别人当傻子耍的人,也许一开始会爬的很快,但越到上面对手越强,若再耍花招就会死的很惨。

  • 当有一支手表的时候,你分得清时间。有两支的时候,你就无法只知道哪支表更准一些。当有10支手表的时候,你只能根据大多数手表显示的时间去确定时间。媒体也是如此。

  • 你见过一个浑身散发着负面气息的企业家吗?如果有,那他的企业一定在经历破产或者刚刚破产。

  • 知识的获取已经是过去式,知识的整合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不要相信什么“秘籍”,那是上个世纪的产物。

  • 买东西时可以多给不要少给,但任何事情都有度,直接加一倍的人往往只是为了自己感动自己的傻子。

  • 新闻关注的都是刚发生不久的事情,用其预测未来的作用不大。历史反而能预测未来,这符合事物螺旋式上升的定律。

  • 货币的购买力主要靠国家实力背书,所以把自己国家的骂垮了,你手里的钱也就没了,换外币也没用。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是人们总喜欢模仿与之交往密切的人的行为。如果你发现自己最近有些不对劲,不妨检查一下自己经常使用的社交媒体。

  • 人们常说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其实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精力。保持旺盛精力的好办法就是每天手机网络只打开两个小时。

  • 有些人每天都会发一篇文章告诉你一个新道理,如果这些道理有用,孔子和柏拉图都将黯然失色。

  • 同一件事情发生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同样遭遇下,有人过得开心,有人过得焦虑,有人过得愤怒,也是很正常的。

  • 当一个人总是说“假如当时我……”,那他多半没有掌握自省的方法;当一个人总是说“看,我每次都很幸运……”,他多半也没有掌握自省的方法。

  • 有一些人,上午还恐惧莫名,下午却信心十足。更有意思的是,不论上午或下午,他们说出来的理由都能充分佐证他的结论,逻辑严密,让人无法辩驳。

  • 一些人并不是不愿意学习,只是他们希望灌输进脑海里的东西与既有理念发生冲突时,他们不知道怎么办,只好停下来或是拿起社交媒体消磨时间。

  • 当一个人抱怨规则的时候,大多数情况只是因为在他的能力范围内无法适应或驾驭这个规则,是规则“妨碍”了他。如果他换到一个无规则的环境中,他依然会抱怨,只是开始抱怨“无规则”而已。

  • 不管任何时候,假如你告诉自己做这件事需要勇气,那表示你已经害怕了。同理,当你告诉自己要摒弃感情,你已经被感情所困扰。

  • 人之所以自私,其根源是为了防止可能遭到的损害。故而在一切条件下尽可能先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越自信的人越容易无私,比如孔子,毛爷爷和特蕾莎修女。

未完待续……

---   En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