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中有古典音乐的人,即使身在沟渠,头顶也有一片星空

 阿里山图书馆 2022-05-18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文章 / 田艺苗  图 / 网络

整理编辑 / 田艺苗的田

世上有两件东西最能震撼心灵:一件是内心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

——康德

图片

Star SkyTwo Steps From Hell - Battlecry Anthology

从古至今,我们始终都在脚踏实地的征程中,以仰望星空的方式,不断激励信念和憧憬未来。
2021年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上,法国的8分钟短片,与全世界观众定下三年后的约定。而其中的点睛之笔,无疑是宇航员 Thomas Pesquet 漂浮空中,在烂漫星空的背景下,深情演奏的一曲悠扬的《马赛曲》萨克斯。
00:43
Thomas 在太空舱中的演奏

短短几十秒的镜头转瞬即逝,但那优美的旋律却穿越时空,科技艺术人文相互交融的浪漫气息,美得令人窒息。那一瞬间,一切过往的苦难都烟消云散,留下的唯有对未来无比的想象。
时光飞逝,转眼岁末,回首过往,有感恩更有期待。因为生命最理想的状态是:懂得脚踏实地,更不忘仰望星空。

仰望星空
是态度、信念和境界
赐予我们希望和勇气

仰望星空
是积极的态度

图片

尼采曾说:「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每个人的生活中都难免经历低谷和困境,但路随心转,境由心造。我们的态度,直接决定了生活是繁荣还是衰败。

经典电影《肖生克的救赎》中,有段特殊的情节,始终令人回味无穷:

蒙冤入狱的主人公 Andy,不顾一切在监狱播放了一曲《费加罗的婚礼》,悠扬的旋律在监狱上空飞翔。

图片

囚徒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歌声瞬间击中,不知所措地伫立原地。这封闭而禁锢的监狱上空飘扬的咏叹调,仿佛是无尽黑暗中的明亮光芒,令人真切地感受到何为美好。

图片

就像 Andy 的好友 Red 所言:

「至今我都不知道歌曲在唱什么,也不想知道,但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那一定是无比动人的故事,美妙的难以言传。」

图片

王尔德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就犹如 Andy 在黑暗中的仰望,那燃烧的热情不仅是乐观的态度,更是救赎与希望。

「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因为他们的羽翼太光辉了」懂得仰望的生命,注定属于更广阔的天地。

图片

当 Andy 最后爬出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情不自禁张开双臂,仰望天空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生命的激情刺穿重重黑幕,在无边的暗夜凿出一道夺目的闪电。

正是因为始终仰望星空,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Andy 最终才挣脱生活的枷锁,重获生命的自由。

图片

仰望星空

是执着的信念

图片

黑格尔曾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才有希望。思想是有能量的,它能拆毁,也能建立。心中有黑暗,看到的就是绝望。心中有光明,看到的就是希望。

2021年12月8日,长达140年光阴的西班牙「圣家族教堂」终于封顶,点亮了圣母塔塔顶代表着「信望爱」的十二角「伯利恒之星」。从此,这颗闪耀夜空的金色光芒,指引着世间每个迷茫的心灵。

图片

「伯利恒之星」源于《圣经》的记载:两千多年前,JESUS 降生之时,就是这颗明亮晨星,照亮耶路撒冷伯利恒的天空,指引东方三博士找到 JESUS,奉上黄金、乳香和没药作为献礼。

图片

为上帝建造一座教堂,是圣家堂设计师高迪,终生的理想。

他将生命最后的43年时光,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圣家堂,将所有源于自然和《圣经》的灵感付诸实践,追求着终极的信念和艺术的完美。

图片

教堂的建造过程漫长而曲折,考验着这个天才所能承受的,最极致的孤独与最持久的忍耐。但高迪始终仰望,仰望上帝的崇高,也仰望内心的信念。

高迪离世后的一个世纪时光里,无数建筑师和工匠,追随着他的信念,实践着他的蓝图,延续着他的梦想,生生不息。

圣家堂在世人的仰望中诞生、蜕变,在时光的长河中历经洗礼。从1882年开始修建到今天,历经了两次世界大战,数次王朝更迭。现在依然不断激发着世人的震撼与感动。

因为没有什么,能够击败矢志不渝的信念。

培根说:「一切的幸福并非没有烦恼,一切的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如今晨星闪耀,照亮巴塞罗那夜空,也给这个曾经阴霾笼罩的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光明与希望。

璀璨的「伯利恒之星」,不仅意味着这座史上最坎坷的传奇教堂,距离完成又更近一步,更传递着一份信念:即使历经浩劫,在看似不可能中,依然蕴藏着无限可能。

历经三个世纪的磨难,正因为一代代后继者们始终不忘仰望星空,以执着的信念坚守、突破和创造,才造就着举世震惊的建筑奇迹。

圣家堂是意志的胜利,也是信念的铭记。

图片

仰望星空

是超脱的境界

梵高曾说:「我不知道世间有什么是确定不变的,我只知道,只要一看到星星,我就会开始做梦。」

仰望星空,蕴含着无限的爱与希望,因而也渐渐拥有了多重释义:崇敬、探问、向往… 我们不断抬头仰望,约束膨胀的欲望,拓展灵魂的境界,把握前行的方向。

古今中外,世间境遇固然各不相同,但仰望星空却是唯一的不约而同。而对于生活最有感受力的艺术家而言,画作便是情感最深切的表现。梵高正是如此。

他能透过眼中的风景,传达出强烈的精神世界。而每当彷徨和无助的时候,头顶那片璀璨星空,就成为他内心情感的投射。

如果说在《罗纳河上的星夜》中,星光伴随夜色流泻而下,与倒影映衬出流动的美感,代表着他灵魂深处对世界深沉的爱,充满宁静的诗意。

罗纳河上的星夜,梵高

那么在《星月夜》中,漩涡般翻滚的星辰闪烁于碧蓝夜空,波浪流转的笔触,无法抑制的情感,就如同暗夜里璀璨的焰火,代表着他心底燃烧的激情与渴望,充满直击灵魂的力量。

星月夜,梵高

布尔乔亚曾说:「艺术是要使人们看到理由 —— 看见生活的理由,懂得生命的理由。」艺术的使命在于超越现实,提醒我们纵使不能抵挡黑夜,也要记得仰望光明。

图片

时隔百年,大洋彼岸的另一端,著名插画师王荣亮先生,也在这新春的节点,再次携手苏格兰135年历史的传奇威士忌品牌「格兰菲迪」,联名创作格兰菲迪21年全新包装。

画面以「星空」为主题,以极具未来感的雄鹿为中心,将传统春节的元素,舞狮、灯笼等放入浩瀚无垠的宇宙,在对星空的遐想中,憧憬未来。

图片

格兰菲迪×王荣亮 星空福鹿献礼未来

这幅充满未来气息的灵感之作,将想象力飞升至宇宙摘星揽月。不仅展现艺术、科技和浪漫并存的理念,更时刻提醒我们:生命最理想的状态:是懂得脚踏实地,更不忘仰望星空。

尤其在2022年春节,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更要「跨越 · 前行:跨越当下或成功或艰难的处境,勇于探索和突破,敢于拥抱未知,才能向下一次成功不断前行。」——这也是「格兰菲迪」始终秉持的信念。


Overture (序曲)Rafael Kubelik;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 Mozart: Don Giovanni, K. 527
社会人都是现实的,人们怎么会需要完全无用的东西,我们都喜欢两全其美,又美又有用。 
我们希望艺术课程可以成为社交谈资,希望孩子学钢琴能去考级或考学加分。
Signore, Ascolta From Turandot (Voice)Ying Huang - Soprano Arias

但这些艺术的眼前之用,其实是很小的一点用处。 

莫扎特的父亲因为儿子成年后没有功成名就而放弃了他,他没有看到他的艺术具有真正的价值,不知道它们会千古流传。美蒂奇家族的银行家们却懂得艺术的价值,他们因为资助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而让整个家族的财富跟随艺术作品而流芳百世。 

用艺术换点现实的好处都是太小的用处。美是无用的,无功利的。审美也一样,审美是一个动词,审是指鉴赏、品味,不含占有之心,也无利害计较。 

艺术的无用乃大用,它会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分给予我们生活下去的勇气。 

记得看过一部电影,《巴尔扎克和小裁缝》,是讲文革时期的年轻人离开学校到乡下务农的经历,他们下乡时,带着巴尔扎克,带着小提琴。村民问他们,拉个小曲儿听听吧,拉的是什么呢,年轻人答,这叫莫扎特热爱毛主席。我们读到那个年代年轻人的故事,常常看到他们从田间归来,挑灯夜读《约翰·克里斯朵夫》,在去往乡下的大卡车里高唱着《图兰朵》咏叹调,在红卫兵的垃圾箱里翻找古典音乐唱片来听。
 就像电影《钢琴师》里面,那个钢琴家在战争中流浪多年,肖邦的叙事曲竟一句都没有忘记。 
正是这些艺术在文明沦陷的黑暗时期鼓励他们,给予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和力量。 
Ballade No. 1 in G Minor, Op. 23Krystian Zimerman - Chopin: Ballades, Etudes, Barcarolle, Berceuse
死亡意味着再也听不到莫扎特了。 
在历史上,战争常常发生,文明也常常被毁灭,但伟大的艺术却一直流传下来了,因为它们给予人们精神力量,带来抽象却真实的温暖和鼓励,没有任何人为的毁灭可以阻止它们流传。这些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也没有预料到它会带给人这么多温暖和力量,这是不可设计和预知的,艺术的创造同样不带功利目的。 
图片
当然不仅艺术,也不仅是在战争和革命运动中。就是在普通人的人生低潮中,美也会是一种激励。川端康成写道,凌晨四点醒来,看到海棠花未眠,觉得它美极了,为此也要勇敢生活下去。
LacrimosaScottish Chamber Orchestra - Mozart Requiem

很多人都喜欢古典乐,但是也有很多人说想听但是听不懂,就像看抽象画,欣赏不来不如不看。田老师的《十分钟读懂名曲密码》将会让你对古今中外的150首世界经典名曲有深入的品鉴和了解,同时了解每首经典背后的故事和传颂理由。

这套古典乐鉴赏课程,是由青年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韩红、李健等众多明星公认的古典乐评论家田艺苗亲自发声, 共150节音频课程,每节约10分钟。

田老师将站在听众的角度去品鉴,不会过多强调音乐技法和理论,而是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大量相关知识,通过自身专业角度耐心教授,生动地通过150节课,带你欣赏150首世界经典名曲,一步一步将你领进“古典音乐”的门来。

韩红、李健、汪涵、郎朗

都推荐的古典乐启蒙老师是何许人?

也许你对田艺苗这个名字还不是特别熟悉,但在国内音乐圈,特别是古典音乐圈里,几乎就没有不认识她的。

她已经和音乐打交道20多年了。既是音乐创作家(古典音乐教授),又是音乐评论家(《上海壹周》、《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青年周刊》等专栏音乐作家)。

她曾获文化部“文化奖”优秀音乐作品奖以及“人音社杯”高校音乐书评最高奖;

出版过《时间与静默的歌》、《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温柔的战曲》《给孩子的音乐课》等等经典音乐启蒙书籍。

她还在《我是歌手》节目中担任特邀评委。

尽管教授着“古典乐”这样看似冷门、距离感强烈的课程,田艺苗还是凭着魅力,吸引了好大一帮明星成为自己的小粉丝儿——包括音乐人李健、韩红、谭盾,也有汪涵、吴晓波、姚晨、欧阳娜娜这样的文化名人。

▲ 李健参加田艺苗的音乐节目

▲ 田艺苗在《我是歌手》与众多音乐人合影

图片

▲ 田艺苗在《声入人心》担任特邀评委

图片

▲ 田艺苗在《最美合唱团》担任评委

但抛开这一切头衔和名誉,田老师最想做的却是,充当古典音乐的传教士,致力于把古典音乐带入“凡间”。

我只是一个喜欢听音乐的人

田老师一直被年轻学生们拥戴为“古典音乐教母”,但获得这个尊称的路上,她经历了不少挫折和怀疑。

她为高校学生普及古典音乐知识的讲座“穿T恤听古典音乐”,已经开展了7个年头。但一开始,听众的反应其实并不热烈。

图片

有一天她讲完课后,问听众“有没有问题”,竟换来全场鸦雀无声。这让她一度怀疑自己,甚至不太愿意讲课,待在家中反省。

但偶然的一件小事,让她想通了:

有一次,我在网上瞎逛,看到一个热播视频就点进去看看。

一个一岁的娃娃,她的妈妈去世了。保姆哄她的时候,唱起她妈妈常常给她唱的一首歌。保姆唱得坑坑洼洼的,这歌的曲调也模糊,可是那娃娃听着听着,居然开始流眼泪。她没有哭,她还太小,还不会做出悲伤的表情,可是她的眼泪大颗大颗的,从蓝色大眼睛里面涌出来。

我关上电脑,哭起来。

“无论婴儿老人,无论饮食男女,我们每一个人都曾被音乐感动过。但我们学院派音乐家听得太理性,分析得太机械,有时候忘记了听音乐的初衷。”

在这之后,田老师决定换一个教学频道:试着站在听众的视角里去思考“讲什么”、“怎么讲”。

所以,田艺苗不再一个劲儿强调音乐技法和理论,不再扔出一大段生涩难懂的音乐发展史让你一头雾水。

而是用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曲作为案例通俗化讲解,引发你对它们的喜欢,然后再慢慢一步一步把你领进门来。

欣赏古典音乐,没那么难

对于古典乐,很多人不是不想听,而是苦于听不懂,就像看抽象画,欣赏不来不如不看。

而在《十分钟读懂名曲密码》的课程中,田艺苗会精选一些接地气又不失格调的古典音乐作为案例,跟大家讲解何为古典音乐,以及如何鉴赏。

因此,在“挑歌”这门学问上,田老师下了大量功夫:要经典、要好听、要有里程碑意义,还要循序渐进,照顾听众的品味。最后选出这150首精华,一点一点品给你听。

在“讲解”方面,田老师也试图将知识性、趣味性和抒情性融合在一起。

比如《卡农》,它为什么好听?

如果你网上搜索答案,你只会了解到掺杂一两个鸡汤的假故事。而田老师及其背后的智囊团队,做了大量的信息把关、化繁为简的工作,为你还原最真实的故事和最贴切的解读。

不过,田老师的教学中,最精彩的部分还不止这些。在田老师的描述里,你甚至能听到“音乐大师”的心跳。

她讲的肖邦,不是180年前巴黎的那位才子,而是一个瘦削单薄、体质敏感、有轻度妄想症的脆弱的孤独的男孩;

图片

当她讲到贝多芬,也不再是1804年那位扼住命运咽喉的“英雄”,而是一位脾气暴躁、生性多疑、还会耍点小聪明,搬了25趟家的搬家癖患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