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千年!内江这个古镇将重返明清“模样”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2-05-18 发布于湖北

5月27日,江小弟来到罗泉古镇,走过平坦的青石板,穿过幽深的茶马古道、古朴的朱红色大门……可以看到,这里的修缮工作正有序地进行着。

穿越千年!内江这个古镇将重返明清“模样”

修缮保护 有序进行

“叮当”“叮当”!珠溪河沿岸敲打石头的声音格外清晰,阳光正好,小镇风清。

为还千年古镇风貌,几年前,罗泉镇开始启动古镇修复工作,经过大量前期筹备,工程于今年1月正式开工。

穿越千年!内江这个古镇将重返明清“模样”

▲河道改造工程

“目前,从铁佛到罗泉的景区连接线、河道治理、污水管网等工程已经开始实施。接下来,城隍庙与盐神庙的修复、绿道及景观项目、景区管网项目等,也将陆续开工。此外,我们还将在珠溪河两旁设游步道和骑行道,方便大家观景。”针对古镇目前的建设情况,罗泉镇镇长李亚辉介绍道。

走进古镇五里长街,两旁古建筑林立,散发着浓郁的古朴气息。有的宅院大门紧闭,等待着施工;有的正在进行修缮工作,工人干得热火朝天;有的基础修缮工作已经完成,只等着最后布展。

穿越千年!内江这个古镇将重返明清“模样”

▲古镇一角

这里,有建造于清代的胡家书院,是罗泉会议预备召开地,由罗泉会议组织者之一胡范渠建立。书院建筑面积900平方米,藏身一条由木板搭建的巷子深处,5月初,书院开始进行修缮工作,一些破损的地方被补上,逐见初始模样。

五里长街上,还有花香满园的刘家大院(绣楼)、香气弥漫的烧酒坊等文物保护点,其中13处在十余天前正式挂牌,成为罗泉文化的见证。

穿越千年!内江这个古镇将重返明清“模样”

▲戏台

罗泉镇文化站站长肖映贵告诉江小弟:“如今,罗泉古镇仍然保留着3.2万平方米的古建筑,这些建筑的修建时间,集中于明代、清代和民国三个时期,修缮完工后,一定会展现出更多古文化风貌,吸引更多游客。”

子来桥上,展示着四张古镇修缮完成后的效果图:小镇的四合院,掩映在绿荫之中;街上的青石路,干净整洁;珠溪河中,戴着草帽的船家正划着小船,载客人游河;夜色来临时,红灯笼高挂,光亮倒映河流中,别有一番趣味。

穿越千年!内江这个古镇将重返明清“模样”

▲未修缮时的子来桥

走过古街 感受古貌

“我们希望尽量还原罗泉古镇最初的模样,而不是建造一座中式现代小镇。”肖映贵表示。

除了正在修缮的院子,一些暂未进行修复的古老院子被岁月刻下了深深的痕迹。街道两旁,高高的旧木门痕迹斑斑,泥巴和竹条糊成的窗户有轻微破损;房屋上,青瓦铺顶,檐角上翘,还有精致的镂空雕饰,大有恢弘之势;往远处延伸的嘉兴巷,悠长幽深,这是一条茶马古道,当地人说,当年的商人,正是牵着骡马,背着行李,往来于此……

穿越千年!内江这个古镇将重返明清“模样”

▲盐神庙

在这里,吸引游客的一个游览点,是位于古镇老街起点的盐神庙,两把大锁,将这间大院与外界暂时隔绝。只有旁边一块石碑上,可简单了解盐神庙的大概:盐商们为祈神,保佑盐业发达,方便集合,在清同治七年(1868年)筹资修建盐神庙。盐神庙座东向西,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1275平方米,建筑面积1191平方米,由山门、戏台、耳楼、侧房、院坝、大殿等组成。庙宇高低错落,紧密协调,建筑工艺精良,具有鲜明的宫庙特色。

从盐神庙往前,来到横跨珠溪河的子来桥。这座桥建于明洪武四年,桥头两方分别有狮子、龙头、貔貅。

桥头是城隍庙,庙宇关闭着,门外面立着一块石碑,上书:“抗战阵亡将士碑”,已经有78年的历史了。

穿越千年!内江这个古镇将重返明清“模样”

▲城隍庙门口

走过一条长长的古街道,江小弟来到半掩着门的万寿宫。万寿宫始建于清代,建筑面积710平方米。此时,一名女子正在院子中,手拿竹枝做成的扫帚,进行清扫。跨过门槛,推开木门,伴随着“吱呀”的陈旧木门声音,一片绿荫掩映下的院子呈现在眼前。

穿越千年!内江这个古镇将重返明清“模样”

▲修缮万寿宫

缓步前行,江小弟走在布满了青苔的石梯上,沐浴在院子的古文化中。转身,石梯对面是木头搭建的戏楼。白色的墙壁,红色的梁柱,依稀可以想象当年小生花旦在这里唱戏的身影。

根植传统 连接世界

作为土生土长的罗泉人,肖映贵表示:“我已经55岁了,从小在罗泉古镇生活,长大后在这里工作。客家文化、盐文化,赋予了这块土地深厚的历史底蕴。”

古镇上有很多客家茶馆,老人们常常坐在里面,用客家话讲述古镇辉煌的昨天。每到下午,五里长街两旁的茶馆就坐满了喝茶、玩牌的老人。据说,这里有不少已经年逾九旬的老人,在罗泉乡下,更有年过百岁的老人,偶尔在路上碰到,他们戴着帽子,手拿羽扇,十分休闲自得。

从小在盐厂长大的肖映贵,对盐文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小时候,骑在牛背上偷盐,在装盐的大车上玩耍,煮盐锅豆子、盐锅苞谷、盐锅红薯等,都是我美好的童年回忆。作为这次修缮工作的参与者之一,我感到十分荣幸。”他说。

肖映贵表示,如今,盐厂倒闭了,盐井被谷草塞住了,他很遗憾。怀念时,他会去看看容纳盐水的桶,如果有机会,将盐业文化打造成一大旅游亮点,应该是不错的。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罗泉古镇文化,肖映贵专程写了一本书《罗泉》,详细记载了罗泉八大景观等古迹,以及小吃、风俗等文化遗产。并积极挖掘整理保护点,进行历史文化遗产申报。他申报的禹王公村,已经成为国家级传统村落。

穿越千年!内江这个古镇将重返明清“模样”

▲罗泉绣楼

“在罗泉古镇,还有着许多传统手工艺。若是你来得合适,还能够听到东街'铛铛’的打铁声音!”他接着说道。

打铁铺位于河东街一座桥的旁边,传统的弹棉花店、老照相馆等则位于古街上。

穿越千年!内江这个古镇将重返明清“模样”

▲宁静的小镇

在下街,一家杂货铺外,写着前往各地的旅游时间表,以及旅行团报名电话。听说,一些悠闲的古镇人,常常通过这个渠道,走向各地,见识世界。

步行在青石台阶上,偶尔路过一家裁缝铺,还能遇见年轻的传承人正在认真赶制衣服。再往前,豆腐店中,老板热情地招呼往来游客,诉说罗泉古镇的历史。

穿越千年!内江这个古镇将重返明清“模样”

▲裁缝铺

对于外地游人而言,到这里不品尝一番美食,必定是一个遗憾。

最令人向往的小吃当属罗泉豆腐宴了。各种各样的吃法:豆腐包子、豆腐羹、豆花、煎豆腐、豆腐汤等,煎炸煮蒸,应有尽有,吃得客人眉开眼笑。

穿越千年!内江这个古镇将重返明清“模样”

▲罗泉豆腐

从内江来罗泉游玩的朱女士表示:“早就听说罗泉豆腐很好吃,今天第一次来,肯定要带两瓶豆腐乳回去,朋友也喜欢吃。”

穿越千年!内江这个古镇将重返明清“模样”

▲游客正在买豆腐

张先生来到这里,不仅品尝了鲜嫩可口的豆腐,看到正在修缮的书院和河道治理工程,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现在,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大力实施,进行旅游开发时,要保护古镇原有风味,做到修旧如旧。我觉得这样的修缮工作很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