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评析连环画《柳毅传书》及全套作品欣赏

 世味煮成茶s 2022-05-18 发布于黑龙江

编者按:近期“戴宏海中国画作品展”先后于温州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及中国美术馆巡回展出,取得圆满成功,社会反响热烈。特别是杭州和北京两场专家研讨会上,来自美术界、艺术评论界、艺术专业期刊、美术院校、各级美术协会等各界几十位专家学者对戴宏海的作品和创作实践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深度解读和分析,并给予高度评价。其中,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连环画《柳毅传书》为许多专家津津乐道,现发表全套41幅全彩高清连环画,配以众家评语(研讨会及本次巡展相关讲话、文章)如下,以飨读者。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一 25×21cm 绢本设色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二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三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四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五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六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七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八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九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十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十一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十二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十三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十四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十五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十六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十七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十八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十九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二十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二十一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二十二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二十三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二十四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二十五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二十六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二十七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二十八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二十九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三十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三十一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三十二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三十三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三十四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三十五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三十六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三十七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三十八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三十九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四十

图片

《柳毅传书》连环画之四十一 

许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这次展览,我非常高兴的看到《柳毅传书》这套精品的原作,我觉得是传世之作。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觉得依然是一套精品,熠熠生辉。这是一套精彩的线描,柳毅传奇中神人一体,徘徊辗转,被如风如浪的线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胜缠绵,那种如梦如幻的韵致令人难忘。(摘自“戴宏海中国画作品展”浙江美术馆开幕式讲话

尚辉(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

       戴宏海先生的中国画是从工笔重彩开始,但是最出名的比如说《柳毅传书》,我个人定位是工笔淡彩,或者说在从八九十年代一直到今天,戴宏海先生的中国画是在工笔重彩和工笔淡彩之间。《柳毅传书》我之所以特别看重它,就是因为这件作品创作于80年代末,当时有关现代主义思潮、中国画变革等很多元素都在这套连环画里面得以呈现。

      《柳毅传书》并不仅仅是一个形式美的问题,还有很好的意境,在表现江南环境的同时也把敦煌壁画”飞天”的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柳毅传书》在某种意义上是戴宏海先生中国画探索的一个里程碑,我从来不觉得它是连环画,而是采用连环画的方式,但是从工笔淡彩的角度来讲的确达到了高峰。从这之后戴宏海先生有关中国画的创作总是在淡彩和重彩之间,如果发掘这个审美的来源,可能和江南人清淡的意味、悠远的雅致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戴宏海先生今天这个展览叫中国画作品展览,我们可以更宏观地来看戴宏海的创作是如何从连环画转到中国画,或者说他在创作连环画的同时,同时在创作中国画。(摘自:“戴宏海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研讨会发言)

      《柳毅传书》是他艺术创作的分水岭。一方面,这套连环画是他自己连环画创作的艺术巅峰;另一方面,则开启了他以工笔人物画为主体的艺术创作转型。相比与《岳飞》(组画12幅)那种色彩富丽、勾线浓重的重彩,《柳毅传书》勾线的色度被减弱,而且随着物象的远近、转折而产生浓淡不同的墨色变化。其敷色也不再厚重浓艳,而是将饱和度降低,以墨融色使画面色彩趋于古雅,尤其是多层分染、罩染、晕染,使色彩达到淡而厚、薄而润的艺术效果。相比此前其连环画注重情节性的叙事描写,《柳毅传书》更注重绘画性叙事。这就是绘画的平面性使画家更注重线条与色彩关系的融合性处理,画面从那种刻意的装饰意趣转化为更加流畅自然的形式分析与运用。显然,《柳毅传书》获得的成功并不是情节叙事的技巧,而是工笔淡彩的古雅对柳毅爱情故事渲染出的深切哀婉的情愫对人们的吸引。作为戴宏海艺术创作的分水岭,《柳毅传书》分明标识了他从工笔重彩向工笔淡彩的转化,更实现他从连环画家至中国画家的成功转型。(摘自尚辉《民俗与女性——戴宏海工笔淡彩人物画的古典意蕴》)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华书画家》杂志主编):

        我觉得戴老师的作品,可以说在某一个侧面代表了中国现代或者当代中国工笔画的演变过程,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演变过程。而且所谓的时代精神,我认为不只是体现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本身,包括造型、色彩、构图、线条等这本身就体现了时代精神,甚至更能够体现时代精神。戴老师早期的作品,如《柳毅传书》连环画,正好是1985年左右创作的,是八五美术新潮兴起的时候。我认为在这套连环画当中,可以说是折射了当时中国画的变革,并不是机械地去模仿、变形、夸张,而是根据他的表现需要,大胆地采取了很多非常浪漫的、带有想象力的一些构图,而且把装饰性和情节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我看再早的戴老师作品,还是受当时的风潮影响,但是到《柳毅传书》已经变了,这个风格开始走向现代了,接受了现代的形式美、构图的奇幻色彩。(摘自:“戴宏海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研讨会发言)

裔萼(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研究馆员):

       我最喜欢的是连环画《柳毅传书》,这套连环画通过工笔淡彩的手法所表现的诗意与浪漫之美,丰富的想象力与精湛的技法相得益彰,令人赞叹。戴宏海老师20世纪80年代从连环画向工笔人物画转型之时,正是中国工笔画复兴之际,他的创作是工笔画复兴中值得研究的个案。(摘自:“戴宏海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研讨会发言)

邵晓峰:(中国美术馆学术策划部负责人):

       我个人再谈谈对某些作品的认识,在这么多作品当中,如尚辉老师在序言当中所说《柳毅传书》是戴老师作品重要的分水岭。我们上学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个作品,但今天我专门深入考虑了一下,发现这个作品在当时确实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而且突破了连环画的很多程式,每个作品都可以独立成章,都是独立的中国画的创作。而且基于《柳毅传书》独特内容的思考,因为有点玄幻色彩,这样为作者拳脚施展带来很大的帮助。这个作品是非常具有想象力的,而且每一幅的构图都不一样,都有大量的视觉语言的思考、构图的思考,这些对艺术家各方面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后来戴老师很多的创新,假如说没有这样分水岭积淀也不现实,包括一系列的大型创作,是以这样的作品作为基础。(摘自:“戴宏海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研讨会发言)

黄骏(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我觉得戴老师的作品很质朴,前面王赞老师也讲到戴老师是个质朴的人。我想画如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我们放眼全国的工笔画普遍都是以制作性和材料性呈现,而戴老师的作品具有传统绘画性的特质。这种绘画性在我看来和传统精神性是相通的。我看了他早期的连环画,确实非常精彩,我让研究生都过来看,尤其是拜读戴老师早期比较具有绘画性和表现性的连环画作品。这些作品非常具有时代性的经典样式。工笔画创作我认为还是要基于传统精神的表达方式,才能够有长远的发展。(摘自:“戴宏海中国画作品展”浙江美术馆研讨会发言)

范达明(编审、美术评论家):

       戴宏海的连环画《柳毅传书》1985年由《连环画报》编辑部约稿绘制。作品突出成就有三:

      一是采用冷暖不同的色彩基调来为画面各类场景渲染总体气氛。譬如,柳毅初见龙女牧羊的画面(图2),除了龙女身上的一些暖色,主要就是白色与蓝灰色所构成的基调色,前景的羊群,半空穿出的一行天鹅,以及山野缭绕的烟雾,皆为白色;蓝灰色是山野的远景(衬托了烟雾),它们为沦落为牧羊女的龙女(她前倾的身影暗示她对于自己洞庭龙宫归宿的期盼)营造了孤寂凄苦的氛围。一旦龙女重新回归了洞庭龙宫(图17),画面(除了前景两名剪影式卫士的半身造型是背光的暗色)就是一片暖烘烘的橙红色调,可看到云集的宫女们簇拥着归来的龙女,此处满是一片喜庆的气氛。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如龙女化身卢女身份被介绍给柳毅遂与柳毅结婚的婚礼场面(图32)等。

       二是通过虚与实、远与近等不同画面构成为故事人物营造意境。如洞庭龙君宴请柳毅的宴会场景(图21),就是以众多观赏者(洞庭龙君、柳毅、龙宫将相与亲朋好友等)、表演者(武士持盾舞刀者)、伴奏者(击鼓者、吹号者)以及卫戍士兵等构成一个壮观的大场面,这是以画面的“实”与“满”取胜。而有些画面就干脆不画背景,如柳毅以“施恩者不图报”的道义回绝钱塘龙君介绍龙女做其妻的情境(图25),促使观众集中于观照人物本身,借以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动机,这是以“虚”与“空”取胜。

       连环画中还有不少画面是以远景布局来营造气氛的。譬如,柳毅告辞洞庭龙宫抵达洞庭南岸时,通过一个俯瞰的大远景画面(图27),就把龙宫送行者、南岸的柳毅与社橘树,以及为柳毅担着诸多礼品的一队力夫统统展现了出来。在表现鳏居多年的柳毅迁居金陵正行进途中时,画家以灰蓝色为基调色构筑了一个大远景画面(图30),只见柳毅孤身寡人单骑一人,只有个小书童跟随其后,此情此景暗示出主人公失意落寞的处境。到连环画最后一幅,叙述柳毅一家三人其乐融融来到一座仙岛游玩时,则设置了一个前景为平波如镜湖面的远景画面(图41),彼岸的人物及其清晰的倒影成为景的点缀(但看得清体态、动作),这恰当地给予了故事与人物一个心随人愿、安居乐业结局。柳毅来到洞庭南岸那社橘树下,用敲击暗号引来龙宫武士浮出水面的画面(图7),则是以近景布局龙宫武士形象出效果的最有代表性的一例,读者甚至会因“刹那间”突兀现身眼前的那怪物般的武士身影吓一大跳。还有口中喷火的红色巨龙突然迎面冲出的画面(图14)也有类似效果。而那些较为近景的画面,则是给读者带来一种与画面主人公面对面的亲近感,譬如受到惊吓昏了过去的柳毅被唤醒后坐在床头的画面(图15),与人物凑得很近(前景的三名背影侍女只框入头部),有让读者切身体会主人公此间心理之波动的代入感。柳毅与妻婚后一年生了儿子,儿子满月时,帐帷内妻子一边晨妆一边跟身后的柳毅做试探性对话,这个画面(图35)也是逼近观众的,它有让读者从听觉上仿佛真听到此间夫妻间私房话的效果(而透过半打开的帐帷我们可以看到的在之外那抱着婴儿的侍女,就不能听到这悄声的私房话)。

       三是运用高超的工笔艺术手段与重彩描绘的画面来创造视觉美。没有一个打开此连环画的读者,不会为这41幅画面扑面而来的美的气息所感染;尤其是女主人公龙女三娘,无论作为正宗的洞庭龙女,还是成为被放逐的牧羊女,或者化身为卢氏渔家女,她面如桃花一般,体态婀娜多姿,一步一行,真可以“手如翠柳飘拂,步如丹鹤悠迈”(所谓“柳手鹤步”)来比喻。作者自己在2007年中国书店出版的该书“自序”中说:“《柳毅传书》是一个情感故事,有许多表现爱情的画面,轻捷如流,纤细秀丽,美的脸庞、美的身姿、美的心灵、美的情调,如同抒情轻音乐、山水田园诗、明澈动人的风俗画,同时吸收唐代人物画“丰颐典丽,雍容自若”的审美情趣,努力增强艺术感染力。”譬如,在柳毅初次邂逅作为牧羊女的龙女并询问到她的不幸遭遇后(图3),见她侧转身子低着头不再说话,我们看不见背影柳毅的表情,但他也低垂着头,可感觉他对龙女的无限同情之心,而围绕他俩四周的羊群刚好成为衬托他俩身影的白色背景(此处也显示出龙女的体态之美),暗示他们有相通的纯朴心灵,之后柳毅为她传书也顺理成章了。类似的描绘两人相互关系的画面都很有美感,譬如,龙女亮出真实身份后怀着几分担心却随即获得丈夫充分谅解之时,两人那种尽释前嫌而相依相拥的画面(图38),还有表现男女主人公从此一同过着幸福生活的结局时,画家借助其审美想象力为我们构筑了这样的煞尾画面(图40):在春天开着黄色小花的野外草地上,两人席地而坐亲密无间,龙女依偎在丈夫柳毅的身旁,眼睛遥望着远方,一行仙鹤从他们头上飞过——这是一个何等吉祥如意、畅怀愿景的理想画面!画家在此是在为他俩的美好未来祈愿与祝福。这些画面带给读者身心的是无限美感的视觉享受!

       可以这样说,《柳毅传书》不仅是戴宏海连环画的收官之作,更是一套以其精心绘制、精彩呈现,并让读者获得精美阅读体验的可传世之作。 (摘自范达明《戴宏海:画卷上的今古传奇 》

图片

戴宏海简历

戴宏海,1941年8月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温州书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温州大学名誉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温州市文史研究馆荣誉馆员。浙江中国人物画研究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重彩画研究会理事。原温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艺术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专家特殊津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