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月报】张云婷:​老四的爱情(短篇小说)

 新用户89134deQ 2022-05-19 发布于湖南

老四的爱情

文/张云婷

初夏的早晨,和往常一样,天空的小鸟像闹钟似的叫醒了世间万物。鸡鸭鹅欢快地叫声此起彼伏,农家小院里一派祥和的气氛。

淮河北岸边的一处农家小院里,我们的主人公,老四睡眼朦胧地睁开了双眼,望着身边还在熟睡的老婆小李,心里充满了内疚。昨晚说好今天带她去街上买毛线的。说是他老婆,其实只有老四自己知道,一个多月以来,他连小李的手都没拉过。

一个多月以前,在父母哥嫂的软硬兼施威逼之下,他们全家筹了一千八百块钱,从人贩子手里买回了这个姓李的女孩。他现在的老婆,一个比他小二十二岁的年轻女孩,今年只有十八岁的小女孩子就成了他名义上的老婆。共有两个女孩一起出来打工,被人贩子花言巧语骗到江苏,说来江苏皮鞋厂工作,工资高。到了江苏人贩子就控制了她们的自由,准备把她们卖给别人做老婆了。现在老四还记得那天去看小李的时候,是和他大嫂一起去的。在一座农家小院里。他第一次看见这个女孩,就被她略带忧郁的眼神深深地吸引住了。这眼神是那么的熟悉,但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中等身材,不胖不瘦,丹凤眼尖下巴,脸上还有几颗淡雅的黄褐色的雀斑,一对可爱的小虎牙透露出女性的顽皮与聪慧。普普通通的一个平常女孩,看着就是那么惹人疼。他大嫂看中了另一个女孩,那个女孩漂亮,浓眉大眼,皮肤白皙,身材微胖,特别是她的大屁股,煞是引眼。大嫂说,他四叔,这个女孩人长得不但漂亮而且大屁股,将来能生男孩子,我们买这个女孩吧。他说,不要,我看中这个,虽然说她长得不太好看,但是她看起来面善,脾气好。那一个好看是好看,可是看着她的眼睛,黑眼珠滴溜溜地乱转,充满了不安分的渴望,她这么漂亮,又比我小这么多,不可能跟我过好的,我不要她。就这样他们花了一千八百块钱买下了这个姓李的女孩,带回了家。另一个漂亮的女孩被隔壁村庄男人买走了。


带回家以后,他和家人告诉了小李真相。犹如晴天霹雳,小李愣住了。立刻伤心欲绝地趴在床上,哭得震天响。大声地哭诉自己出来的目的和原因。听她大声地哭诉,才知道她家就在江苏省的邻居安徽无为县。怪不得说话大家都能听懂,不向那些四川云南被骗过来的女人,说话叽叽呱呱我们听不懂。小李说,我要回家,回家让我父母给你家买我的钱。可是没人听她的,所有人都你一言我一语地劝她,说老四人不错,不嫖不赌,老实本分,忠厚善良,就是年纪有点大,可他年纪大知道疼人呀。女人一辈子不就是想找一个知道疼自己的男人吗?哪里黄土不埋人呢?女孩菜籽命,到哪里都是过日子。你安安心心地跟老四过日子,不会受罪的。有吃的、有穿的、老四会把你捧在手心里的,你就不要想别的了。不管别人怎么苦口婆心地劝说,小李就哭着重复一句话,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亲朋好友看怎么劝说都没用,就各自回家了。老四也没办法,就默默地坐在边上看她哭。小李不吃不喝,坐在床上哭了一天一夜,期间出去上茅房,老四就默默地跟在她身后,她哭累了睡着了,老四就拿件毛毯盖在她身上。她不吃不喝,老四也陪着她不吃不喝。衣不解带、也不洗漱。三天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被小李坐过去了。老四的父母哥嫂都骂老四,骂老四甩熊、窝囊废、愣子、她不吃不喝随便她,你干嘛不吃不喝,三天不吃不喝,一个男人怎能受得了,他的父母疼儿子眼泪都出来了。哭着求小李吃一口饭吧,这样下去会饿出病来的。女孩呆呆地望着他们面无表情,还是一言不发。雕塑般坐在原地一动不动。而老四则始终面带微笑地看着小李,露出小李不吃他也不吃的决心。

第四天,小李早上开始要洗脸了。老四高兴坏了,像伺候公主似的毕恭毕敬拿出一条新毛巾给她,拿盆倒水。洗漱完毕,小李只是喝了两口稀饭,放下碗走出去,像没头苍蝇似的屋前屋后转了两圈,老四就静静得像影子似地一言不发地跟在她身后。她到哪老四就像保镖似的跟到哪里,寸步不离。

晚上,老四房间里又传出呜呜咽咽的啜泣声。老四就小声地劝说,让小李想开点,不管怎样都要吃饭睡觉呀,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说他自己的一些陈年往事。说他本来没打算花钱买老婆的。家里兄弟六人、没有姐妹、他排行老四、初中毕业、今年四十岁了,哥哥弟弟均已成家立业。自己这么大没结婚不是找不到老婆,而是他不想找。因为在他二十岁的时候,村里下放来了一位叫小芳的南京女知青。那是他的初恋,你的眼睛、皮肤、身材都和小芳特别的像。他们彼此相爱,海誓山盟,卿卿我我,曾经发誓一起白头到老永不分离。小芳回南京的头天晚上,他们俩相依相偎坐在一起谈未来的美好生活,情到深处自然而然地合二为一了。一夜缠绵终生难忘。小芳叫他一定等她回来和他结婚,她回南京告诉父母一声立马回来,决不食言。就这样,小芳走了,一走二十年杳无音信。他为了坚守自己的誓言,拒绝了所有女人,苦苦等待了二十年。二十年来,他无数次在梦中与小芳相见,那一夜的缠绵无数次在脑海里反复呈现,醒来一个人望着漆黑的夜晚冰冷的墙壁泪流满面。他从来没对任何人说过这些往事,看着身边同年人都接二连三的结婚生子,他的父母哥嫂、弟媳邻居都天天埋怨他,说他长的不丑,家也不穷。又有文化知书达理。脑子是不是海的了,为什么不找个女人结婚。甚至有人说他身体有毛病。他默默地承受着所有人的指责。这次花钱买她完全是家里人的决定,父母年纪越来越大,特别是他妈妈,天天在家里唉声叹气,时不时地还抹把眼泪说谁谁又结婚了,谁谁又生孩子了。说将来我和你爸都走了,别人都有家有道你一个人孤苦伶仃怎么过,许多人都能花钱买个老婆,你为什么不能买。你不买老婆没有家我和你爸死不瞑目。往事的回忆使他心酸。说到这里老四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竟然失声痛哭起来。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没到伤心时。小李看到老四哭的情真意切、稀里哗啦。她竟然不哭了。呆呆地望着老四不知所措。慌忙拿条毛巾递给老四让他擦眼泪。从来没有一个大男人在小李面前哭泣过,小李呆住了,这才不由自主的仔细地端详眼前这个男人,她名义上的所谓丈夫。四天来,小李没正眼看过这个男人,心里想着家里邻居也有买老婆的男人,他们都是一些,丑、老、穷、身体有残疾、不务正业、有点少根筋脑子不好的男人才花钱买老婆。她心里充满了恐惧,不安。想寻死都没找到机会,眼前这个男人四天来寸步不离地紧紧跟在她左右,还有他的父母邻居都把她死死盯住。小李天天一门心思地想着,怎么能逃出去。实在逃不出去就自杀一了百了。宁愿死也不愿跟一个又老又丑或脑子不好的男人同床共枕。现在听到老四的倾诉,感觉他说的合情合理,句句属实,发自肺腑之声让小李心灵颤抖了一下。眼前的男人不胖不瘦、中等身材、浓眉大眼、国字脸、平头、皮肤黝黑。长相还算说的过去,由于农村人常年田间劳动缘故吧,就是年纪看着有点比实际年纪老。爸爸看起来都比他年轻点。小李不由自主得想到爸爸,此时的爸爸在干嘛呢?妈妈和爸爸现在一定知道我偷偷跑出来了。也许正在四处打听我的下落,也许正在家互相埋怨?妈妈也许正在因为没有我的消息而担心哭泣,他们一定想不到他们的女儿被别人卖了,还卖给了一个比他爸爸还大的男人做老婆。小李心里充满了后悔、内疚、自责,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一定乖乖滴听父母的话,呆在家里,不会随便听信陌生人的话。唉:不听老人言,吃亏上当在眼前。


小李不哭了,也不说话,依旧坐在床上纹丝不动。老四也慢慢的平静下来,小声地问:你想要什么就说出来,我会尽量满足你。小李抬眼看看他,轻声地说,我想回家,别的什么都不要。你买我花的所有钱,我会让我爸妈给你,我家里有钱。老四说,不行,这我做不到,即使我同意你回家,父母家人也不会同意的。小李说,你让我回家我给你双倍的钱,只要让我回家,条件你开。老四说,不是钱的事了,爸妈现在看中的是要个人做儿媳妇,别的都不要。小李又带着哭腔小声说,不想在你家做你老婆怎么办,我想回家。老四说,放心,你不同意做我老婆,我保证我不会碰你的,不动你一根毫毛。这我能说到做到,你别多想了,现在事已至此,你也想开点,至于你回家的事,不是小事,以后慢慢再说吧。现在你要吃饭睡觉,身体要紧,我敢保证我不会让别人欺负你,我也不会欺负你。我不会让你受一点委屈。我会给你我认为最好的生活。这里有两床棉被,我们一人一床被子。以后你睡觉别坐着睡了,你放心,在你没同意之前我不会骚扰你的。小李听完又一次心灵颤抖了一下。在这个陌生的房间里,在这个陌生的男人床上,四天来,都是衣不解带提心吊胆地坐在床沿上鞋子都没敢脱,精神时刻保持高度紧张,生怕这个男人来个霸王硬上弓。多少个不眠的夜晚,灯光熄灭了,黑色的眼睛却在黑暗里闪亮,无声地留下无数颗晶莹的泪水。实在困急了,迷迷糊糊打个盹。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时刻保持备战。现在听老四这样说,小李那紧绷的神经竟然放松了一些。因为当时环境小李也听朋友说过,在书上也看过这方面的报道。很多被买回家的女人,都会失去自由,被男方家人打骂强暴,过着非人的生活。有个别性子刚烈的女人,奋起反抗,在家里砸东西或逃跑。最后会遭到男方更厉害地毒打。有人下手太重毒打致残,有人被折磨的精神失常。多数一年半载以后,怀孕了,生完孩子了,她们的地位才会有所提高。这些事情这些天来一直在小李的脑海里出现,她怕她也会和那些被卖掉的女人有一样的命运。可这四天下来,眼前的这个男人并没有像野兽一样地扑向她。而是像个绅士彬彬有礼,连大声说话都没有过。他会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小李陷入了沉思,不再说话。第一次的“夫妻”交流就这样在谈判似的情况下结束了。

接下来的日子,老四家人想请亲朋好友回家,大办酒席为他们举行婚礼,一来祝贺新婚,二来让更多的人通过婚礼认识小李,万一哪天小李逃跑了,有认识她的人好找,来个一箭双雕。小李不同意,老四也拒绝。老四的意思只要是小李不喜欢的事一件都不做。他想用人心换人心的方式让小李接受他的爱。小李心想,我不会在你家过日子的,有机会一定要逃出去。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于是,小李天天让老四带她出去转转。她想找逃跑的路线。老四也挺乐意带她天天出去转悠。天天在一起便于培养感情。其实也没地方可转,老四带到的地方都是从家里到田间地头,沟渠河边。每到一处老四就会告诉小李,这块地是我们家的,一亩五分地,现在种麦子,麦子收割过后种玉米。看到池塘就会说,这里以前不是池塘,是庄稼地,后来被二叔家起土垫宅基地,好好的田地就挖成池塘了。路上遇到邻居也会热情地打招呼,介绍给小李,这是二大娘,这是三大爷,这是大嫂。一项在别人面前沉默寡言的老四想方设法逗小李说话。对小李百依百顺,小李是听的多,说的少。就这样转了有一个月时间,小李有点失望了。他们家是一个四合院子,晚上他们睡在堂屋,大约十点以后老四的父母就会把堂屋门锁上,早上打开,老四的父母睡前屋。晚上是没有机会逃走的。这里除了水多就是树多,再也没看见有什么东西多了,也没看见一条通向外界的马路。她问,老四,你们这里人都不出去吗?没有车站码头吗?没有集市菜场吗?老四说,四面是河,想出去必须坐船过河,集市都在河对岸。街上南头有个小车站,从这站可以出去到县城,再到祖国各地。要不明天我带你去街上看看,给你买些衣服和别的洗漱用品。小李说,我天天么事也挺无聊的,想替你织件毛衣,去街上买点毛线和编织方面的书回家,我照着书上编织花纹。小李心想,我要到集市上找到车站,借机会逃出去,记住了车站在街南头。老四心里乐开了花,一个月来,今天小李说的话最多。晚上洗漱完毕,小李拉过一床被子,看着老四笑了笑,穿着衣服躺下了。看到她不再坐着睡觉了。还对自己笑了,老四心里乐开了花,暗暗高兴,这是个好兆头。好像看到了爱情在向他招手,看到了爱的希望。

此时,老四看着熟睡中的小李,可能是在做什么美梦吧,脸上露出甜甜的微笑。小李正在做梦,在梦里,她逃回了家里,看见了妈妈爸爸弟弟。她大声叫着妈妈,满年春风的向妈妈跑去。咯咯地笑起来,醒了。

起床简单的洗漱完毕,吃过早饭。老四说带小李去街上转转,家里人都反对,说街上人多,怕小李逃跑。老四说没事,一个人盯一个人还能出事吗?放心好了。小李表面上和平时一样平静地走在前面,可她的心里好像翻江倒海似的难以平静。在心里计划着怎么逃跑。

家后有条小路,向西走二百米就是一个渡口。过了河在向西走三百米就是峰山集市了。今天是个逢集的日子。路上早就出现了熙熙攘攘去赶集的庄稼人。更多的庄稼人多数都是肩挑手提:挑两筐蔬菜或提一篮鸡蛋去街上卖。多数赶街的人都穿着干干净净的新衣服,洋溢着笑脸,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有说有笑,兴高采烈地朝街上走去。峰山街也是乡政府所在地,周边大大小小几十个村庄的交易市场。市场上的商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衣食住行的必需品在这里都能得到解决。各种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人山人海,嘈杂热闹。一条狭窄的街道两侧挤满了各式各样买卖东西的人群。人群后面就是大大小小卖各式各样东西的店铺。

老四带小李进了家服装店。店里的衣服五颜六色,款式千奇百怪。老四看中了一件米色的鸡心领短袖衫,下面配条黑色喇叭裙,让小李试试,小李把衣服穿好出来,老四看呆了。修长的脖子上戴着一条玉如意项链,这项链是小李自己从老家戴过来的。米色配黑色,合身地包裹着她的腰肢,透露出她的可爱、恬静、性感、更显青春活力。老四说,就买这套衣服。小李,嗯。老四,再去别家看看有合身的再买一套。夏天来了,多买几件。小李,嗯。她们又去毛线店买了一斤半灰色的马海毛毛线,留给老四编织毛衣的。看到小李买东西老四心里乐滋滋得。接着又进入了另一家服装店。而此时小李一直找机会准备逃出老四的视线,街上人流如织,来往穿梭,可老四眼睛始终盯住小李,让她没机会消失。她刚刚在换衣服的时候看见店家有后门可以出去。而且也只有换衣服老四才不在眼前。现在老四又看中了一套鹅黄色的连衣裙,让小李进去试试。小李进去后,没换衣服,而是小声问店家女儿,有茅房吗?她想小便。店家好心的告诉她,出后门右转就能看到茅房了。小李立马跑向后门,店家女儿还以为她内急了。

出了后门,小李记住了车站在南边。她想只要到了车站,坐上车离开这里,就可以回家了,她身上有臧在胸罩里的五十块钱,足够她到家的。她飞快地向南边奔跑,不敢回头看,怕后面有人追她,心里又急又怕,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头上的汗水一滴一滴顺着脸颊滚落下来,她也顾不上擦。心里不断的告诉自己,向南跑、向南跑。一定要离开这个鬼地方,离开这个男人。她不敢走路上,怕被老四家人看见。所以她就这家门口转到那家门口,转到了中午,也没看见车站。她心里发慌,赶紧找了个老大娘问问。老大娘告诉她,快到车站了,车站和医院在一起,你看到一个大大的有围墙的医院,医院西边有很多车的地方就是车站。

啊!终于看见医院了,看见了医院西边车站停着五六辆大巴。小李的精神为之一振,好像落水的人看到有人来救她了,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

她没敢四处张望,慌忙向一辆有人的车上走去。心里想,车上有人可以早点走。上车以后她好像看见鬼一样,浑身激灵灵打个冷战愣住了,她看见老四坐在后排的座位上望着她微笑呢,她不由自主地回头,看见老四的四个侄儿凶神恶煞似地站在车旁怒目圆睁地瞪着她。小李好像跌入万丈深渊。感觉天旋地转,头疼欲裂,立马伸手抓住了座位扶手才不至于倒下去。老四起身走到小李跟前小声说,回家吧。我知道你会来这里,早就来等你了。

原来昨天晚上老四决定带她来上街的时候,家里就怕她找机会逃跑。老四的父母和几个儿子就商量好了,有老四陪她买东西。车站、街上对外面出去的几个主要路口。都派有人把守,只要看见小李一个人,就把她带回家。主要是车站,老四的四个侄儿早早就在车站蹲守了。当小李从服装店跑出来以后,老四就超近路来到了车站,问他侄儿,小李来了没有,都说没来。于是老四就到车上等,这辆车要走了,老四就下来到下一辆车上继续等。已经开走四辆车了,因小李不熟悉道路,走了半天才到,这都是第五辆车了。小李才姗姗来迟。老四的一个侄儿去各个路口招呼家里人回家,小李垂头丧气地走在老四后面,三个侄儿跟在小李后面,像押解犯人一样把小李带回了家。

小李逃跑的消息早已传到家里,看到小李被带回来了。家里的妇女爷们都聚在老四家里叽叽喳喳地嚷开了,一屋子的父老乡亲给老四父母出主意。有的说,都是老四心太善良了,嗲坏了她。有的说,是没打好。有的说,就不该好吃好喝地供着。有的说,让她天天下地干活,累累她。多数都说,女人是稻草,就是没打好。还有人说什么女人是块铁,越打越伏贴。也有人大声地不怀好意地问老四,睡了小李没有。不会一个多月没沾边吧。正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老四那个泼辣的又矮又胖的三嫂,满脸怒气地挤进人群,挤到小李身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抬起右手,“啪啪”,给了小李两记响亮的耳光。大声地骂道,不知好坏的小婊子,一家人把你当祖宗供着,老四把你捧在手心里,好吃好喝供着你,事事顺着你,你还想跑,就是没打好,老四舍不得打你,我舍得。小李被打蒙了,嚎啕大哭,继而发疯似的使劲把头向墙上撞去。老四一把抱住小李。回过头气急败坏地对他三嫂大声训斥,你滚,不许你打她,不许你骂她。你再打一下试试,我不许你们任何人打她。都滚。我的事不要你们管。出去出去,都出去。他把小李抱到床上坐好。转脸把屋里的所有人都撵出去,把门栓上了。老四看着小李被打得通红的脸,心疼不已。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我没保护好你。我保证以后不会再出现这样的事了,别哭了。小李只是哇哇大哭,啥也不说。老四站在小李身边,使劲地来回搓手乱跺脚。

中午小李没吃饭,晚上也没吃饭,老四也陪着她默默地坐在床上不吃饭。小李不哭了,拿出白天买的一把一把的毛线,绕成一球一球的毛线。拿起毛线针,开始编制毛衣。这时,老四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嘴里叼着尺把长的旱烟慢慢地走进来,他母亲迈着三寸金莲颤颤巍巍地跟在后面也走了进来。老四的妈妈走到小李面前老泪纵横,哽咽着说,孩子,我知道你憋屈,你是一个好孩子,这一段时间过来,我感觉到你是一个善良聪明的好孩子。可是我们也不是坏人,买你不是我们的错,即使我们不买你。也会有别人买你的,这也是你命中的一劫难,认命吧,孩子。你到我们家。也算你命好,我们没亏待你。你也看到了,四儿一心一意得对你好,没打你没骂你,四儿和你一样善良聪明。就是命不好。才走到今天这步田地,唉,你看我们年纪也越来越大了,没多少时间陪你们。我就想在我们百年以后,能有个人和四儿相依为命。不想让他一个人孤苦终老。你要是实在不想和他过,就替他生个孩子吧,不管男孩女孩,生个孩子你就走,留个孩子伴他左右,将来给他养老送终,我们也就死也瞑目了。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呀。老四的父亲也说,我们说到做到,你替四儿生个孩子你就走,决不挽留你,我们也就安心了。小李一脸茫然地望着她们,呆呆地听着,没有任何表示。

接下来的日子里,老四依然一如既往的细心地陪护着小李。对小李百依百顺,从来没有做惹小李生气的事。像大人带孩子一样处处哄着她。家里人看不惯老四的做法,说买来的女人不能对她太好。要让她们知道厉害,让她们不敢逃跑,不能事事惯着她。要软硬兼施,抓紧让她怀孕生孩子才是正事。等生过孩子,在对她好。老四不理他们,善良的老四也做不出打人骂人的事,更不会去强暴小李。老四心想。君子不强人所难,人心都是肉长得,人是感情动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相信我的真心早晚会感化她的,她就是一块石头,我也要用真心把她捂热了。

小李每天不停地编织毛衣,好像要把她的喜怒哀乐都编织进毛衣里。聪明的她照书上变换着花样编织毛衣。一个礼拜一件,没有一件花纹重复的毛衣。老四家弟兄多,孩子多。每家都买来毛线让她织毛衣。有开衫、有马甲、有背心、有满头套的。有孩子穿的开裆裤,有大人穿的毛线裤。后来左邻右舍也都买来毛线请小李编织毛衣。老四天天乐呵呵地陪着她,静静地看着她一针一线编织毛衣,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老四所做的一切小李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小李的话也越来越多了。她告诉老四,她家住安徽无为县郊区。姐弟两个,有个弟弟在读书,她初中毕业,在县城服装厂上班,家里过的不错,她父母不同意她出去打工,她是听厂里同事说外面工资高,才偷偷和同事跑出来的的,她爸爸比老四小一岁。他无法接受一个比他爸爸还大的男人做丈夫。

老四也深深理解小李的心情,同时表示自己也很无奈,不管怎么,老四的家人不会就这样放她回家的,一对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苦命人,随着时间地推移,共同语言也越来越多。

小满节气一过,布谷鸟好像怕别人忘记麦收似的,天天在空中飞来飞去得反复吟唱“麦黄早割,麦黄早割”。家家户户都开始抢收麦子了,别人都叫老四把小李带去收麦子,让她知道在烈热炎炎下收麦子的苦与乐。老四不同意,他不愿小李去晒太阳,去受苦。老四家里三口人共有五亩土地。由于老四父母年纪大了,老四天天陪着小李在家,他家的麦子就由他的哥哥弟弟们替他收割。老四在家负责做饭,老四没有姐姐妹妹,他一出生就被父母当女孩养。洗衣做饭样样都会。弟兄之间没什么可说的。可他那个泼辣蛮横的三嫂有点不愿意了。早就看不惯老四对小李百依百顺,上次因为打了小李两记耳光被老四骂,心里一直憋屈着呢。这次心里更是一万个不愿意。

俗话说,六月天娃娃脸------说变就变,一天中午,刚刚吃过午饭。只听到两声沉重的闷雷。刚刚还晴空万里,倾刻间就变得阴沉沉的。乌云布满天空,接着便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天空就像河坝决堤奔涌肆虐起来。雨点像无数颗珍珠似的滚向大地,又像无数条细线似的刷刷落下,冲洗着世间万物。

打麦场上,老四三哥家的麦子刚刚打过第一遍,还没来及地打第二遍,大雨来了,家里人立马抢场,堆麦草,打扫麦粒。在雨中个个都像疯子似的来回奔跑,人人都变成了落汤鸡。雨水汗水混在一起,已经分不出雨水和汗水了,由于雨来的太急太猛,即使忙得头晕脑胀,雨水还是把一部分麦粒冲进了场边的池塘里。

本来昨天是准备打老四三哥家麦子的,老四父亲没同意,要先打他家麦子。结果今天老三家麦子淋雨了,还被雨水冲走了一部分麦子。老四还没去抢场,他三嫂气坏了。三嫂跑到老四家,坐在门栏上,抓头拍地得嚎啕大哭,说公婆偏心,不让老四下湖收麦子,骂老四没用、好像没见过女人、连个小女人都搞不定、白披张男人皮、不算个男人、窝囊、废物、是个没用的男人……

老四和父母干气没办法,听三嫂骂老四,小李不愿意了,走出去气呼呼地回骂过去,老四算不算男人和你没有关系,你算个什么东西,他没吃你的没喝你的,你没有资格骂他,你今晚来和他睡一觉就知道他有没有用了。他三哥来硬把三嫂拽回了家,才安静下来。邻居和家人都很诧异,都没有想到小李会出来说话。

老四和父母亲看着小李满脸都是惊讶的表情,做梦都没想到小李会出来护他,替他说话。小李也为自己的话语感到吃惊,这一段时间的朝夕相处,老四的所作所为实实在在感化了小李那颗冰冷的心。她感到了老四是一个好人。当听到有人骂老四的时候,小李不由自主感觉到心好像被人拿刀捅破了滴血似得疼。继而满腔的愤怒,毫不犹豫地奋起反击。她不能让老四为了她受别人的谩骂、嘲笑。现在感觉离不开老四了,只有和老四在一起才感觉到安全。

晚上,小李说:你明天下湖干活吧,我也陪你去,我少干点,或我看你干,不能天天在家里,是不像话不合理,自己家的事尽量自己做。我知道你是一个好人,我不能让别人看不起你。老四鼻子一酸,感动的热泪盈眶,一往情深地望着小李悠悠地说,听你的。

以后的日子里,人们常常看见小李头上顶条毛巾,毛巾上戴顶草帽,长袖长裤,手里拿着水壶,跟着老四下湖干活了,老四不让她干活,让她在田边玩,老四常常叫着口渴,小李就负责倒水送到老四面前。小李的话也越来越多了。农活虽然苦累,但是常常听到她们笑声不断,中间歇歇,小李就会唱歌给老四听。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的心窝,每次当你悄悄走进我身边,火光照亮了我……我这样爱你到底对不对,这问题问得我自己好累,我宁愿流泪,也不愿后悔,可是我害怕最终还是要心碎……想到什么唱什么,东一句西一句的,惹得老四哈哈大笑。

农活是艰辛的,不管怎么忙,怎么累,老四都不让小李插手干活,地里,家里,洗衣做饭,都是老四一个人忙前忙后,小李就像一个孩子天天跟着玩。无数个日日夜夜,她们睡在一张床上,各盖各的被子。就像梁山伯和祝英台一样,互不打扰。老四从不越雷池一步。只是小李的话越来越多,白天,小李出来进去,都是笑眯眯得,遇到邻居,也会主动打招呼。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老四用自己爱的方式,默默地付出,终于感动天,感动地,感动了小李。在一个月圆之夜,小李主动把床上的两床被子合成一床被子。把自己完美的胴体送到了老四眼前,老四看到了小李白皙的身体仿佛是一块白色的润玉,细腻光滑,白的晃眼,毫无瑕疵,杏眼含羞,温情脉脉地看着老四。伸出纤细柔嫩的小手放在老四宽阔的,充满男性阳刚之美的胸脯上。男性的本能促使老四就像一匹野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老四望着床上朵朵红色的梅花,在小李面前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发誓,此生为了小李幸福,他可以做任何事情。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知不觉一天一天过去了。大家看到小李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了起来。出门他们都是手拉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人们都投去羡慕祝福的目光。好事成双,十月怀胎,瓜熟蒂落,小李顺利地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而且奶水充足。小李给孩子起名:“今宝”对大家说,孩子是她今生的宝贝。在孩子满月当天,老四雇了电影放映员,在家门口放了一场电影以示祝贺。

小李手巧,又会编织毛衣。把儿子天天收拾得像画中的洋娃娃那么可爱。老四天天农闲时就在家搞点副业,编织折子,篮子,笆斗。拿到集市上卖,补贴家用。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农家小院里天天歌声飞扬,笑声不断。

孩子向来是愁养不愁长,生活在蜜罐里的小今宝眼看一天一天长大了,每当听到妈妈叫:“宝儿、宝儿”,都会发出“咯咯”的笑声,如果听到妈妈地呼唤看不见妈妈,小今宝就会东张西张地寻找妈妈。妈妈就会和他捉迷藏,臧起来蹲在爸爸身后,然后突然冒出来,逗得一家三口笑作一团。晚上,小李会唱着优美的摇篮曲哄小今宝入睡,月儿明,风儿静,树叶遮窗棂,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弦儿声。娘的宝宝闭上眼睛,睡了那个睡在梦中。

小今宝在十六个月时断了母乳。每天早上吃一个鸡蛋,此外,平时都和家里人吃一样的饭。一天晚上,孩子睡了以后,老四看着小李,轻轻地说,你收拾收拾,准备回家去吧,现在你要回家,我爸妈不会再阻拦你了。我比你大太多了。本来你可以做我的女儿,造化弄人做了夫妻,看着你这么年轻天天跟着我,内心有种犯罪感,同时也深深地感到内疚。我不能陪你到老,将来我走了,没人照顾你,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你回家,找个合适的人嫁了吧,别担心我们,我会把孩子带好。只要你过的好,我就安心了。你给我生了儿子我已经很自足了。这辈子我对不起你,伤害了你,如果有来生,我一定做牛做马报答你。小李搂住小今宝,无声地抽泣起来,泪水盈盈地说,我舍不得你和孩子呀。你是一个好人,遇到你我也知足了。等等再说走的事吧。老四说,不等了,现在孩子已经能吃饭了,他还小。还没有记忆,过两天孩子就会忘记你,你回家找个好人家,也会很快有孩子的。我们都把爱放在心底,祈祷彼此永远幸福……小李无声的泪水像细线一样铺满枕巾。

老四说到做到,早上吃过饭。一个人上街给小李买了四套新衣服,又买了些吃的,准备要小李带回家。他做这一切的时候家里父母兄弟都气疯了,责骂老四,愣子、甩熊、神经出问题了,脑子海的了,哪有撵自己女人走的。老四像没听到一样,依然我行我素。晚上,老四说,你明天走吧,我已经说好让小弟把你送到车站,把你的衣服都带走,我给你五百快钱,回家给你父母弟弟买点东西,别跟他们提起我,就说你进了黑工厂,好不容易才逃出来的。以后如果你有什么难处,如果需要我们,就来找我,我和孩子永远在这里等你。小李哭成了泪人,把脖子上的玉如意项链拿下来,交到老四手里说,我没有什么东西留给孩子,这玉如意项链是我奶奶临终的时候留个我的,我一直带在身上,现在我把它送给孩子,愿玉如意保佑孩子万事如意,事事顺心。你看见如意就像看见我一样。一个馒头也要蒸熟了吃,你不要太溺爱他,要好好管教他,不要长成大家都讨厌的人。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只有你好孩子才能好。将来无论我在哪里,你和孩子都是我心里永远地牵挂……

就这样,小李走了。带着万般无奈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这个让她爱恨交集的地方。小李回家以后和她的父母说了她的遭遇。一家人抱头痛哭,最后决定隐瞒此事,草草地找了个比小李大三岁的男人结婚生子了。老四的父母在小李走后一年内也先后去世。可爱的小今宝一天一天长大了,看到别人都有妈妈,,他从来没看见过自己的妈妈,就问叔叔、婶娘妈妈去哪里了,叔叔婶娘都说回家问你爸爸。爸爸啥也不说就是流泪,懂事的小今宝看到爸爸流泪了。知道爸爸伤心了,就会搂住爸爸哭着说,爸爸别哭了,以后不问妈妈去哪里了,有爸爸就行了。本来就不善言谈的老四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倔强而又善良的老四一个人带着小今宝,慢慢地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严格要求小今宝的每一步成长。今宝也没辜负老四的期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县城做了一名优秀的教师。老家的房子随着城镇化建设被拆迁了,他们在县城买了一套三居室的安置房。今宝也遇到了属于他自己的爱情,结婚生子幸福地结合了。

如今老四也步入了老年人的队伍。每天和大多数中国的父母一样,默默地接送孙子上学放学。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寂寞的夜晚,空荡荡的房间里老四会把玉如意项链拿出来。轻轻地用手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呆呆地望着望着……

    作者简介:张云婷,网名,天山雪莲。女,江苏人,市作协会员,喜读书,爱旅游。常有小说散文等作品在不同平台和报纸发表。

责任编辑:宋绍禄

排版编辑:丁 村

乡土文学社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执行主编 丁村
编辑主任 王建成(兼小说组长)
副主任 施静云(兼散文组长)
编 委 马发军 史寿林  孙成纪
           朱玉华 刘金龙  陈 乐   
           陈贤东  陈 缘  余 萍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郭良美  皇 甫   彭太光   
           潘政祥  袁晓燕   朱吉述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  土  文  学 社
《 乡土文学 》 编辑部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