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执念,是罗马帝国最后的坚持

 gs老张 2022-05-19 发布于甘肃

“罗马帝国”早就没有了,但“罗马帝国”的余晖却在欧洲以不同的方式延续着。

比如这一次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罗马帝国”最后的坚持。

世界上很多的矛盾,但本质上就是各种各样的国家集团之间的对抗;国家间的矛盾是这些集团对抗的表现。

就西方国家而言,他们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集团:东罗马帝国集团、西罗马帝国集团、盎格鲁撒克逊集团。

这些集团内部,有的松散、有的紧密。松散的集团是因为他们内部没有一个强大的内核,或者没有一个让他们凝聚的理由;

紧密的集团则相反,他们内部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做内核,也有人种、宗教等凝聚他们的理由。

文章图片1

在“盎格鲁撒克逊集团”里,美国是最强的国家,其他国家都追随在美国身后。他们的目的是要争夺、保持盎格鲁撒克逊人在地球上最高一级的位置。

盎格鲁撒克逊集团的国家很多,理论上英联邦国家都是,最核心的几个国家是“五眼联盟”: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而美国又是“五眼联盟”的核心。

为什么说: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执念,是罗马帝国最后的坚持呢?以美国为首的“盎格鲁撒克逊”集团为什么介入得这么深呢?这要从罗马帝国的分裂说起。

文章图片2

一、罗马帝国分裂

欧洲历史其实并不复杂,它就是一个环地中海文明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个文明一开始出现在希腊,随着马其顿帝国的扩张而传向各地。

马其顿帝国灭亡后,罗马帝国崛起,成为“一统欧洲宇内”的强大政权;英国是罗马帝国的殖民地。

公元379年,完整的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继位,他是个很有能力的皇帝,但那时的罗马帝国已经处处显露败相:

外部不断有“蛮族”的入侵,帝国被打得节节败退;帝国人口急剧萎缩,内部实际上已经分裂,东部以希腊为中心,形成一个和西部不同的文化体系;西部以罗马为中心,形成以拉丁语为主的体系。

文章图片3

公元395年,正在壮年的狄奥多西一世驾崩。临终前,他将罗马帝国分给他两个尚未长大的儿子:

18岁的大儿子阿卡迪乌斯为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皇帝,11岁的二儿子霍诺里乌斯为以罗马为首都的西罗马帝国皇帝,从此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由于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庭的旧址,所以,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之为“拜占庭帝国”,帝国的宗教是“东正教”,疆域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以及外高加索的一部分。

西罗马帝国的宗教是“天主教”,疆域包括意大利、西班牙、高卢、不列颠、中欧、北非等。也就是现在中、西欧的全部,加上北非。

文章图片4

二、西罗马帝国很快就灭亡了,留下一地鸡毛、小国林立的欧洲

与我们东方人以血缘划分民族不同,西方人把语言、文化、习俗相近的人种划分为同一个民族,比如“日耳曼民族”,其实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是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部落社会)的总称。

罗马帝国强盛时,他们认为自己是“文明人”,除了对文化上的导师——希腊人保留应有的尊敬以外,其他的民族都是“蛮族”,最大的三个蛮族就是日耳曼人、凯尔特人和斯拉夫人。

随着帝国疆域不断地扩大,他们受到“蛮族”的攻击也就不断增多,没办法的罗马人只能允许“蛮族”在帝国内部生活,这也给后来的分裂埋下伏笔。

文章图片5

帝国分裂后,东、西方向都面临“蛮族”的侵略,其中最大的是西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的军队。于是,东罗马帝国给了阿拉里克很多财富、领土,阿拉里克带领着自己的军队转而进攻不出高价的西罗马帝国。

从公元408年阿拉里克带兵包围罗马城开始,几乎每一年,所谓的“蛮族”几乎每一年都要打一次罗马,大肆抢劫一番,罗马城仿佛是他们的仓库一样;

可怜的西罗马帝国早已没有强大的罗马军团的保卫,他们只能在“蛮族雇佣兵”的保护下四处躲避,帝国有效统治出不了罗马,最多也就是意大利半岛区域。

文章图片6

公元410年,西哥特人的侵略随着阿拉里克的死去稍有缓解,但西哥特人已经在西罗马帝国内部建立了一个独立的西哥特王国,这个国家一直延续到公元八世纪,他们被后来的穆斯林征服,成为穆斯林进入欧洲的一个跳板。

西哥特人的进攻稍有缓解,一个更加恐怖的“匈人”首领、“上帝之鞭”阿提拉出现了,他率领的匈人帝国军队对意大利的进攻更加猛烈;而占据北非、科西嘉、撒丁尼亚、西西里等地的汪达尔人也趁机攻陷罗马,抢劫得更加彻底。

再也没有比从精神上彻底打垮一个民族更加让这个民族崩溃的事了,“我的舌头粘住了我的上腭,动弹不得,抽泣呛住了我要说的话”。罗马帝国的圣哲罗姆看到罗马的劫难后这样写道。这时候的西罗马帝国在精神层面已经死了

文章图片7

公元476年9月,日耳曼人雇佣兵首领奥多雅克废黜了最后一个罗马皇帝罗慕路斯,西罗马帝国灭亡,许多小国纷纷独立,其中比较大的是法兰克王国、西哥特王国、东哥特王国、汪达尔-阿兰王国、勃艮第王国。

日耳曼人罢黜了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但他们保留了对罗马帝国最后的尊敬,把西罗马帝国的徽章郑重送给东罗马帝国皇帝芝诺,意思很明确:西罗马帝国没有了,我们奉东罗马帝国为正宗,现在我们在西罗马帝国疆域内,是替东罗马皇帝来统治。

文章图片8

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意义十分重大,首先,罗马帝国从法统上归为“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取代罗马成为罗马帝国的真正中心;其次,“拜占庭帝国”就是“罗马帝国”有了法理上的基础,欧洲众多小国是“罗马帝国”的延续。

“条条大路通罗马”,欧洲没有了“罗马帝国”直接的统治,进入到“黑暗的中世纪”。为了显示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后续的强权国家都以得到“罗马帝国皇帝”为最高追求;国王以受到罗马教皇承认为荣,甚至没有教皇承认的国王,在自己国内都没有统治的基础。

文章图片9

三、帝国之殇,造就了盎格鲁撒克逊

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人通常是指公元五世纪初到1066年诺曼征服之间生活在大不列颠岛东部和南部地区的文化习俗上相近的一些民族,与凯尔特人一样,都属于日耳曼人的一支。

但与凯尔特人专于农业生产不同,盎格鲁-撒克逊人是在海上讨生活的,他们养成了许多独特的“性格”和“习惯”。罗马帝国强大时,不列颠岛是罗马帝国的领土,盎格鲁-撒克逊人也是罗马帝国眼里的“蛮族”。

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盎格鲁撒克逊人摆脱了被奴役的命运,他们在海上四处出击,掌控重要海上通道;对大陆上各国挑拨离间,以贸易为名,行抢劫之事。

文章图片10

比如他们有“遇敌必战”的海上传统,实际就是海盗的“遇船必抢”;他们抢占地盘喜欢灭绝原来的居民,这也是海盗的传统,因为海上没法保留俘虏,要么杀绝,要么赶尽。

欧洲大陆的日耳曼人多少保留了对罗马帝国的尊敬,他们消灭了西罗马帝国,然后以“罗马帝国”自居;盎格鲁撒克逊人则没有这个意识,罗马帝国在他们心里没有太多的存在。他们学习了一些罗马帝国先进的东西,然后结合自己的本性,向外拓展。

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祖先在英格兰岛上,把凯尔特人赶到荒凉的北部和西部:苏格兰、威尔士一带;在世界上,他们又先后占领了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地,形成强大的“日不落帝国”。

文章图片11

在大航海时代,他们野蛮杀戮、贩卖奴隶、在海上抢劫、在别国贩毒······种种罪行,罄竹难书。

为了更好地控制世界,他们在欧洲实行“离岸平衡”,让欧洲不能团结,这样就没法挑战他们。这种“离岸平衡”的手段直到今天还在进行,并被美国发扬光大。运用于全世界。

在世界各地,盎格鲁撒克逊人利用他们的先发优势,制造各种民族争端、领土纠纷,让他们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介入其中;

现在,他们还紧紧抱在一起,组成“五眼联盟”,用各种无下限的手段,打压别的民族。盎格鲁撒克逊人国家在一起,就是“盎格鲁撒克逊”集团。

实事求是说,盎格鲁萨克逊人对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有贡献;但他们为了自私的目的,想保持其领先地位,用最野蛮的手段和最卑鄙的谎言在世界上挑起矛盾,他们的文明还是原始时期“弱肉强食”的兽性本质。

文章图片12

四、俄罗斯坚持认为,自己是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过了不长的时间就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许多的欧洲小国,这些国家仍然以“罗马帝国”为傲,他们大多实行罗马帝国的宗教天主教,这些国家可以称之为“西罗马帝国”集团。

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之为“拜占庭帝国”,历经十三个王朝,存在了一千多年,直到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拜占廷帝国才正式灭亡。

文章图片13

拜占庭帝国在存续期间,其实也是不断遭到哥特人、汪达尔人、阿瓦尔人、斯拉夫人的侵略。

波斯帝国崛起后,从东边用武力“教育”拜占庭帝国是一项经常上演的科目;而精疲力尽的帝国在后期被“十字军东征”,可以算是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宗教“毒打”。

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很多,帝国所处的位置横跨亚、欧、非三大洲,还都是地理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使他们一直活在战乱与杀戮之中,这固然是个重要原因;但他们内部稀里糊涂的继承制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是导致帝国政权不稳的根源。

文章图片14

拜占庭帝国的继承制度没有一个固定的规矩和秩序,只要与皇室有点瓜葛,好像就有当皇帝的权力,于是,兄弟姐妹争夺皇位常年不断;祖孙叔侄互相残杀时时上演。

拜占庭帝国历经十三个王朝,每个王朝基本三代就完蛋,皇帝在位平均时间为12年,整个帝国有90多个皇帝,40多个要么被暗杀,要么被流放有不知所踪。

在拜占庭帝国后期,北边的“基辅罗斯”崛起,他们开始并没有统一的信仰,“基辅罗斯”顶多也就是个部落联盟似的国家。

这样的国家在“罗马帝国”正宗嫡子的拜占庭眼里,那时“野蛮”得不能再“野蛮”的“蛮族”。

文章图片15

公元10世纪末,拜占庭帝国皇帝是“巴西尔二世”,他利用自己帝国“正统宗教”的优势地位,在“蛮族”之间合纵连横;他于公元988年国家陷入内乱时,和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一世结盟,把妹妹安娜公主嫁给“野蛮人”弗拉基米尔大公。

在罗斯的帮助下,拜占庭的内部叛乱平息了,弗拉基米尔大公如愿娶得“高贵”拜占庭公主,他接受拜占庭为罗斯人进行洗礼,让俄罗斯成为“东正教”国家,国家的逼格一下子高出很多个层次,再不是什么“蛮族”了。

文章图片16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灭亡;1472年,俄罗斯的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最后一位皇帝君士坦丁11世的侄女——索菲娅公主,公主带来了拜占庭帝国的“双头鹰”标志。

从此,俄罗斯当然地认为:俄罗斯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宗教地位和政治身份,他们把双头鹰标志刻在自己的国徽上面。俄罗斯当然地成为“东罗马帝国”集团的核心。

俄罗斯人的自信正是欧洲人的辛酸,因为正是东罗马帝国灭亡,大批逃离君士坦丁堡的贵族、学者带来了欧洲的文艺复兴,他们认为:东正教只能由“罗马”来守护,俄罗斯不是正统,是“异端”。矛盾从此生,排斥从此起。

文章图片17

对俄罗斯继承东罗马帝国的宗教地位和政治身份不同意的不仅仅是欧洲,奥斯曼帝国也不同意,他们认为自己是拜占庭帝国的延续,因为拜占庭帝国就是自己把它埋进土里的。为了争夺这个地位,他们和俄罗斯不死不休地打了起来。

在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帝国争夺君士坦丁堡的历次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法国、包括德国都站在奥斯曼帝国一边,因为他们不能让俄罗斯得到这个似是而非的地位,至于奥斯曼帝国,明显地是颠覆者,根本不会得到这个地位。

文章图片18

五、今天的俄乌战争,也就是对“罗马帝国”正宗的再一次辩论

经过大航海时代的扩张、抢夺,英国人确立了自己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超然地位,取得“日不落国家”的世界霸权;二战后,英国人把霸权的领导权移交给美国人;又经过冷战,“美国、苏联的霸权争夺”,苏联解体,一直到现在,美国人把持着“世界霸权”。

从本质上来讲,“盎格鲁萨克逊集团”一直主导着世界体系,他们好战、血腥;他们抢夺、扩张。为了自己集团的利益,他们要保持对别的国家绝对的控制,也就是绝对的“压倒性优势”。

文章图片19

在欧洲,他们要包围住俄罗斯,把武器摆到俄罗斯门口;在亚洲,他们不断地出击,用自己现有的优势打压一切可以挑战他们的力量。

什么“自由、平等、公平贸易”,什么“人权、价值、主权地位”,这些只能他们拥有,别人不得沾边。

对这个体系,“西罗马帝国集团”的欧洲人也进行过挑战,法国拿破仑横扫欧洲,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四处出击,本质上都是想改变“盎格鲁萨克逊集团”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是对大英帝国的最严厉的讨伐;

但他们都失败了,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美国的打击下失败的。

既然没法打败它,那就加入它,这是欧洲现在做的事;“西罗马帝国集团”成为“盎格鲁撒克逊集团”扩张的工具;就连亚洲的日本、韩国,也加入其中,不过地位要比欧洲国家还低。

文章图片20

沙皇俄国灭亡,取代他的是苏联;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立。在沙皇俄国时代,俄罗斯人几经努力,终于成为欧洲宪兵,直接威胁英国的地位,也从此从为“盎格鲁撒克逊集团”的眼中钉、肉中刺。而苏联时期的冷战,实际也就是集团的对抗,欧洲裹挟其中。

现在,东罗马帝国范围只剩下俄罗斯联邦,他们如惊弓之鸟,时刻防备别人的攻击;

西罗马帝国只剩下以“法、德、意”为主的国家,他们拉起一个“欧盟”在苦苦支撑;

盎格鲁撒克逊集团就是以美国为主的“五眼联盟”,他们紧紧地抱在一起,为盎格鲁撒克逊人在世界上的“丛林地位”战斗。

文章图片21

从宗教信仰上来看,几个集团也是泾渭分明:东罗马帝国是东正教,西罗马帝国是天主教,盎格鲁撒克逊集团是新教。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既可以看着是不同宗教信仰的民族间的战争,从1096年到1300年连续九次的“十字军东征”就是例子,挨打的总是拜占庭;也可以看做是俄罗斯对自己安全的极致追求,他们在历史上就缺乏安全感。

文章图片22

最符合的,是西罗马帝国集团在盎格鲁撒克逊集团的蛊惑下,对东罗马帝国集团的围堵和绞杀,当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就是这样。

所以,这一次因为北约东扩引起的战争,是东西方对“罗马帝国”正宗的再一次大声辩论;是“罗马帝国”在东方的最后坚持。

文章图片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