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29. 赞赞某些年轻人

 EmmaSong24 2022-05-19 发布于上海

眼痛到难以忍受,引用一个旧文。

写了些吐槽年轻人的文章,今天来好好表扬一下某些年轻人,90后00后呈现出难以想象的二八分的趋势,某些年轻人让我等老人家自愧不如,二十多岁的他们具有的能力和城府,已经超过不少四十多岁。

举个例子

律师圈年轻人都很焦虑,不少得靠拼爹拿案源,对普通人家孩子很是不友好。

但某年轻律师立志只做某个特定行业的律师,我也是纳闷,虽然路径我同意,但年纪轻轻就这么“专”,难道不怕养不活自己吗?

巧合之下,我听到这家律所主任的分享,主题就是运用行业思维做业务布局,全程就举这个年轻人的案例,我发现,这个特定行业的战略选择,其实背后是这位主任老法师。

我转给这位年轻律师,点赞,对方谦虚地讲“做好小白鼠”

这觉悟,真的可以。

年轻律师,想要博取全所资源的倾斜,就得“领任务”“炸碉堡”,主任有战略新思路,必须要有人趟水,其他人不敢,怕搞砸了,就是年轻人最好的机会点,年轻人不怕搞砸,就算成了炮灰又如何呢。

帮主任去实验这亩新田能不能耕耘出东西,借此不就能争取资源了吗,就算搞不下去,资源也触达到了,更何况,帮主任的忙,迟早会有反哺。

再举个例子

我们搞活动,虽然是公司买单,但法务出席率却不高,这也正常,不是自己出钱,对价值的尊重和识别都欠缺,尤其是年轻法务,认为工作日的培训,简直是影响自己准点下班,参加很不情愿。

但有个年轻法务的名字,经常看到,我都调控这家伙是不是很闲?

后来我同事来找我,说这个法务找他介绍其他公司的工作,而且盯得很紧,能不能帮她推荐。

我也是惊讶,毕竟她还未真正辞职,而我们和她所在公司其他法务都熟悉,直接找我们推荐,合适吗?

也许80后的我想得太多,太腼腆了,能触达的渠道为什么不利用呢?

这位95年的法务很快就找到了新工作,虽然不是通过我们介绍,但也是另外类似的平台。

同样没有家庭资源,和我们也不熟,但这位年轻法务就很懂如何踩陌生踏板,找到自己的路。不过她后来就和我们失联了,这点让我很反感,可以说她既聪明,又不聪明,难道我们的价值就只在这一时吗?

再再举个例子

你永远想不到,我等浸染行业的人,要找某个人,居然托一个还未出校门的年轻人介绍,这个年轻人可不是什么二代,也不是什么名校。

这个年轻人,研二,但参加法律圈各类活动,已经超过四年,有时蹭免费活动,有时靠着帮人家拍照得到参会权,甚至有时帮人家写通稿换取出席权,靠着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广受欢迎。

久而久之,他成了行业里的百事通,社交链接达人。

而且听得多了,自己也能表达几句,用的词汇和语言,根本听不出还是个学生,再加上长得有点成熟,圈内都以为他是职业三年多的年轻律师。

听说,很多律所都曾向他抛出橄榄枝,说实话,虽然他能讲几句,但专业知识其实不够扎实,也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所在学校也很难在法律圈受重视,但他的软技能,以及责任感,是这些律所看重的,其中不乏精品所红圈所。

可惜,这位出身一般的年轻人执着于考公务员,后来去了个三线城市,脱离了主流法律圈。

现在很难说他选择的对错,反正他已经证明了一条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