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粹艺术名家——王兆军

 国粹艺术名家 2022-05-19 发布于山东

王兆军 字宏伟 号石鸣斋,1965年出生于山东菏泽,毕业于山东大学。中国当代书法篆刻艺术名家

现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西泠印社社员

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

军友书画院副院长

国家一级篆刻师

王兆军先生自幼酷爱书法篆刻,书法初学王羲之王献之,擅长隶书曹全碑,师从张树林和张剑萍先生,以帖为伴深入墨海。

篆刻方面通过大量临摹秦汉印及吴昌硕和齐白石先师作品,师从廖炳坤和熊伯齐先生,吸取众家之长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治印五千余方。

书法及篆刻作品经常参加全国大型展览,并多次获奖,作品被众多机构和名家收藏。

书法是一种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点染着华夏文明那么一种独有的文化灵气。在全世界几千种文字符号当中,只有中国的汉字能造就出这种书写的艺术,并且表现出它永恒的魅力。

王先生的书法作品师法自然,风格挺拔而淡雅,笔墨酣畅,气韵生动,趣味无穷,用笔简约爽利,如阵马风樯。结构奇绝险峻的行书笔画省简,俯仰错落,加之空灵的章法布局,独具匠心,格调高远,是最动人心魄之处。整体风格散淡清丽,简约厚朴,颇有魏晋林下之潇洒风度,观之让人宝之、爱之、乐之。由于老师主张书法不仅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作品,而且美学、笔划、结构、造型必须寻求韵味,耐人品尝,故观赏老师书法作品具有横空出世,超然脱俗、美轮美奂,载馨载馥、拔新领异、匠心独具、在乎太和、情之动人的身心感受。

篆刻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因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篆刻艺术作为国粹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厚重的悠久传统。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深受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篆刻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印章除了可作书法碑帖艺术品来鉴赏外,有些款识还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它可以或记事或抒情,或谈艺或品味,读之令人神往,发思古之幽情。所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不单是指印文,而且也适合款识,两者都具有金铸玉琢的微 妙感觉,同样引人入胜。

王先生的篆刻作品章法强调疏密,空间分割大起大落,单刀切石,大刀阔斧,横冲斜插,极富猛利狂悍、痛快淋漓,创造出一种“写意篆刻”的独特风格。

古人凿铜刻玉,力艰功深,其过程较为复杂。佳石极宜受力,一如良纸之受笔墨,铁笔所行之处,石屑纷披,呈现出天然崩裂的效果,留下的线条痕迹具有古拙苍劲的金石气息。刀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冲刀和切刀。冲刀行进爽快,一泻千里,很像书法中一拓直下的笔法,能表现出雄健淋漓的气势;切刀则行进较慢,用短程碎刀连续切成,一步一个脚印,犹如书法中的涩笔,能表现出遒劲凝炼、厚实稳健的气象。有时两种刀法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佳。

在夜阑人静的时候,独坐书斋,或临帖,或读书。一盏柔灯,一杯淡茶。在妻儿的酣睡声中,品读着一枚枚朱红的印迹,仿佛穿越了时空,默默与古人对话,每到会心处,不禁拍案叫绝。继而兴起,抽刀向石,戛戛有声。在刀与石的碰撞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不觉东方之既白……

篆刻是方寸之间的微观艺术,有人把“篆刻”当作“雕虫小技”,其实不然。“篆刻”这门传统艺术,形质虽小,却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蕴。她横跨古文字学、书法、历史、考古、美术、工艺、文学、美学等众多学科和艺术门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和浓厚的东方艺术特色。可以说方寸之地,气象万千。

穷研篆籀,功省且易成。王兆军的篆书,从大处落笔,于细节里小心收拾,把古风朴茂写得极有笔墨的书写品位,致力于雅俗共赏的表达。所以他的篆书作品有很强的亲和力,是文字学研究的范本,也有装饰万家屏障的古典丰神。挂一幅这样的书法作品在雅舍,古色古香,文化意象油然而生,艺术性与欣赏融为一体,焕发了古文字书法的活性!

(文/田野)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王老师作品随时留言联系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