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减少信息焦虑的未来工具

 生活100 2022-05-19 发布于广东
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焦虑的世界中,当然,这种焦虑可能从纸张发明以来就已经出现。

一、我们为什么会焦虑?

一定是因为有着某种对我们生存发展有影响的东西,让我们不得不去体会这种滋味。《信息,安身立命的关键》中曾描述,信息无处不在,想了解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想找能帮助自己的人,想管理自己的健康,都需要依赖它。整个人类社会形成了巨大的网络,而在这个网络中传递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信息。也就是这么重要的东西,让我们心神不宁。害怕别人获取了比自己更多的信息,导致自己失去了相对的生存优势。信息焦虑,不是希望自己获得更多的信息,而是害怕别人比自己获得了更多的信息。

二、信息获取能力不足,是信息焦虑的助推剂

每个人都有信息获取能力,但毫无疑问,每个人的信息获取能力不同而且差距很大。这是信息焦虑的重要助推剂。
整体层面,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同时,信息总量膨胀,个人能够直接获取的信息却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比如每个人的直接联络人超过100个人,从生理和精力上就难以应对)。虽然没有严谨的科学证明,但这种趋势是显而易见的。人口增长后,每个人无法与其他每一个人直接沟通交流,导致个人获得的信息总是局部的或者失真的。信息总量在客观地增加,个人信息获取量也在增加,但其总是达不到信息总量,也赶不上信息总量的增长速度且相差距离越来越远。每个个体无可避免的都会信息焦虑,因为实在是赶不上。
个体层面,每个人由于自身所处的地域、群体等客观环境因素千变万化,导致A地区的人获取的信息和B地区的人获取的信息不尽相同,A群体的人与B群体的人获取的信息不尽相同。当除了地域和群体这2个因素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其他客观因素导致人们获取的信息侧重点不同,个体与个体获取的信息差异化就变得十分之大。但此时信息获取能力还没有高低之分,只是信息内容呈现差异。在以如金钱或其他明确参照物为讨论对象时,信息获取能力才有高低之分。并非所有的信息都能有利于获得金钱,有利于金钱的信息可能仅处于某一个小群体或地域中。显而易见,这样的信息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获取的,而有能力获取这类信息的人在普遍意义上被认为有较强的信息能力获取能力。

三、理想化信息获取

个人获取信息能力有高有低,导致了不同人不同程度的信息焦虑。为了减少信息焦虑,为数不多的办法就是提高个人获取信息的能力。但记住,这种焦虑只能一定程度的减缓,不可能绝对消除。如果真有人想寻找解决信息焦虑的办法,那就回到深山老林中去隐居,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舍弃外界的一切支持。
言归正传,问题回到“如何提高个人信息获取能力”。
1.信息是由人生产的
大部分或者所有信息,是由人生产的。比如主观的一些想法,或者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后再用语言或文字转述(实际上也会不由自主的带上一定的主观性)。所谓信息获取,获取到的是其他人或组织的意见、看法和期望。
获取信息,有2个重要的维度和方向。一个是找信息本身;另一个是找与信息有关的人,再由人带来信息。当然,还有一个未来不知道会不会出现的AI主动创造的信息。但不管怎么样,人工智能写稿之前,肯定也是要参考和查阅很多由真实的人产生的信息的。
2.信息获取的基本逻辑
《无效信息与有效信息》中对我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逻辑做了抽象。观察我们利用大脑搜寻信息过程中通常涉及的几个环节:
  1. 我的需要。有效信息的三种类型正是对应着获取信息的动力来源:来源于想要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来源于自身对某类事物具有浓厚兴趣;来源于想要消磨掉一些时间。
  2. 信息渠道。即信息所依托或寄存的平台,理论上一个平台的信息越全面,它的竞争优势越大。
  3. 信息匹配。信息渠道中纷繁的信息,需要筛选出能够满足我需要的内容。
  4. 信息过滤。对于能够满足我需要的信息,还得过滤掉那些无效信息。比如虚假编造、标题党等低质量信息,以及那些我已经知道或者对我来说信息量极小的信息,尽管它们与我的需求匹配。举个例子,我关注某个公司的服务,已经看过一篇关于此项服务的介绍信息,但由于此项服务的介绍信息在网络中各个渠道中均有出现。因此在我看到此份信息2到3次以后,后续如果继续看到,它对我来说已经可以被认为是无效信息了。这种情形在信息获取时并不少见。
  5. 信息拓展。在搜寻需要的信息过程中,有时会发现信息中会携带着其他相关信息,如新的信息渠道,新的知识领域。这类信息对我来说表现为有效信息,从而仿佛开启了新大陆,扩展了我获取信息的便捷。比如说,在一篇健康养生文章中看到了一本关于讲哲学世界观的书籍。另一种拓展信息边界的方式,来自于浏览消磨时间的信息时不经意间发现以往不感兴趣或者不知道的内容,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现在突然有了兴趣,从而又一个新领域将被我深入了解。最后,有时我们还利用社交关系来扩展信息获取的边界,比如我的朋友在看什么信息。
  6. 信息展现。有效信息获取到后,好的浏览体验成为最后的关卡。目前它通常与信息渠道绑定,比如信息记录在书本中,信息在搜索引擎中,信息在公众号中,信息在新闻客户端中,信息在音频APP中,信息在电视中,信息在剧院中…不同的信息渠道规定了不同的信息浏览方式。
理论上,提高有效信息获取能力有两种方式:一个是提高有效信息的数量,即有选择性的接触信息,提高信息获取切合自身需要的几率。另一个是提高有效信息的获取效率,即以更少的时间找到有效信息。
3.借助外部力量增强信息获取能力
依靠我们有限的生理能力来获取信息,与信息总量和其增长速度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只有借助外部力量,才有希望减缓这个差距。
外部力量有两种,一种是借助信息传播者(如知识付费),另外一种是借助工具。
尽管有很多人批评知识付费,但不妨碍它有其价值。知识付费相当于雇佣了一个专家团,提供的是信息整合、梳理和延展,为我们提高了信息过滤和信息扩展的效率。虽然有些解读导致了信息过度失真,但说真的,仍比大部分人自己去获取信息的效率和效果好太多。如果这些专家水平参差不齐也是正常现象。学校的老师水平有限的也很多,大家不也这样过来了吗?雇佣了善于整合信息,并且以人们容易吸取的方式交付信息的专家团,是增强自身信息获取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借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许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是一种传统。面对气势汹汹的信息洪潮,借用工具来提升信息获取能力应该是我们首要考虑的事情。但使用工具的能力,就如使用锄头、织布机、汽车、互联网的能力一样,每个人又会有差异,这就不是现在要讨论的话题了。在未来使用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将呈现不一样的形态。
  1. 我的需要。我可以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向机器传递我想要、喜欢、关注的信息话题。
  2. 信息渠道。理论上机器会在全网检索所有已经被数字化的信息,而不是仍保持当前移动端信息平台互不相通的局面。知识付费所产生的信息,理论上也构成了一种信息渠道。
  3. 信息匹配。基于我的需要,准确地将匹配度高的信息列入待呈现的候选集。
  4. 信息过滤。在信息匹配中已经过滤了一部分与我的需要不相关的信息,但这还不够。机器需要自动过滤那些我已经看过好几次以及我没有表现出任何喜爱意图的信息。
  5. 信息拓展。如果说信息渠道、信息匹配、信息过滤是机器减少我们做低级但大量脑力工作的三个方面,那么信息拓展就是相对高级的工作了。如今如火如荼的抖音、今日头条,就将推荐算法用得十分娴熟。信息拓展不是要推荐和我过去关注的类似的信息,而是要去拓展我没有主动寻找但我仍有可能会感兴趣的信息。这就好比一个贴心的管家或者秘书,它不只会去做我交代的任务,它还具有创造性。利用信息和信息的关联性可以获得有效信息拓展,比如是品类相同,比如作者相同,比如相互引用,比如解决同类问题…利用社交网络推荐也可以获得有效的信息拓展,比如我朋友的推荐,比如看过这个信息的人也看,比如附近的人都在看…
  6. 信息展现。机器对信息做了重要的筛选工作,但信息展现的重要性并不次于前者。信息阅读本身会耗费人的精力,如果阅读体验不好对获取效率就会有极大影响。信息在展现时,需要以我们看得懂的类别和统一的形式进行展示,而不是做成一个大杂烩(虽然偶尔也需要随机从各个类别中提取一些信息组成临时阅读列表,减少同类信息重复出现导致疲劳)。同时,信息容易堆积,所以需要可以选择只看还没有阅读过的信息。最后,我与信息的交互能够指导下一轮的信息获取,比如我有没有划线、加粗、点赞或者收藏。
现在还没有一个服务能够实现上面所有的需求,它们大多只做到了其中1-2项。这是一个关乎商业、技术、产品和符合人性的流程的完美配合问题,有待于我们去做更多探索。

四、总结

在不可避免的信息焦虑洪流中,我们还没有趁手的工具。但为了避免被淹没,我们将需要去创造提高自身信息能力的工具。在未来,我们都需要与信息机器打交道,就跟我们现在跟电脑、手机打交道一样。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