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你读1篇=读100篇的『文献高效阅读精要』!看完SCI写作效率疯狂UP

 阮朝阳的图书馆 2022-05-19 发布于浙江

作为科研小白,写文章前肯定要先阅读、分析别人的SCI。可不少医生读到最后,往往只知道作者研究了啥,却依然不会写SCI,根本无效阅读!

图片

究竟如何高效阅读,快速get到研究、写作的精华,并为己所用,提高SCI写作效率和录用率呢这篇【文献高效阅读精要】,能够帮你做到“读1篇=读100篇”,效率疯狂up!

01

标题与摘要

快速锁定适合自己的文章

标题与摘要最能体现文章核心内容,可快速筛选、锁定适合自己研究的文章。其中摘要最为关键,一般包括研究背景或目的、研究方法、结果与结论,且与正文一一对应:

研究背景与目的

通常为最开始的1~2句,对应正文前言部分,可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具体要做什么研究

研究方法

对应正文研究方法部分,包括研究设计类型(如队列研究、随机对照研究等)和研究设计要点,即研究对象的数量与特征、干预措施、统计处理方法等。

研究结果

对应正文研究结果部分,包括研究主要结果(如患者治疗结果)、研究重要数据(如实验测定的数据结果)及研究创新性结果

研究结论

通常为最后1~2句,对应正文结论部分,阐述研究得出的定论性总结与研究意义或启示

02

前言/讨论的举例

助于研究背景的积累

前言

主要借助历史背景、国内外现状来体现研究内容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帮助学习如何归纳现有研究成果、难点与不足

讨论部分的举例

主要运用前人研究支持自己结论的合理性,其中明确详细表述的文章,和数字上标显示引用文章中排序靠前的2~3篇文章,参考价值较高。

03

研究方法与结果

提供研究设计与结果呈现思路

研究细节参考

如果你的研究方向与某文献较为相似,可以参考该文中研究方法部分的研究指标、研究参考标准或规范、统计方法

图标形式参考

若已明确自己想投的期刊,可借鉴该期刊内文献的图表呈现形式图表间逻辑衔接、配色等,可提高录用率。

04

研究讨论中关于“局限性的描述”

帮助自己的文章闭坑与创新

讨论部分一般会说明研究的局限性,前人的研究缺陷可作为我们的创新、针对点。(使用“Ctrl+F”快捷键搜索“limitation”,可快速定位局限性相关描述文段)

若对方用回顾性研究,就考虑做检验效能更高的前瞻性试验

若对方随访研究时间较短或样本量较少,就考虑合理延长随访时间
若对方研究的种族主要是白人,如果现有研究中没有关于亚洲的研究,那国内黄种人的研究数据就值得探索

自己写作时,也可将这些局限性作为前人研究缺陷、或自身类似研究方向的局限性描述素材积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