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祛暑剂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5-19 发布于上海

图片

(一)祛暑解表剂

香薷饮

【组成】 香薷10g 厚朴5g 白扁豆5g

【功效】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阴暑。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

【方解】本证多由暑月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所致,治疗以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为主。外感寒邪,腠理闭塞,故见恶寒发热、头痛头重、脉浮等表症。饮食生冷,湿伤脾胃,气机不畅,故见胸闷泛恶、四肢倦怠,甚或腹痛吐泻。

方中香薷辛温芳香,解表散寒,祛暑化湿,是夏月解表之要药,李时珍称其“犹冬月之麻黄”,为君药;厚朴苦辛而温,行气除满,燥湿行滞,为臣药;更用甘平之扁豆以消暑和中,兼能化湿,为佐使药。

【随症加减】

  • 若兼内热者,加黄连以清热;

  • 湿盛于里者,加茯苓、甘草以利湿和中;

  • 素体脾虚,中气不足者,加人参、黄芪、白术以益气健脾燥湿。

(二)祛湿利湿剂

六一散

【组成】滑石18g、甘草3g

【功效】清暑利湿

【主治】暑湿证。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或泄泻

【方解】方中滑石味淡性寒,质重而滑,淡能渗湿,寒能清热,重能下降,滑能利窍,故能上清水源,下利膀胱水道,除三焦内蕴之热,使从小便而出,以解暑湿之邪;少佐甘草和其中气,并可缓和滑石寒之性。二药相配,共奏清暑利湿之效。

桂苓甘露散

【组成】茯苓3g、甘草6g、白术1.5g、泽泻3g、官桂1.5g、石膏6g、寒水石6g、 滑石12g、猪苓1.5g

【功用】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主治】暑湿证。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及霍乱吐下

【方解】本证多由暑热内侵,水湿内停所致,治疗以清暑解热,化气利湿为主。暑热内侵,故发热头痛;热盛伤津,烦渴引饮;湿盛于里,膀胱气化不利,故见小便不利;暑湿内盛,内伤脾肺,升降失司,清浊相干,故见霍乱吐下。

方中滑石清解暑热,利水渗湿,故为君药;石膏、寒水石清暑解热,为臣药;猪苓、茯苓、泽泻以利水祛湿白术健脾而运化水湿官桂助下焦气化,使湿从下焦而出,上五味均为佐药。甘草益气调药,清利而不伤正,为佐药。

【随症加减】

如暑热较轻,去石膏、寒水石,加西瓜翠衣、芦根、竹叶;

若水湿中阻,呕恶腹胀者,加藿香、佩兰以芳香化湿;

若水泻暴注可去猪苓,加人参、藿香、葛根、木香等。

(三)祛暑益气剂

清暑益气汤

【组成】西洋参5g,石斛15g,麦冬9g,黄连3g,竹叶6g,荷梗6g,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瓜翠衣30g

【功效】清暑益气,养阴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方解】本证多由暑热伤津所致,治疗以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为主。

方中以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合西瓜翠衣清热解暑,共为君药。荷梗可以解暑清热,又可理气宽胸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生津,共为臣药。黄连苦寒,其功专于泻火,以助清热祛暑之力。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泻火竹叶清热除烦,为佐药。甘草、粳米益胃和中,为使药。

【运用】本方用于暑热气津两伤证,临床应用以身热多汗,口渴心烦,体倦少气,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随症加减】

若暑热较高,可加石膏以清热解暑;

暑热夹湿、苔白腻者,可去阴柔之麦冬、石斛、知母,加藿香、六一散等,以增强祛湿之功;黄连味苦质燥,若暑热不盛者可去之;用于小儿夏季发热者,可去黄连、知母,加白薇、地骨皮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