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疾病鉴别诊断(32个病证上)

 邻村阿牛 2022-05-19 发布于四川

一、中医痞满鉴别诊断:

1.痞满与胃痛:两者病位同在胃脘部,且常相兼出现。然胃痛以疼痛为主,胃痞以满闷不适为患,可累及胸膈;胃痛病势多急,胃脘部可有压痛,而胃痞起病较缓,压之无痛感,两者差别显著;此患者无明显胃脘部疼痛,故属痞满。

2.痞满与结胸:两者病位皆在脘部,然结胸以心下至小腹硬满而同,拒按为特征;痞满则在心下胃脘,以满而不痛,手可按压,触之无形为特点。该患者胃脘、腹部柔然,压之不痛,不属结胸。                                                           

3.痞满与鼓胀:二者均有胀满感,鼓胀以腹部外形胀大如鼓为特征,胃痞则自觉满闷,外无胀大之形;鼓胀病位在大腹,或有形或无形,胃痞病在胃脘,均为无形;鼓胀按之腹皮急,胃痞按之柔软。

4.痞满与胸痹心痛:胃痞常伴有胸膈满闷,胸痹偶有脘腹不舒,但二者有病在心胸和病在胃脘之不同,可予区别。胸痹心痛属胸阳痹阻,心脉瘀阻,心脉失养为患,以胸痛,胸闷,短气为主症,伴有心悸、脉结代等症状;胃痞系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所致,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多伴饮食减少,得食则胀,嗳气则舒等症状。

二、胁痛鉴别诊断:

1.胁痛与悬饮:悬饮可表现为胁肋疼痛、但表现为饮留胁下、胸肋胀痛、持续不已伴咳嗽、咳痰、呼吸疼痛时加重、常喜向病侧睡卧,侧肋间饱满,叩呈浊音,或见发热,一般不难鉴别。

2.胁痛与胸痛:胸痛以胸部胀痛为主,可涉及胁肋部,常伴有胸闷不舒,心悸短气,咳嗽喘息,痰多等心肺病证候;胁痛部位在一侧或两侧胁肋部胀痛或窜痛为主,常伴口苦、目眩等肝胆病症状。

3.胁痛与胃脘痛:胃脘痛部位在上腹中部胃脘处,兼有恶心嗳气,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而胁痛部位在上腹两侧胁肋部,常伴恶心,口苦等肝胆病症状。

三、黄疸的鉴别诊断:

1.黄疸与萎黄:黄疸的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其病机为湿滞脾胃、肝胆疏泄,胆汁外溢;其主症为目黄、身黄、小便黄。萎黄之病因与饥饱劳倦、病后失血有关,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其特征是双目不黄,常伴有眩晕、气短、心悸等症。

2.阳黄与阴黄的鉴别诊断: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并结合症状、病史予以鉴别。阳黄以皮肤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弦数。急黄为阳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阴黄面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伴纳少、乏力、舌淡、脉迟或细缓。

四、积聚的鉴别诊断:

1.积聚与痞满:痞满是指腹部痞塞不通,满闷不舒,系自觉症,而无块状扪及。积聚是指腹内有结块,或痛或胀,不仅是自觉症状,而且有结块扪及。

2.癥积与瘕聚:癥积是指腹内结块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多为脏病,形成时间较长,病情一般较重。瘕聚腹内结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多为脏病,病史短病,病情一般较轻。

3.积聚与鼓胀:鼓胀以肚腹胀大、鼓之如鼓为特征。其与积聚相同的是腹内均有积块,但鼓胀的积块多位于胁肋部,且鼓胀除腹内积块外,更有水液停聚,肚腹胀大。而积证腹内无水液停聚,肚腹一般不胀大,腹内积块的部位亦不局限于胁肋部。

五、鼓胀的鉴别诊断:

1.鼓胀与水肿:水肿病位多在肌肤,主要为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泛溢肌肤。其症状是先出现眼睑、头面或下肢浮肿,渐次出现四肢及全身浮肿,病情严重时才出现腹部胀大,腹壁无青筋暴露。鼓胀病位在腹部,主要是肝、脾、肾受损,气血水互结于腹中。其症状为腹部胀大,甚则腹大如鼓。初期腹部胀大而按之柔软,逐渐坚硬,以至脐心突,四肢消瘦,皮色苍黄;病情较重时可出现下肢浮肿,甚至全身浮肿,腹壁多有青筋暴露。

2.气鼓、水鼓、血鼓的鉴别:腹部膨胀,嗳气或失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是为“气鼓”,多属肝郁气滞;腹部胀满膨大,或状如硅腹,按之如囊裹水,常伴下肢浮肿,是为“水臌”多属阳气不振,水湿内停;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腹内积快痛如针刺,面颈部赤丝血娄,是为“血鼓”,多属肝脾血瘀水停。临床上气、血、水三者常三者为患,但各有侧重,掌握上述特点,有助于辨证。

3.鼓胀与积证:积证是腹内结块。鼓胀以腹胀大为主症,而积证是以腹中结块或胀或痛为主症,二者有别。

4.鼓胀与痞满:痞满是腹中自觉有胀满感,或虽有胀满而无胀急之象。鼓胀可兼有胀满,且有胀急之状,病程长且腹内有有形之物。

六、头痛的鉴别诊断:

1.头痛与眩晕: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对比,头痛之病因有内伤与内伤两个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

2.一般头痛与真头痛:真头痛为头痛的一种特殊重症,多表现为突发性剧烈头痛,持续不解,阵发性加重,伴呕吐、抽搐,症重与一般头痛区别。

3.头痛与类中风:类中风多见于45岁以上,眩晕反复发作,头痛突然加重时,常兼半身肢体活动不灵,或舌謇语涩。

七、眩晕的鉴别诊断:

1.眩晕与中风:中风以突然昏扑、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涡斜不遂为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之甚者相似,眩晕之甚者亦可扑倒,但无半身不遂、不省人事、口舌歪斜之症,也有部分中风的病人,以眩晕、头痛为其先兆表现,故临证当注意中风与眩晕的区别与联系。

2.眩晕与厥证: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征,发作后可在短时间内苏醒。严重者可一厥不醒而死亡。眩晕严重者也可有欲仆或晕旋扑倒的表现,但眩晕病人一般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

3.眩晕与痫病:痫病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征。痫病昏仆与眩晕甚者之仆倒相似,而其发前多有眩晕、乏力、胸闷等先兆,发作日久常有神疲乏力、眩晕时作等表现,故应与眩晕鉴别,其鉴别要点为痫病昏仆必有昏迷不省人事,且伴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抽搐,猪羊叫声等症状。

八、中风的鉴别诊断:

1.中风与口僻:口僻是以口眼歪斜,常伴耳后疼痛,口角流涎,言语不清,而无半身不遂的表现,多因正气不足,风邪入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的年龄都有发生。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2.中风与痉病: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发生时也可伴昏厥。中风患者多在起病时昏晕而后可出现抽搐。痉病抽搐时间长,中风抽搐时间短,痉病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的症状。

3.中风与痿病:痿病以肢体瘫痪,活动无力等类似中风的表现。中风后半身不遂日久不能恢复,但痿病一般起病较缓,以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痪,或肌肉萎缩,而中风的肢体瘫痪多起病急,且以偏瘫不遂为主。

4.中风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相近,可做脑脊液、眼底检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检查无明显异常,局限性脑梗,患者脑脊液压力不高,常在正常范围内,蛋白质含量高。

5.中风与厥证:厥证神昏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时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而中风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为特征。

6.中风与痫病:痫病与中风中脏腑均有卒然昏仆的见症。而痫病为发作性疾病,昏迷时四肢抽搐,口吐涎沫,双目上视,或作异常叫声,醒后一如常人,且肢体活动多正常,发病以青少年居多。

九、瘿病的鉴别诊断:

1.瘿病与瘰疬:可在颈部出现肿块,二者的具体位置与肿块的性质不同,瘿病的肿块在颈部的 正前方,肿块一般较大。瘰疬的病变部位颈项的两侧或下颌,肿块一般较小,每个约黄豆大小个数多少不等。

2.瘿病与消渴: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三消的症状可同时出现,瘿病中的阴虚火旺证虽有多食易饮,但无多饮多尿,伴有心悸易怒。

3.瘿囊与瘿瘤:瘿囊颈前肿块较大,两侧对称,肿块光滑,柔软,主要病机为痰淤气阻。若日久兼瘀血内阻可局部出现结节。瘿瘤表现颈前肿块偏于一侧,或一侧较大,病情严重,肿块迅速扩大。

十、疟疾的鉴别诊断:

1.疟疾与风温发热鉴别,邪在卫分时,可见寒战发热,多伴咳嗽气短,胸痛等肺系疾病,疟疾则以寒热往来,汗出热退,休做有时为特征。在发病季节,风温多见于冬季,疟疾多发于夏秋季。

2.疟疾与淋证发热:淋证初起,于湿热相搏,常见于寒热发热,且兼小便频急,滴沥刺痛,腰部酸胀等症状。

3.寒疟与温疟:虐发寒重热轻,但寒不热者,为偏于寒盛,属于寒疟。热重寒轻,但热不寒者,为偏于热,为温疟。如高热不退,头痛,惊厥、抽搐,昏迷等症状。

十一、心痛的鉴别诊断:

1.厥心痛:疼痛时间较短,芳香温通药物可以缓解。通过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变化,可以协助鉴别。

2.心痛与胃痛:心痛之不典型者可以表现为胃脘部的剧痛,胃痛多伴有嗳气、呃逆、呕吐、泛酸、腹胀等胃系症状。

3.心痛与胁痛:胁痛疼痛部位以右胁部为主,可有肋缘下压痛,可合并厌油、黄疸、发热等,常因情志不舒而诱发。胆囊造影、胃镜、肝功能、淀粉酶检查等有助于鉴别。

十二、咳嗽的鉴别诊断:

1.咳嗽与喘证:喘证可以兼有咳嗽,但主要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

2.咳嗽与肺胀:肺胀常伴有咳嗽症状,但肺胀有久患咳、哮、喘等病证的病史,除咳嗽症状外,还有胸部膨满,喘逆上气,烦躁心慌,甚至颜面紫暗,肢体浮肿等症,病情缠绵,经久难愈。

3.咳嗽与肺痈:肺痈以咳嗽、胸痛、发热、咳吐大量腥臭脓血痰为特征,病机为热壅血瘀,蕴毒化脓而成。

4.咳嗽与肺痨:咳嗽是肺痨的主要症状之一,其特点是干咳,或痰中带血,或咳血痰,但尚有低热、盗汗、身体消瘦等主要症状,具有传染性,X线胸部检查有助鉴别诊断。

十三、痹病的鉴别诊断:

1.痹病与痿病:痿病以肌肉软弱无力或萎缩为特征,并无疼痛,因肌肉软弱无力而行动艰难,甚至瘫软于床榻;痹病以肢体肌肉关节疼痛、酸楚、麻木为特征,因疼痛或关节变形而行动艰难,因行动艰难肌肉少用而渐瘦,但不至瘫痪。鉴别主要看其有无疼痛。

2.痹病与痉病: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

十四、胃痛的鉴别诊断

1.胃痛与胃痞:与胃痛的病位皆在心下,但胃痞以满为患,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为特征;胃痛以疼痛为主,可有压痛。

2.胃痛与心痛:心痛多发生于老年,其痛在胸膺部或左前胸,其位置相对较高,疼痛性质多为刺痛、绞痛,有时剧痛,且痛引肩背及手少阴循行部位,痛势较急,饮食方面一般只与饮酒饱食关系密切,常伴有心悸,短气,汗出,脉结代等心脏病症状;胃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其位置相对较低,疼痛性质多为胀痛、隐痛,痛势一般不剧,其痛与饮食关系密切,常伴有吞酸,嗳气,恶心呕吐等胃肠病症状。

3.胃痛与腹痛:腹痛的部位是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为主,常伴腹胀、腹泻、矢气、大便干结或便秘等症。胃痛在上腹胃脘部,常伴脘闷,嗳气,泛酸等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之症;

4.胃痛与胁痛:胁痛部位在上腹两侧胁肋部,常伴恶心,口苦等肝胆病症状,而胃痛部位在中上腹胃脘部,兼有恶心嗳气,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

十五、心悸的鉴别诊断

1.心悸与胸痹心痛:除见心慌不安,脉结或代外,必以心痛为主症,多呈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恶、闷痛,常因劳累、感寒、饱餐或情绪波动而诱发,多呈短暂发作。但甚者心痛剧烈不止,唇甲紫绀或手足青冷至节,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直至晕厥,病情危笃。胸痹心痛常可与心悸合并出现。

2.心悸与奔豚: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难经·五十六难》曰“发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称之为肾积。《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故本病与心悸鉴别诊断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本患者可排除此病。

3.心悸与卑惵:《证治要诀·怔忡》描述卑惵为“痞塞不欲食,心中常有所歉,爱处暗室,或倚门后,见人则惊避,似失志状”。卑惵病因为“心血不足”,虽有心慌,一般无促、结、代、疾、迟等脉象出现,是以神志异常为主的疾病,与心悸不难鉴别。本患者神志清楚,故可排除此病。

十六、痴呆的鉴别诊断:

1.痴呆与郁病:郁病是以情志抑郁,情绪不宁,悲伤欲哭,或胸胁胀痛、易怒、烦躁或咽中如有异物不适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也可见于老年人,尤其是中风过后常并发郁病。郁病无智能变化,而痴呆是以呆傻愚笨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常伴有生活能力下降或人格障碍。症状典型者不难鉴别。但部分郁病患者常因不愿与外界沟通而被误认为痴呆,取得病人信赖并与之沟通后,两者亦能鉴别。

2痴呆与癫病:癫病是以沉默寡言、情感淡漠、语无伦次、静而多抑为特征的疾病,俗称“文痴”,它可因气、血、痰邪或三者互结为患,以成人多见。而痴呆则属智能活动障碍,是以神清呆滞,愚笨迟钝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另一方面,痴呆的部分症状可自制,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重痴呆患者与癫病在临床症候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临床难以区分。CTMRI检查有助于鉴别。

3.痴呆与健忘:健忘是指记忆力差,遇事善忘的一种病证,但神识如常,明晓事理,善忘而告知可晓。而痴呆则是以神情呆滞,或神志恍惚,告知不晓为主要表现,其不知前事或问事不知等表现,与健忘之“善忘前事”有根本区别。痴呆根本不晓前事,而健忘则晓其事却易忘。健忘可以是痴呆的早期临床表现,这时可不予鉴别。由于外伤、药物所致健忘,一般经治疗后可以恢复。CTMRI检查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