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中国人都应该去一趟洛阳?

 太行森林 2022-05-19 发布于河北
图片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在中国历史名城中,洛阳是历史最长、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它是我国八大古都之首,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洛阳因地处古洛水北岸而得名,远在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盛唐时期,东都洛阳走上世界舞台,一时享有盛名。由河洛文化开始,到十三个朝代的交替更迭,几千年的风风雨雨给洛阳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痕迹,留下了璀璨的艺术瑰宝……

01

龙门石窟

国宝漫漫返乡路

图片

洛阳市南12公里处,有东、西两座峻峭的青石山对峙,荡漾的伊水从中间流过,两岸杨柳轻拂,远远望去犹如一座景色秀丽的天然门阙。青石山崖上,密如蜂巢的洞窟南北绵延约千米,这便是蜚声中外的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历经400余年建成,迄今已有1500多年,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00多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它以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并融入了民族审美意识和对表现形式的悟性与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展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

图片

龙门石窟以宾阳中洞、古阳洞和大奉先寺最具有代表性。

造像完整、构图精美、纹饰多变的宾阳中洞,被誉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最具代表性的汉化典型洞窟,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以及美术发展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宾阳”二字意为迎接初升的太阳,颇具想象力。这项由无数能工巧匠共同建造与雕凿的浩大工程,为后人留下了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凡是亲临现场的人,莫不惊叹连连。

然后是古阳洞——龙门石窟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洞窟,位于西山南部中间。古阳洞主壁上有三个比真人还大的雕像,由北魏孝文帝亲自竖立:主壁中心是佛祖释迦牟尼,左右是两位菩萨。

图片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到盛唐,中国佛教再次兴盛,龙门石窟迎来了集中开凿的“唐窟”时期,尤其在唐高宗和武则天统治期间,龙门石窟艺术达到了巅峰。大奉先寺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也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群雕。这里共有9尊巨大雕像,中间的主佛为卢舍那大佛,总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外形丰颐秀目,嘴角呈微笑状,略作俯视态,宛如一位慈祥的智者,令人敬而不惧。卢舍那大佛侧旁还有其弟子阿难、伽叶、胁侍菩萨和力士、天王的雕像——菩萨雕像有的慈祥、虔诚,边上的天王、力士像则面目狰狞、咄咄逼人,将主像的特征烘托得更突出。

但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每况愈下,龙门石窟也日益冷清;明清六百余年,洛阳风光不再,龙门石窟逐渐萧条,自然剥蚀和人为盗损使不少造像遭到破坏——据相关部门考证,龙门石窟文物被盗主要集中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据统计,仅破坏最严重的96个窟龛,就被盗走佛、菩萨等主像200多尊,毁坏各类造像一千余尊,毁坏浮雕、碑刻40多处。

图片

经过多年努力,龙门石窟研究院逐渐查明部分流失佛雕的下落,它们分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美术馆及私人收藏家手中。2001年4月,国家文物局在故宫博物院主持了加拿大美术馆无偿送还龙门石窟东山唐代看经寺罗汉雕像仪式,开启了龙门石窟流散海外文物回归的序幕……

2005年10月22日,一场盛大的文物交接仪式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礼佛台举行,7件流失海外的珍贵佛雕,终于回归洛阳龙门故里。其中两尊国宝级佛首——高树龛佛首和左肋侍菩萨头像,曾先后流落法国、比利时、美国,最后由中国政府出资购回。尤为罕见的是,这两尊佛首可与现在龙门石窟的残像复合,其中古阳洞高树造像龛主佛的佛首保存非常好,连发髻和衣饰都纹理清晰。与这两尊佛首一起移交龙门石窟研究院的还有5件国家征集的文物,包括2尊佛头、1尊菩萨头、1尊天王头像、1尊飞天造像。

02

“神都”洛阳

隋唐宫城遗址里的故事

图片

除了龙门石窟,在十三朝古都洛阳,沿洛水自东向西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还分布着偃师商城遗址、夏都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和东周王城遗址等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世所罕见,其中又以隋唐都城遗址最为璀璨夺目。

隋唐洛阳城遗址的宫城区是隋唐两代的东都皇宫,因象征天帝居所紫薇宫,又得别名“紫薇城”,是皇帝布政、举行大典、接见外国使节和皇族宴饮起居之所。

图片

宫城区指隋唐洛阳城的东宫、大内(宫城)、西隔城和宝城(夹城)4处遗址的分布区。由于是皇帝办公、起居之所,这里不仅是隋唐帝国若干时期的政治中枢,还是隋唐洛阳城内的核心,防守极其严密:南临皇城,北倚玄武、曜仪、圆璧三城,东接含嘉仓城与东城,西连禁苑。宫城内的建筑布局,遵循中国古代皇宫“前朝后寝”的传统,主体建筑沿中轴线自南向北分布。

正因为隋唐宫城遗址严密的防御体系,位于宫城北面的玄武门成了守卫皇宫的关键之地。提起玄武门,很多人会想到发生在长安(今西安)的“玄武门之变”,但实际上,中国很多古都都有玄武门。

图片

△鼓楼

隋唐洛阳城宫城北门也称玄武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是守卫宫城安全的第一道门户,门外设有两廊,拱卫京城的禁卫军官署设在此处,称为“北衙”。无论在都城形制布局上,还是在政治军事上,玄武门都具有重要地位,所以当政变发生时必须首先控制玄武门,进而就可控制内廷,就可控制皇帝与后妃,乃至朝廷和整个国家。

作为军事上的一个重要城门,玄武门注定是一个“多事之门”。

如今站在洛阳玄武门遗址前,可以想象当年的恢弘气势。而在唐神龙元年(705年)的2月20日,玄武门下聚集了一众将领和五百羽林军,李显与张柬之等宰辅重臣正是从这道城门杀入大内,逼迫武则天退位——次日,武则天传位于李显,一代女皇自此退出历史舞台。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神龙政变”。

图片

除了“神龙政变”以外,玄武门还有过一段极具戏剧性的历史故事——后唐末帝李从珂在这里自焚,传国玉玺随之消失。

李从珂即位后,与臣子石敬瑭相互猜忌,长期不和,最终李从珂派遣几万大军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晋阳城。石敬瑭抵御不住,投靠契丹,在契丹帮助下打败了围城的后唐军,转而进攻洛阳。李从珂不敢御驾亲征,只有终日饮酒、哭泣,坐待灭亡。

936年,契丹军和石敬瑭的军队逼近洛阳,后唐军将领纷纷投降,而李从珂则仰天长叹,带着传国玉玺登上了玄武门城楼,命人堆柴点火,自焚而死。这块玉玺的下落至今成谜。

03

洛阳白马寺

千年古寺缘于帝王一梦

图片

从龙门石窟到隋唐宫城遗址,十三朝古都的往日辉煌已然再现,但介绍洛阳古迹,绝不能忘了因一场大梦而建的传奇建筑——白马寺。

距古都洛阳城东12公里处,沿汉魏城残桓西去不远,郁郁葱葱的长林古木丛中,隐隐透出峥嵘的殿阁和高耸的宝塔,洪钟长鸣,法香远溢。这便是被誉为“中国第一佛教古刹”的白马寺。白马寺距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建立的一座寺院。由于历史悠久,兼具中、印、缅、泰四国风格,白马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尊称为中国佛教的“释源”“祖庭”。

图片

白马寺显然有太多过往可以讲述,最出名的便是它的起源故事。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经汉光武帝刘秀与汉明帝刘庄近半世纪的治理后,汉帝国在军事、文化、经济上都达到空前繁荣。

这一年,汉明帝刘庄41岁,正值壮年。对外,他派窦固发兵征伐北匈奴,并遣班超出使西域,重新打通“丝绸之路”,使之自洛阳城直达罗马;对内,他倡办儒学、招抚流民、兴建水利、大治农桑……也是这一年,汉明帝写了一道敕令:“在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而为了这一道敕令,汉明帝刘庄已准备了整整四年。

四年前的一天,汉明帝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到一身高六丈的异神在宫殿上空环绕飞行,醒后赶忙召集群臣,问所梦为何神,有臣子说此神属于西方天竺国(今印度一带),于是汉明帝派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赴天竺求法,这一去就是整整三年。直到公元67年,一行人万里迢迢自天竺返回洛阳,与蔡、秦同归的还有两名天竺僧人和一匹白马、几箱经书。次年,中国历史上第一处佛教寺院建成,汉明帝念白马驮经有功,便将该院命名为白马寺。

图片

东汉末年,白马寺遭遇了第一场浩劫。在董卓挟汉帝西迁时,洛阳城被大火烧为废墟。随后,以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的各地联军围攻洛阳,对其形成半包围之势。为了防止居民逃走,袁绍把洛阳城二百里以内的房屋全部烧毁,白马寺也因此被烧荡殆尽。直到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他在东汉洛阳城的废墟之上,重建了洛阳城和白马寺,助其恢复汉时盛况。同一时期,印度高僧昙柯迦罗来到白马寺,译出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汉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

但实际上,白马寺最辉煌的时期不是在汉代,而是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导演徐克的“狄仁杰”系列电影中,故事主线就围绕着武则天和佛教寺院展开,让人感觉古代政权与崇佛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上也确实如此,唐朝薛怀义等人不仅把白马寺经营成了楼阁辉煌、栽遍花木的人间仙境,还写了一部《大云经》,将武则天比作弥勒佛降世的真命天子。因此,武则天更为推崇佛教,除了继续开凿辉煌的龙门石窟外,白马寺更成为当时的皇家寺院,一时塔舍林立,金碧辉煌不可尽数。

在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白马寺见证了太多兴亡交替、王霸帝业,经历过多次破坏和重建,现在的它仍旧宝塔高耸、殿阁峥嵘,肃然幽静记载着过去,也拥有着现在——即使经历了荣耀与失落,也依然带着无限的包容,巍然屹立在邙山脚下,名扬海内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