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防治感冒 王国田,主治医师(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医院)。 主治:感冒。 处方:取背部大椎穴、肺俞穴(双)、风门穴(双),5个穴位,用艾条施灸(外烤)。每次共约10分钟左右2日1次或3日1次,即可起到预防作用。 疗效:无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体质均有显效,患者随时随地皆可施疗。 按语:该法为祖传经验,是家父主任医师王与贤多年来对体弱易感患者创立施用的一种预防性治疗方法,简单易行,无痛苦.疗效卓著,深受广大患者欢迎。大椎属督脉.为阳脉之海,能健旺全身阳气,增加抵抗力,风门为风邪出入之门户,灸之能使门户结实。肺俞能使肺气健旺,卫外之气固密,外邪不易入侵。 咳喘膏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 曾昭礼,药剂师,药剂教研组长(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卫生学校)。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 处方:芦根150克,黄连、甘草、细辛、麻黄各100克,杏仁、石膏适量研粉备用,麻油2000克,黄丹(炒干)720克。 用法:提取:上药除杏仁、石膏外,其余饮片人麻油内直加热(先文火,后武火)搅拌,待药面呈黑褐色,内呈焦黄色时滤去药渣(此过程油温控制在220℃内),得含药麻油。炼油:含药麻油继续加热,不断搅拌,温度控制在320℃左右,直至“滴水成珠,吹之不散,触之下沉”时离火。下丹:在搅拌下撤布黄丹于油中,下丹时产生大量泡沫、浓烟,应加以扇风以驱逐浓烟和向同一方向搅拌,以防丹沉积锅底或溢出。完毕后,取少许漓于冷水中,数秒钟后取出,以手拭之,膏不粘手,稠度适当,撕之成丝不即断便可。 若膏粘手,撕之带丝不易断为过嫩;若撕之脆断表示过老。下丹速度过快易致滥锅,且膏药质地不匀;过慢,则药油温度下降乃致油丹反应不完全。去“火毒”:将熬炼好的药膏徐徐倾入冷水中,同时以棒朝同一方向不断搅拌,使成带状以利冷却。凝结后取出,反复捏揉成团块后浸于冷水中数日,每日换水1次使“火毒”去尽。 摊涂:将已去尽“火毒”的药膏置适宜的容器中加热熔化,保持70℃,按规定摊涂于表背材料上,冷却后折叠,于阴凉干燥处保存。取膏药于火上烘烤熔融后,加入混匀的杏仁,石膏粉末0.2克,趁热贴于患者的气户(双)库房(双)和身柱穴,保留3天更换。 疗效: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30人,其中男性84人,女性46人;年龄最大70岁,最小半岁;病程最长者30余年,最短者7天。贴敷膏药多者8次,少则1次见效(症状控制或消失),总有效率达98%。 按语:“咳喘膏”治疗咳喘效果之所以显著,是因为膏药的药物组成,正确应用和穴位的选择所致。方中麻黄能开宣肺气而平喘,石膏、黄连清泄肺热、解毒,杏仁有苦泄降气、止咳平喘之功,可随配伍不同而用于多种咳喘症。细辛可温肺化饮,用于肺寒咳喘。甘草有祛痰止咳之功、其性平和,可用于多种气喘咳嗽。芦根则有较好的清肺热之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身柱、气户、库房三穴皆治咳嗽气喘,胸肋胀痛等证。故选用此三穴贴敷以上药物,通过穴位、经络直达病灶部位而起作用。 盘蛇疮用斩蛇散,祖传秘方不一般 配方;雄黄15克、黑木耳15克、冰片2--3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将上药敷患处,湿者干面敷,干者香油调敷。按疮面大小均匀外敷一层即可。治疗期间忌食腥带状疱疹盘蛇疮, 坐卧不宁烧痛样,前人创下斩蛇散辣等刺激性食物。 秘方,已沿用50余年,用无不效。最短5天,最长10天全部治愈 .治鼻炎用通鼻止涕散 葛根150克麻黄100克 桂枝120克 炒白芍120克 炙甘草100克 肉桂100克苍耳子150克 细辛80克 白芷80克 辛夷花50克薄荷50克生黄芪180克茯苓80克 炒白术80克泽泻80克,将以上药打碎过筛,一天三次,每次用5-----15克,同生姜3----5片,大枣7枚去核,一起煮服用。女孩服用了两料药后,鼻炎即愈 祖传秘方治慢性中耳炎 张岐,主治医师,院长(湖南省望城县红十宇高塘医院)。 主治:慢性中耳炎。 处方:核桃肉(适量)。 用法:取核桃肉油,滴耳用,1日2次。核桃肉沥油后放置时许,去除底部的沉渣部份,将患耳脓液洗净,将油滴入耳道。 疗效:本人曾用此法治愈该病多不胜数,随访无复发。 马氏验方治疗黄疸 马宗义,主治医师(甘肃省靖远矿务局王家山矿医院)。 主治:黄疸病。 处方: ①治疗阳黄: (1)茵陈蒿汤加味:茵陈15克,山栀15克,大黄12克,枳实10克,郁金12克,板蓝根15克,五味子6克,厚朴12克,陈皮6克,龙胆草10克,大枣5枚。水煎2次服。 (2)茵陈五苓散加减:茵陈15克,猪苓15克,泽泻12克,厚朴12克,香附10克,黄连10克,板蓝根12克,龙胆草10克,生麦芽10克,山楂10克。水煎2次服。右胁痛甚者加柴胡10克,金铃子10克,木香6克。以上2方同时交替服用(各隔日1剂),至肝功检验正常止。 ②治疗阴黄:茵陈15克白术15克,附子10克,肉桂10克,干姜10克,枳实6克,板蓝根15克,五味子6克,巴戟9克,大7枚。1日1剂,水煎2次服。 气血虚者加黄芪20克,党参20克,当归12克; 阴亏甚者加枸杞20克,首乌20克,知母10克,元参15克,枣仁(炒)10克; 血脉不通者加丹参12克,地龙10克,甲珠10克; 右胁痛者加郁金15克,姜黄10克。以上处方剂量可按患者体质灵活增减。 疗效:以上处方临床运用20余年,对急性黄疽型肝炎治愈率达93.2%,平均治疗天数为24.6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