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组织与企业管理(领导)失效,所存在的十大罪魁祸首

 自贸头条 2022-05-19 发布于海南

新时代新经济环境下,地方政府组织(企业)领导与管理失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人们常常错误地以为,是当权者或企业家不努力、不敬业、不智慧、不守法;

或是以为是体制机制落后、文化贫乏、制度性危机、市场竞争缺失;

更有甚者,还以偏概全地归咎为资本供血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等一语推过。

却压根儿没有人溯本探源追究,其症结到底是什么?

于是乎,盲人摸象者有之,人云即云者有之,推波逐流者有之,无知无畏者有之,头过身就过者有之......

事实上,当人们走出自我阴暗狭窄的小小心灵,以超然的姿态加以审视,就会骤然发现,过往的管理理论和行动存在的十大误区,才可谓是真正造成现今组织(企业)领导与管理失效的罪魁祸首。

——管理“立足点”虚置。人们总是以资源性的物化和量变式的发展为基点,从而导致宏观层面上,走不出过往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的意识樊篱,不能走出那种想当然的以主观决定对客观事物的取舍,抑或超越原始丛林式的兽性霸权主义恶斗和零和竞争;中观和微观层面上,难以跳出拼资源、拼投资、拼环境和拼关系,以及抱团取暖甚至掀风作浪的窠臼。

——管理“出发点”盲目。行为主体总是把组织或企业看成是没有生命的木偶或”衍生物”,从而导致了管理和领导过程中,那种给予、恩赐和强加的“塑造主义”泛滥,使组织和企业往往成了政客和企业家们自我盲动的敲门砖,而不是有自身生命诉求的客体。从而导致行为活动主体的参议,常常得不到客体的响应、支持和积极互动,以至其效果大打折扣。

——组织(企业)“生命点” 误读。人们总是把企业(组织) 的经营成功,简单地大而化之归结为一种主客观方面的努力,不懂得一切事物生命力的真谛,都是由其原发性、继发性和诱发性的因素,所分别对应形成的原动力、能动力和外动力“三力”相摩相荡的结果,以至于造成管理世界多少理论,几乎都是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一个或同一层面的问题,无不是就事论理,就点论理,就人论理,而没有真正构建起管理世界的形体,俨然成了一具有体无魂的僵尸。

——管理“着力点”偏离,时至今日,仍有多少人总是把“问题管理”当成了管理的依归,从而导致组织(企业)管理总是无休无止的跟着问题兜圈子,管理行动难以高屋建瓴,不能做到事前调控、事中调解,只能被动的事后收拾残局,使管理的真正功能未被有效地发掘。不懂得整个管理(领导)活动,应当分为三个层级,即基本性管理,应筹性管理和生命性管理。前者是解决基础性和常规性的管理问题,中者是解决企业或组织所面临的重大专项性的管理问题,而后者则是破译企业或组织的生命密码,所解决是企业或组织生命攸关的问题。

——管理“落脚点”模糊,很多人总是把管理目标与经营目标混为一谈,从而导致管理失去了造就企业(组织)生命力的根本价值取向,使企业(组织)管理被无端地矮化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配角。事实上,虽然两者终极目标殊途同归,但具体目标却有不同,经营目标是追求企业或组织的效益最大化;而管理目标则是着眼于造就生命力与活力,为企业或组织提供生命能量。

——企业(组织) “成长点”缺失,人们总是只注重那些创造效益的显性因素,诸如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要素,而严重忽视那些保证组织(企业)活的好、活得长的隐性因素,包括市场、社会、体制、机制等内在潜能的充分发挥。为了实现主观确定的心理预期,只好不计后果地借助工具箱揠苗助长,从而导致企业或组织往往“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

——企业(组织)“再生点”忽略,人们总是把企业(组织)看成一种不变态物种,往往错误的以为其运行轨迹是一条平滑向上延伸的直线,从而导致管理不能及时发现企业(组织)发展中的生命特征变化,使管理难以做到因势利导,顺势而发,借力打力,就马上坡。其实,国家与企业都是一种社会生命体,应当谓之为可变态物种,其生命成长都循序着4313生命密码运动,即四个期间,三个拐点,一次量变,三次质变,每一个期间虽然只是一前一后,却有不同的立世活法,因而,目标追求在变,管理或领导的重点也就天差地别,不能一剂药包治百病,一条路走到黑。

——企业(组织) “外溢点”冥灭,人们总是不能把企业(组织)业已形成的内在能量有效地引导、释放和光大,从而导致企业(组织)生命的积极要素休眠、困盹和蜕化,使企业(组织)停滞不前,未老先衰,甚至自我崩溃。

——管理“因果点”错位,人们总是从现象中去寻找问题的成因,不能由里及表地去探明究里,从而导致企业(组织)积小恙成大患,以致积重难返,无端地酿成不可收拾的悲惨局面。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深谙事物的因果点,存在一因一果,一果多因,多果多因的差别,以至于往往雾里看花,盲人摸象,总是疲于在现象化的面上奔跑,往往抓住芝麻,丢掉西瓜,终究积重难返。

——企业(组织) “未来点” 茫然。人们总是按照自我的意识形态或客观外物在头脑中的记忆表象、想象表象、一般表象和虚构表象等感性认识,对未来作出想当然的推理和判断,以至常常埋头拉车,不能把握大势加以因势利导,总是盲目自信于“头过身就过”的蛮横。由此给国家社会或企业种下无尽的苦果。

凡此总总,管理(领导)就无奈地蜕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庖丁解牛”,尽管管理论多之又多,但给人看到的都是一些拆散了的“零件”,更令人迷惘的是无论如何都找不到“主机”,即便是那些才高八斗的管理精英,也深感“豹子吃天,无从下口”,难怪管理世界会发出“走不出管理丛林”的哀叹,可笑的是还有人喧嚷“细节决定成败”,殊不知整体失算,细节何为?

不可否认,现今许多管理理论和管理行动,在解决一般性问题时还能收到一时之效,但在解决国家社会和企业(组织)深层次的问题时,就显得力不从心,无能为力。

显然,这一切也是当下自贸区港建设、经济转型发展和深化改革,所不尽人意的根本问题之所在,必须加以正视而着力拔乱反正,才能求仁得仁,到达成功的彼岸。

(注:作者系自贸区(港)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垂直内容带头人,“三力”管理理论的创建者,中国十大商务策划师,北京大学新跨越企业家研修工程负责人。 准备对自贸区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行系统的深耕,无论全国任何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相关企业,若有建设、发展、管理、改革和运营等问题,皆可联系交流,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