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精炼国学 词班讲义总结 讲义:云诗雷情 总结:倾 城 精炼国学 ![]() 2022.5.19 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文精粹 第十讲总结 开心2期词班十二讲作业总结 总评:倾城 早期的词多为小令和中调,而这些词牌,多符合律句的要求。虽然是长短句搭配,但是每个分句大多数是符合律句的要求的。 如以三、五、七言句式构成而又使用平韵的词牌调,音节是最流美的。 这样的词牌有《忆江南》、《浣溪沙》、《鹧鸪天》等。它们的句式都属奇数,而在整体上看,必得加上一两个对称的句子,这就使参差和整齐取得一种调剂,而使它们的声容态度趋于流丽谐婉。 在五、七言近体诗的基础上再加变化,藉以增加它的声情之美的。 李清照在《词论》中的观点就是,词求空,是指的空灵,可以有寄托,这个多是指情景方面的作品,北宋时候的作品多是就景叙情,没寄托,多是说叙事、议论感叹类的作品。 这些作品,仁者见仁,知者见知。同样的道理,同样的事件,不同的人看后的感慨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但是不管是有寄托还是没寄托,这类作品,多是以“流丽和婉”为主旋律的词。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虽然认为婉约为词的主流,但是这个未必是错误的。 第一,李清照处的年代是北宋末南宋初,那时候豪放词,还没能彻底的流行起来。虽然豪放词始于苏轼,大家可以看下,同样是苏门学士,大多数的人的作品还是以婉约为主。 以前我们有讲到过,小令及部分字数少的中调词,多以情韵取胜。 小令,如《如梦令》,字数很少,不能长篇大论的进行叙述,又不能因为字数少而过于凝练,过于跳跃。那么重点该如何表达这样的小令的主题情感呢? 我们可以通过讲义中的例子得出一个结论:小令的写法。要在注意整体选材的时候,更要注意中心句的表达。 体现小令的情韵,要注意“线索”,关键句。有线索,这样描写才不会杂乱无章,情感才会归拢在一起,在关键句处凸显出来。而要写好关键句,首先要处理好情和景的关系。 最常用的是情景互藏。就是说景中藏着情感,在抒情的时候,也要注意,学会利用景语去表达。这样抒发的情感才会更具体,更形象。我们把这个关键句,以后统一叫中心句。 我们以前讲过的情景相生的三种表达手法:上句景语,下句情语;上句情语,下句景语;情景交融,这个就是我们说的情景互藏。 ![]() 总结:倾城 ![]() ![]() 如何用典 我们总结下: 小令的写法,关键在于线索和中心句,中心句的表达在于情景的关联,这个不仅仅是小令的关键,同时也是中调的关键。 第二个内容:词的用典 词的用典,从形式上看,可以概括为用事、用诗句、用成句、用诗、用词五种类型。 (1)“用事典”:即把历史故事提炼成诗句用入词中,以此来影射时事或表达思想、抒发感情。 (2)用诗句:即引用前人的现成诗句入词。 用前人诗句入词,大体上有如下几种情况。 原句借用:有的一字不改,有的稍改一二字。 改字借用:既能保存原句精神,又能适应词句格律,较一字不改地袭用方便得多。 套用:与借用稍有不同。它是套取或活用前人的成句而改变句法、变换字面,结果与原句差异明显,乍看起来似乎是词人的创作。 还有一种套用,不是套用字面,而是套用句法和意境,前后两句一比较便知后者从前者套来。 句意化用:作者融会前人意境,用自己的言语重新组织起来,既有所本,又出新意。 (3)用诗:即隐括前人整首诗或几首诗入词。 (4)用语典:即用其他典故或前人成句入词。举凡作者感到适宜于表情达意的成句部可以取为己用。 (5)用词:指的是把故事或前人文句缩简为一个词语用在句子里,使人一见此词便联想到它所概括的事或成句。缩简的办法,或取其意其境,或取其人其物,或取原句一两个关键性的字眼,这也应看作是一种用典。 用典的方法有明用、暗用两种。无论用事用句,使读词者从字面上一眼便可辨出的,是明用;表面上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的,是暗用。 明用有如玉石器皿上镶嵌的珠宝,制作者有意要借其色泽光彩增加器皿的价值;暗用则如清泉中溶入白糖,制作者定要人亲口尝试才能品味到它的甘甜。 明用、暗用各有优劣,要看内容的需要,决定采用哪种方法。一般说暗用比明用自然,而明用比暗用引人注目; 明用必须知道典故原义和引申义,才能起作用,而暗用虽不明出典,也能读通,但要想理解得深,仍然需要知其出处。 来看讲义中最后一个内容:词的煞尾 词之煞尾,贵在以神荡见奇,贵在以迷离称隽。也就是说,贵在虚写而不适合用“实语”,着一实语,即为败笔。 这里我理解的是,词的煞尾,不能写的太老实了。一是要注意收束,一是要注意发散,或者收中有散。姜白石所云之意,也不外如此。其实所谓“辞意俱尽”,当是一吐胸怀,取其痛快淋漓之感。 词的煞尾与格律诗的尾句有所不同:格律诗的合是要照应起,而词的煞尾要讲究留白,留白就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不可以把话说尽,类似与诗的比结。 也就是说结尾呢不要说的过于实在了,过于实在了,也就是把意道尽了,没有了留白,就象电影一样,知道了结局,没有了悬念,就算不得好词。 关于如何煞尾,这里说六种方法: 1,或拍合。 2,或宕开。 3,或醒明主旨。 4,或转出别意。 5,或于眼前指点。 6,或于题外借形。 对于煞尾,我们归纳一下,在具体的演绎手法上,无外乎这样二种情况:以景色来结,或以情思来结。 景色做结,还可以分为实景结和虚景结。 情思做结,又可以分为寓情而结和抒情而结。 通过这种分类,我们不需要多解释,就可以理解关于煞尾的大致可采取的形式了。 这一讲全部是理论知识,我也找不到类似的来打比方。但又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运用在以后实战中。 ![]() 作业 总评 ![]() ![]() 赋、比、兴 下面来看作业: 开心国学院词班基础知识第十二讲作业 一,大家课后复习诗词创作手法赋比兴,做作业, 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是赋比兴,学联学诗学赋学曲学词,可以说不管学任何一种体裁文学,这三个字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对于理论,赋:有人说,赋是排比。个人不以为然,应该是赋包括了排比。 这三种手法中也是这个最难理解的,赋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以后长调的铺叙中,赋笔就至关重要了。赋的手法是最常用的写作技法。赋虽然采用的是白描手法,但是本身不拒绝言情,也要体物写志,睹物思情。这个我们可以来举个熟悉的例子: 例如《木兰诗》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通过这些铺排叙述,有力地展现了花木兰保家卫国、居功不傲劳动者的质朴本色。读之使人感到酣畅达意、痛快淋漓。 比:所谓“比”就是比喻、打比方。比,很容易让人想起比喻这个词,也就是拿一件事物比喻成另一种事物。 比是一种“由情及物”的表现手法,它表达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情感指向,将内心的情感外化、物化。 其次,比是一种表现手法而非修辞方法。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抽象的,看不到,也摸不着。 那么古人一般会用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用打比方的手法来表达出来。 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使用恰当的比喻。还有象征寄托一类的手法主要是设比言志、托物咏怀、以景寓意、借事抒情等,大都属于古人所称的比体。 古代诗论用“比”来概括除了“兴”以处外的一切修辞手法。因此,“比”除了比喻外,还引申为比拟、对比、排比等等。 兴:又叫作“起兴”,是兴起、起头的意思,即先用某一事物做开头,然后借以联想,再引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兴的特征: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有的兴与下文意义相联系,有的则与下文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起发端起情和定韵的作用,多出现在民歌中。在诗词创作中,多数的兴是与下文有联系的或是兼有比喻作用的。 从特征上讲,起兴有兴中含比,直接起兴两种情况。 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但我们听过很多种解释,还有各种资料的灌输,然而依然有时候会迷糊。这个赋比兴到底是啥? 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有一小伙子出去外面游玩,看到花,想到姑娘,这是兴。 把花比做姑娘,这是比。 想到姑娘的脸像花瓣一样好看,姑娘身姿像花瓣一样摇曳,姑娘的声音像风吹花瓣发出的声音,这是赋。 简单总结一下:“赋、比、兴”各有特点,各有所长,不能割裂开来对待和运用。 写诗要把事情写清楚,少不了要用赋的手法。诗歌要抒发情思,驰聘想象,又少不了要用比兴的手法。只有兼采三者之长,酌情运用,我们的作品才能感动人。 ①,以“五五七”句式,用赋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庭外闲云卷,庭前绿茗香。墨案诗书俗虑忘。 直赋眼前景,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先远后近。但又不是干巴巴的写景,从中我们又能读出一种闲适与世无争的意境。 ②,以“五五七”句式,用比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缘为三月絮,诺是九天云。随风飘散似微尘。 情比做絮,飘零。诺比做云,飘渺。用这两种事物来比做一场情事的凋落,再刻骨铭心的往事都成了微小的尘土。 ③,以“五五七”句式,用兴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寒风欺枕簟,乱绪落帘栊。倦卧他乡谁与同。 先以寒风引出乱绪,因风吹乱绪落在帘栊上,而倦卧呼应前面的枕簟,帘栊又可以指窗子,倦卧他乡望窗外,引出孤单寂寥的心情,盼望有人能陪伴。 这作业真真的不好凑,同学们能认真完成是花了心思的。我是想了好大一会,凑得也不是很满意,就权给大家做个参考。当然在以后填词的实际操作中,可以更随心所欲一些。下面来看各组的作业情况: 易安组: 易安组长-冰雪消融 一,大家课后复习诗词创作手法赋比兴,做作业, ①,以“五五七”句式,用赋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鸟语幽山远,花香小院新。云霞渐暖入深春。 ②,以“五五七”句式,用比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柔风梳柳鬓,细雨绘桃妆。莺梭燕剪闹春忙。 ③,以“五五七”句式,用兴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月照孤桥冷,花飞空阁凄。柔肠几许念成痴。 点评:紫燕 问好同学 作业都有赋比兴的成分,完成的很好。 同学的作业排版非常清楚,给你点赞。 易安~素心若雪 一,大家课后复习诗词创作手法赋比兴,做作业, ①,以“五五七”句式,用赋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柔风梳柳辫,细雨吻桃腮。紫燕双双春景裁。 ②,以“五五七”句式,用比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眉如三月柳,面若四时花。唇红齿白女儿家。 ③,以“五五七”句式,用兴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野水阻归程。孤云满别情。夜夜相思到天明。 点评:曉然如夢 问好同学!比兴尚好,赋句似比句。三个五言符合偶句。 ![]() 易安-莫问归处 一,大家课后复习诗词创作手法赋比兴,做作业, ①,以“五五七”句式,用赋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桃花香细细,杨柳叶肥肥,燕软莺娇处处啼。 ②,以“五五七”句式,用比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捲帘待燕归,望月愁人隔,纵是春回花寂寂。 ③,以“五五七”句式,用兴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春有四时好,花无百日红,一朝逐水叹匆匆。 点评:曉然如夢 问好同学!赋句尚可,比兴句不明显。三个五言对偶句不错。 易安02-浮生 一,大家课后复习诗词创作手法赋比兴,做作业, ①,以“五五七”句式,用赋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明月白云赴,青山绿水微 。 百花齐放蝴蝶追 。 ②,以“五五七”句式,用比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明月如镜辉,青山似玉微 。 百花若女年华弛 。 ③,以“五五七”句式,用兴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明月白云顾,青山绿水环。长亭如我谁人怜 。 点评:紫燕 问好同学 1和2有赋和比的成分,3看不出有兴的成分 还有注意下平仄,在246位置上。 赋比兴都用到了明月和青山,最好避免一下。 易安03-沐浴阳光 一,大家课后复习诗词创作手法赋比兴,做作业, ①,以“五五七”句式,用赋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雁过留声迹,云开落影踪,繁花落尽水流红。 ②,以“五五七”句式,用比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雁在高山外,云飘万里空,君迹茫茫似与同。 ③,以“五五七”句式,用兴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雁过留声迹,云开落影踪,君行千里欠书封。 点评:紫燕 问好同学 , 1题落不规则重字,应避免。 2题比的成分不太明显,还可以更好。 1和3题的前两个分句相同了,最好能分开,毕竟是赋和兴用法不同。 同学的作业排版很清楚,点赞。 纳兰组: 纳兰.快乐大海 一,大家课后复习诗词创作手法赋比兴,做作业, ①,以“五五七”句式,用赋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答:初生柳眼陶。春装翠眉娇。欢歌笑语过小桥。 ②,以“五五七”句式,用比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答:温柔如皓月,微笑似暖阳。世上最暖慈目光。 ③,以“五五七”句式,用兴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答:风揺柳梢黄。雨润大地香。最美之地是故乡。 点评:年华 1、好赋。押韵。对偶句还算可以(不要求是对仗)。2、比喻适当,押韵,对偶工整。但“暖”字重了。3、兴句好,押韵,对偶工整(不要求是对仗)。 个见。不当之处可小窗讨论。 纳兰-草色帘青 一,大家课后复习诗词创作手法赋比兴,做作业, ①,以“五五七”句式,用赋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答:鼓浪微风动,入林啼鸟欢,江堤物景闲步看。 ②,以“五五七”句式,用比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答:竹篙提碎玉,青蒲绣新茸,渔家春水几多重。 ③,以“五五七”句式,用兴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答:画眉青黛秀,携手翠屏香,而今剩得晚风凉。 点评:jimie 1题赋正确,尾句也可以接着前二句赋,对偶押韵。 2题比喻方法,有本体有喻体才好,比喻的效果不如用类比。对偶押韵。 比喻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可以突出所描绘事物的特点。 3题兴是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词,前二句是以前的回忆,似乎也可,对偶押韵。虽非“借景以引其情”,也是“兴者,因事感发”。 纳兰评阅18-流光年华 一、以“五五七”句式,用赋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柳絮舞长空,桃蕊笑东风,醉倚轩窗盼雁鸿。 粉蝶翩翩舞,桃花朵朵娇,翠柳起舞任逍遥。 登千级石阶,舍万金官禄,入世外桃源耕读。 二、以“五五七”句式,用比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邻不如幺幺零(110)。 遥望家山远,移影家乡近,漂零子似箭归心。 三、以“五五七”句式,用兴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杜宇声声啼,春花渐渐辞,万千愁绪有谁知。 丹心昭日月,碧血染山川,天下英雄美名传。 点评:jimie 1题赋手法很好,对偶押韵,第一个尾句和前面不太相同,也可以继续同类铺陈,铺陈:“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也是句群。 老师好句子,第一个比喻,单句内有比,前二句和尾句也是比。第二个比在尾句。对偶押韵。 3题第一个兴借景引情欣赏,第二个,兴,因物喻志,尾句像叙述,但也是“有感之谈”,虽非“触物以起情谓之兴”,也是“因事感发”。对偶押韵。 纳兰12-叶子 一,大家课后复习诗词创作手法赋比兴。 答;赋就是陈述,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兴起。 ①,以“五五七”句式,用赋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答;川字眉间挂,银霜鬓上侵。夜来无寐泪沾襟。 ②,以“五五七”句式,用比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答;花影邀晴夜,蛩虫唱晚秋。乱云飘过动星眸。 ③,以“五五七”句式,用兴的手法组句,且压韵。五言句对偶。 答;草庐欹水岸,曲径绕篱笆。书声琅琅是谁家? 点评:年华 赋句及比句合乎要求。兴句也可,但“书声琅琅是谁家?”平平平平仄平平,琅琅俩字不合马蹄韵要求,去仄声字为好。 2022.5.19 ![]() ![]() 纳兰11-拈花微笑 1、鸟啼朝阳出,虫鸣夜色静。阴阳交替万物生。 2、室内半杯茶,窗外闹鼓蛙。一腔愁绪漫天涯。 3、子规枝上啼,芳草陌上生,莫将惆怅寄余生。 点评:jimie 1题对偶正确注意要押韵,景物铺陈,尾句也可接着铺陈。2题注意对偶结构,押韵。“兴”是“借景以引其情”,“比”是“借物以寓其意”。 ”比者,引物连类“,什么比什么,类比还是比喻需要明确。3题”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前后关联要明确,“兴也;因物喻志。” 因春去引起的老去感慨不错。对偶押韵。 作业就总结到这里,感谢jimie师,年华师,紫燕师,曉然如夢师,四位老师的精心和精彩的点评。 到这一讲,我们基础知识就告一段落。 一共是十二讲,从讲义到同学们的作业到老师们的点评中,学到了很多,下一讲,我们就正式进入实战。 我打算每次除展示轮流的同学。另外各组再抽两位比较优秀的作品展示。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写作手法和遣词。 谢谢大家 ![]() 编辑 千缘 |
|
来自: 云诗雷情 > 《开心国学院词班词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