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故事飞船 全文约2870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一定不是第一次看到类似的新闻。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的可贵品质,但作为理性的成年人,我们需要在保护他们童真和天性的前提下,帮助他们规避风险,让他们尽可能安全地和大自然、和动物伙伴们接触,保护自己,也保护小动物。翻了翻5月份的《锋绘》,这不巧了,小怪兽乌拉拉的两个故事,没准儿能够给孩子们一些启发。《电鳗会电伤自己吗?》和《我的松鼠朋友》刚好可以体现和动物相处的两面:电鳗作为危险的生物,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贸然接触很有可能会受伤,那么应该如何观察、如何发现它们身上的奇妙之处呢?相反松鼠又是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但人类有的时候可能会因为自己盲目的爱反而伤害了它们,比如随意投喂食物、捕捉圈养等等。所以,故事也希望通过小怪兽乌拉拉的见闻和奇妙旅程,向孩子传达一些人与自然相处的观念。电鳗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但一定会是小朋友们感兴趣的动物——他们总会对一些「身怀绝技」的生物心存好奇,比如故事里的电鳗,还有变色龙、猪笼草……在这个故事中,小怪兽乌拉拉和伙伴们来到了遥远的南美洲,见到了传说中的亚马孙河,他们将在亚马孙河流域追寻电鳗的踪迹。 经历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旅程后,他们终于在海底偶遇了主角电鳗。乌拉拉和朋友们虽然对电鳗好奇已久,但还是谨慎地呆在奶酪飞船变的潜水艇里,并没有贸然接近。的确,身怀绝技有时也意味着更加危险……电鳗的电力绝对不容小觑,一条电鳗的平均放电量可以超过600伏,换成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就是可以电晕一头牛。
至于电鳗会不会电伤自己嘛,通过故事中电鳗说的话,我们会了解到,电鳗通身被绝缘性很强的组织包裹,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电到自己的。但这种绝缘也不是绝对的,如果它们离开水,或者身上有了伤口,也有可能会被自己的释放的电流误伤。  面对这样神奇而危险,孩子们又无比好奇的生物,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要提醒孩子保持安全距离,不要随意触碰,或者在可靠的防护措施下近距离接触。当然,电鳗或许并不常见,但常见的生物也同样存在很多潜在的危险。事实上文章开头提到的案例比比皆是,总结一下原因,基本上都是孩子和动物们过分亲密接触引起的。其中我们生活里最常见的流浪猫猫和狗狗又成为「重灾区」。除了身上可能携带的寄生虫之外,流浪动物的脾性可能也不如家养宠物那么温和可亲。太过近距离的接触,可能会让它们觉得自己的「地盘」受到了侵犯,从而发起进攻以自卫,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伤害其实除了野外的动物,其他生物也同样需要我们保持安全距离。比如长相可爱色彩鲜艳的小蘑菇。有一些蘑菇含有剧毒,甚至不需要食用,触碰之后残留在皮肤的毒素都足以让人出现中毒反应。所以带孩子到野外踏青的时候,也要格外注意他们对这些长相颇具迷惑性的「小可爱」下手。 这个故事中,动物主角换成了看似温和无害也更加常见的小松鼠。乌拉拉和蓝莫爸爸在天坛认识了一只叫果果的松鼠,并在果果的讲述中得知,它并不是一开始就生活在天坛,而是因为原来栖息的地方被另一群松鼠占领,不得已之下才搬了家。 领地被其他族群侵占,对于果果这个个体来说或许是一件不幸的事,但蓝莫爸爸之后的解释,却会让我们意识到,在人类活动如此频繁的区域,能够有野生动物的数量增多,其实意味着生态环境正在逐渐改善,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 奶酪飞船载着松鼠果果、小怪兽乌拉拉和蓝莫爸爸一起回到了果果从前的家。那里已经成为了一片茂密的树林。原来现在的参天大树有很多都是果果小时候埋下的种子长成的。你看,自然万物都有着各自的习性与生长规律,而在这之中,它们又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连结。松鼠埋种子是出于自我喂养的天性,却在无意间促成了生态环境的改变,有时候想一想大自然还真是神奇。
 之后,乌拉拉和蓝莫爸爸又遇到了果果的好朋友松鼠菲菲。菲菲因为身材圆滚滚还差点儿被乌拉拉错认成龙猫。而说起为什么变胖,菲菲还有点儿不好意思。它因为胆子比较大,吃了很多人类投喂的食物。其中自然不乏那些高油高糖的零食,就连人类摄入过多也有肥胖的风险,更不要说一只小小的松鼠了。
 所以蓝莫爸爸急忙提醒菲菲,告诉它人类食物并不一定适合其他动物,不能随便吃。相信大多数在野外投喂动物的人类,都是怀抱着一颗善意和对动物的爱心的。但我们忽略了,有时候以爱之名的伤害更加无形却也更加危险。
 除了随意投喂食物,随意捕捉圈养,似乎也是人类对动物表达「关心」的方式。最近广受关注的小象茉莉,无疑是人类以自私自利的目的,迫害动物的极端典型。小象莫莉在还没断奶的年纪就被虐待,在动物园里做着残酷而无意义的动物表演训练。她的眼里充满惧怕,她的「乖巧听话」只是因为害怕被再一次地虐待。爱动物心切的孩子们,或许也曾提出想把某种奇特的野生小动物当做自己的宠物。客观条件可能让他们的愿望无法达成,但在客观原因之外,我们又该如何找到一个真正说服他们的理由呢?「小动物也有妈妈,我们把它带回家,它的妈妈也会伤心的」大概是这么一代代父母都屡试不爽的一个理由,虽然简单质朴,但无疑也很有效。孩子们的共情力很强,只要能够把我们的行为解释为对动物不好,对小花小草有害,他们大概率都会听劝。所以,与自然和平共处第二点,不要以爱之名,「杀死」吾爱。所有故事传达出来的信息其实无非就一点:对自然的爱,是有分寸感的,需要边界和理性。对动物是这样,对待花花草草也是这样的。这不但人类是对其他生物的尊重与保护,同样也是人类保护自己的必要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