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诊笔记11-舌形5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5-19 发布于上海

我们这一篇一起看看舌质形里面的最后一块内容:裂纹舌。

图片

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裂沟,深浅不一,多少不等统称为裂纹舌。裂纹舌分为先天裂纹和后天裂纹。假如裂纹中有舌苔覆盖,则多见于先天裂纹;没有舌苔覆盖那就是大概率就是病理变化了,这个是裂纹舌的一个统一的认识。

先天裂纹舌,如果身体没有什么异样,我们一般不做病证辩证。

在许家佗老师的《中医舌诊彩色图谱》中,把裂纹舌分了两类:淡裂舌与红裂舌。这实际上这是参考了舌色,来给裂纹舌的病机病因找到更具体的依据。裂纹舌绝大多数都是舌体失养,舌面上的乳头、组织皲裂、萎缩所致,从现代医学来讲是全身营养不良的表现;许家佗老师认为裂纹舌的临床意义是精血亏虚或阴虚火旺,再或者是脾虚气弱的情况。在五版教材中认为裂纹舌的主病有三个,一是可以热盛伤阴;二是血虚不润;三是脾虚浸润。简单给个结论,70%以上的裂纹舌的病机病因就是阴血虚,咱们前面看过,阴血就是物质层面,物质层面不足,没有足够的血,也没有足够的津液去荣养这个舌面,它就会产生很多皲裂。

我们一起看看许家佗老师书里面的舌图:

图片

裂纹舌

淡裂舌就是舌色淡白而有裂纹的舌头,多为血虚或脾虚,血不上荣舌所致。在曹炳章老师的《辨舌指南》中讲,有纹者血衰也,纹少纹浅者衰微,纹多纹深者衰甚。在曹炳章老师的《辨舌指南》中认为舌上有裂纹多为血衰也就是血虚了,血虚的越厉害,纹就越深越多,血虚的不那么厉害呢,纹就只是浅而少,这是一种裂纹舌:淡裂舌。第二种裂纹舌是红裂舌:如果舌色偏绛红而开裂,那就是多由于热盛伤津,或阴虚火旺,使得阴津损耗,舌面得不到荣养所致。所以基本上就是用舌的颜色把裂纹舌分成两个典型分类,一种就是虚,另一种偏实,虚的可以称之气血虚,实可以叫做热盛而体现的伤阴严重。无论舌色淡白还是红绛,归根到底都是影响了阴分;只不过舌色淡白的虚证,是由于本身就不足所致的血虚;而红绛的实证,是火热之邪耗伤阴液,舌体失于濡润所致。

让我们一起看看许家佗老师的书里面的舌图:

图片

淡裂舌

图片

红裂舌

第三种情况,如果舌色又淡白、又胖嫩、又有齿痕,涉及了三种舌象,它们都与脾肾阳虚或者脾虚气弱有关,这种情况下又兼见了裂纹舌,这个时候我们就说裂纹是由于脾虚气弱所导致的舌体失养,这里面有个因与果的问题,实际上见到裂纹舌还是伤到阴血了,或者说阴分不足,但是为什么不足呢,是由于脾虚气弱导致的,是运化不足导致的,这是最根本的。碰见这种舌象的病人,你如果只是一味的给他补血、滋阴,直接给他上营养,那就是没有切中病机,可能会缓解一时,但并没有找到最本质的病机。而且这种病人多半会有阳虚的情况,滋阴补血的药很多都是寒凉之品,它可能会托不住,反而会造成泄泻。所以这里面我们不能忽视这第三种情况,虽然也是阴分不足,但它是由于脾虚气弱、脾肾阳虚导致的,所以治疗上标本兼治为好:可以适当用些荣养阴分、补血的药,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去健脾益气温阳。

好,上述都是裂纹舌比较严重、典型的情况,咱们可以看见许家佗老师书中的舌图,它们都有很多裂纹。除此之外,比较常见的,有些朋友没什么病,观察舌象也会有一点裂纹。这种我们怎么看?我们大体上可以用我们之前学习到的,舌的不同部位应对不同的脏,可以看看我们这个裂纹在什么部位,就对应什么脏。举个例子:比较常见的,裂纹在舌正中间,有人偏后,有人偏前,有人长,有人短,有人深,有人浅,这种正中间的裂纹一般体现的就是中焦脾胃。咱们前面学习过舌中央这一片都属于中焦脾胃,这一块有纵向裂纹,多表明胃阴不足;如果说舌尖、舌前部有裂纹,多表现心阴、肺阴不足或热盛伤津。所以,具体问题再具体分析,一般这种情况并不是那么严重,但也会说明一些问题。

图片
确定百合病

东汉末年,伤寒病流行,张仲景每天奔波在山村,不辞劳苦为老百姓看病,因为大疫过后,仍然有许多病人尚未康复。有一天,见到一位病人,他详细询问病情,有口干舌燥,神志恍惚,全身疼痛,食欲不振等证。经过四诊辨证,认为是病后余热未解,加之平素情志不遂,以致出现阴虚内热证候,他想起“百合”根如大蒜,众瓣合成,甘寒多汁,有清心安神、养阴润肺之功。就以“百合”为主药治疗,不料竟然效果满意,于是将这种病也就叫百合病。

后来他将此病写入书中: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而身形如和,其脉微微。百合病可视证选用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百合鸡子汤、百合滑石散等方。

究其百合病真正病因,《内经》有“诸气膹郁,皆属于肺”之说,怫郁不舒,心系不宁,郁火上熏于肺,肺郁则阴虚,这才会出现精神、饮食、行动异于常人的证候。预防调护应从避免精神刺激,及早积极治疗。

图片
详辨黄疸病

有年春天,南阳地区发生黄疸病,由于病人很多,张仲景和他的徒弟看病,还要上山采药,每天从早忙到晚,经过一个多月治疗,终于使病情得到控制,得到病人的一致称赞。于是他把这些经验传授给徒弟,后来一并写入书中。

他认为黄疸病除了皮肤眼睛发黄外,还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其病因是由热和湿相互交感所致: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腹满,舌痿黄,燥不得睡,属黄家。

按病因可分为三种: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结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心中懊憹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其中谷疸是为饮食所伤,脾胃湿热内蕴,以食谷即眩为主证;女劳疸是由房劳伤肾所致,以额上黑,小便自利为主正;酒疸是由嗜酒伤中,湿热内蕴所致,以心中郁闷,烦热不安为主证。

根据辨证采用不同方药治疗: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汤(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主之。上(原为右,以下同)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用硝矾散(硝石、矾石烧等分)主之。上二昧,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

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枳实五枚,豉一升)主之。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并指出: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极为难治。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也。以上这些论点,为后世辨证论治黄疸病奠定了基础,至今依然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