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89) 从进击的巨人到侯麦的夏天

 陈小起Yvonne 2022-05-19 发布于上海

<提示:本文涉及轻微剧透,《进击的巨人》和《夏天的故事》,介意的朋友请跳过不要阅读哈。>

疫情封控期间,特别适合在家追剧。一不小心就追完了四季的《进击的巨人》。

分析这部神剧的文已经有很多。如果不讲宏大的那些,它在讲一群关在三道墙里的人类和墙外的巨人战斗的故事。

这里面有一群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到墙外去调研巨人习性/弱点的主角,即调查兵团的诸位。而调查兵团的口号是:“献出你的心脏!”

没说出的潜台词,或者是在一些募兵场合讲出来的台词,是为了人类的自由,献出你的心脏。

而这个剧带给我最大的力量感是,它反复地在问,你是为了什么,在献出你的心脏?

艾伦是因为宿命,开了上帝视角的他从前几季的热血中二少年,变成了最新一季眼中带着疲倦和漠视的粗糙“大叔”,他有巨大的力量,了解这个局里不同方的立场,所以他的解法是要么你毁灭要么我毁灭,所以我为了毁灭你献出我的心脏。

三笠可以为了艾伦献出心脏,阿尔敏可以为了第一次看见墙外的大海而献出心脏。

最燃的团长。

我一度觉得团长是为了人类的自由献出他的心脏的,毕竟全剧对我来说最震撼的一幕,是团长一边被巨人咬着一条胳膊往后拽,血溅当场,一边高举着另一条胳膊手中的剑,高喊着:“前进!前进!”

那个信念感是非常震慑人心的。如果我生活在剧中,我也要高举着剑跟随团长献出我的心脏了。

直到团长准备赴死前,坐在墙角,落寞地说:“好想知道那个地下室里是什么啊……可惜我永远都看不到了。”

啊,原来团长也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某个执念(想要知道巨人的秘密,想要证明墙外也有人类)而献出了自己的心脏啊。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丝毫不觉得团长的光辉形象有什么受损,而是格外真实和动人。

口号是“为了集体利益付出和牺牲”,事实是“当每一个人为自己的个体利益奋斗到极致的时候,或许才是集体利益最大化的时候”。

执念带来信念,信念带来受众,个人的信念变成众人的信念,然后信念实现。

没有人说过一开始这个执念一定是“正确”的啊,就像作者借角色讲出的那样:

我一直以来都弄不明白,为什么不管做了多么明智合理的选择,在结果出来之前,谁都无法知道它的对错。到头来我们被允许做的,只是坚信那个选择,尽量不留下后悔而已。”

没有所谓“最正确的选择”,只有你选择的选择。

画风突变的分割线————————————————————————

《夏天的故事》是一如既往的侯麦风格。美好的颜色,海边的沙滩,清爽的男孩女孩。

讲了一个男孩在三个女孩之前犹豫不决的故事,答应了和A去海岛旅游,又答应了B,又答应了C,好像谁问他都来者不拒,最后三个女孩都知道了,落得一场空,没人要与他去郊游。

我在豆瓣标注的评论是“男主磨磨唧唧,笑死个人~”。

好像和《进击的巨人》没有半毛钱关系哦。

但电影中有一段男主的自白,我觉得很有意思,他说“我是头号大傻瓜,我就是。不知你懂不懂,我不想不计代价去争取,去挑动偶然,倒希望偶然主动来挑动我。”

所以最后他一个人坐船去岛上的时候,与其说面上的表情是落寞,不如说更多的是一脸诚挚,还带着非常无辜的表情。

他的执念是“与其要由我来摘清楚这些复杂的关系,不如任由它发展,看最后是怎样就是怎样咯。”

因为他是这样选择的,所以落得这样的“下场”他也欣然接受。

就像《进击的巨人》讲的一样,没有所谓“最正确的选择”,只有你选择的选择。

我们甚至无法回头去认证它是不是正确,只能继续本着自己的心,继续向茫茫未来做着选择。

选择有大有小,但道理是一样的道理。

执念限制了我们,但执念更定义了我们、成全了我们。

不是说执念是好的、正确的,而是,执念是我。

别拧巴。别为了虚妄,而是为了自己,献出你的心脏吧!

最近几篇我觉得写得不错

> 好像很喜欢写平衡:<既要,又要,还要>

> 永远写不厌的爱情:<我没有那么爱你了>

> 怀念曾经出游:<停下来,忘记“我”,感受美>

> 送给老友的:<与谁同行>

我是陈小起,一个醉心于码字的财务。

我喜欢观察人,琢磨人,记录人,“啊原来人会这样”,“啊为什么人会那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