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只有7000多只!保山昌宁拍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长尾雉

 yzhkl 2022-05-19 发布于云南
文章图片1

去年以来,安装在云南保山市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红外相机多次、多地点监测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长尾雉活动的珍贵影像,为研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重要科学参考。专家表示,与20年前相比黑颈长尾雉种群数量恢复良好,保护成果丰硕。

去年首次拍到活动影像

昌宁县在2021年3月19日中午11点多,首次监测拍摄到黑颈长尾雉活动影像,当时一只羽色靓丽的雄性黑颈长尾雉在树林中悠闲地散步。惊鸿一现之后,漂亮迷人的黑颈长尾雉就逝去“仙踪”。“这次我们拍摄到黑颈长尾雉的影像,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证明了我们保护区内有黑颈长尾雉分布,这以后,我们也布设了几台红外相机,想监测到更多黑颈长尾雉的活动影像,但都是无功而返。”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江边管护所所长杨文良介绍。

00:00 / 00:00
2X快进中
重播
播放
00:00 00:00
进入全屏
画中画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视频由昌宁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一直到今年3月份,惊喜再次出现。一段拍摄于2022年3月18日晚上7点34分的视频显示:一只拖着长尾巴的大鸟在镜头前来回走动觅食。只见这只鸟的头顶及枕红褐色,上背和两肩棕褐色,有宽阔的绒黑色横斑和白色矢状斑;下背至尾上覆盖的羽毛黑褐色,翅膀黑褐色,具有棕色横斑和白色羽干纹及端斑;颏、喉浅砂白色,腹部和两胁处淡棕白色,具有棕褐色横斑;长长的尾下覆羽具有宽阔的白色端斑。“太惊喜了,我一眼就认出来是黑颈长尾雉。这也是我们保护区第二次拍摄到黑颈长尾雉。”杨文良显得十分兴奋。

    文章图片2

    多次、多地点拍到活动影像

    令人意外的是,此后惊喜不断、好事连连。保护区多次、多地点持续拍摄到多只黑颈长尾雉觅食活动的珍贵影像。“我们一共安放了15台红外线摄像机来监测黑颈长尾雉,其中有5台红外线摄像机在不同地点拍摄到了数量不等的黑颈长尾雉,有雌性也有雄性,说明我们保护区内有一定数量的黑颈长尾雉分布。”杨文良说。

    文章图片3

    尤其在今年3月19日上午和3月26日傍晚,监测拍到的黑颈长尾雉活动影像价值较大。

    3月19日上午9点30分,两只雌性黑颈长尾雉缓慢地从镜头前并排走过,仅仅过了1分钟,一只雄性黑颈长尾雉就循踪而来。而3月26日更是拍摄到了黑颈长尾雉雌雄同框的珍贵影像,视频中,这只体格健硕的雄性黑颈长尾雉昂首挺胸,不时扭头张望,一只雌性黑颈长尾雉则在“情侣”身边安静的觅食,温馨幸福的画面足足保持了十几分钟。“这次我们拍摄到黑颈长尾雉'集体’活动影像,3至7月份是黑颈长尾雉繁育的季节,看到了一雄两雌的画面,进一步证明黑颈长尾雉是'一雄多雌制’。同时也说明我们自然保护区黑颈长尾雉种群自然繁育正常。”杨文良表示。

    全球只有7000多只

    黑颈长尾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种群数量稀少。在中国分布于云南、贵州西南部和广西西南部。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和泰国。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将其评估为易危(VU),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评估为易危物种。

    文章图片4

    “黑颈长尾雉总的来讲,种群数量非常稀少。大概20多年前的一个评估就说,全球黑颈长尾雉的数量只有7000多只。2021年到2022年,国家林草局组织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调查,对黑颈长尾雉做了一个专项调查,我是负责做这个专项调查的。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它现在的种群数量比过去的评估要多,分布范围更广,具体的数字要等最后所有的调查结束以后,由国家林草局统一发布。但总的来讲它是属于一个分布范围相对比较广,但是种群数量稀少,在野外很不容易看见的一种鸟。由于种群数量少,所以在评估的时候,把它作为一种易危鸟类。”云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秘书长韩联宪介绍。

    文章图片5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周应彪 赵齐源 罗宁娇 普文鸿 李静 左成源 摄影报道

    责编 易科彦

    校对 朱丽

    编审 王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