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许这本书可以改善你的婚姻/亲子关系

 书鱼知小 2022-05-20 发布于北京
人只能在关系中成长,其中亲密关系尤其重要,去年意识到这一点,也感觉到自己的婚姻关系需要改善,所以找来一本书看,叫《幸福的婚姻》。这本书写得不错,提供了很多改善婚姻关系的方法,但是对我却没什么用处,我感觉自己不缺少方法论,我需要了解的是更深刻的东西。
前段时间读了《热锅上的家庭》,这本书原本不是讲婚姻的,我最初想读它是因为想要了解家庭治疗的知识,没想到它却让我对于婚姻关系的看法发生了改变,对我帮助很大。
作者奥古斯都·纳皮尔是位临床心理学家,主攻家庭治疗方向,这本书完整地记录了一个家庭走进咨询室到结束治疗的过程,中间不仅有家庭关系的走向,还穿插着和家庭治疗相关的知识,读起来很轻松,总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这个家庭接下来的走向是怎样的,治疗师会如何处理家庭中的冲突。


以下是我在阅读时做的一些笔记,>是原文○是我的思考。
>冲突就是全家发出的求救信号。这个家庭带着这样的挫败感来找治疗师,因此必须让他们明白自己无意中已经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这一点很重要。
○想起之前老师讲的,当一位来访者走进咨询室时,你就是TA最后的选择了,但凡TA有别的途径解决问题,可能就不会来到咨询室里,所以TA来求助这件事本身,就是极有意义的。
>有人假设治疗是一个教学过程,而治疗师就像传统的教师一样,必须引导、指派、发掘和解释,事实上就是不断地讲授。但我们深信成功的治疗并不是“应用”于个人或家庭的某种东西。治疗,对我们而言,与生活中及家庭中自然发生的成长过程相似。我们假设拓展与整合经验的意愿及需求是全人类共有的,而接受心理治疗的家庭不过是在这自然成长过程中受到阻碍罢了。治疗是我们借以帮助家庭释放自身能量的“催化剂”。因此我们重视家庭的主动性,若他们不能运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治疗便很难有持久的效果。
○要相信家庭本身蕴含的力量,咨询师不是在“赋能”,而是让本来就存在的能量得以释放。
>父母在感情上互相疏离,在极端的孤独之下,连累孩子也过度介入于他们的挫败情绪中。当这些孩子在困扰中长大成人后,他们也会不自觉地重蹈上一代的覆辙。
○孩子有时候会成为婚姻关系中的牺牲品,有的家庭会担忧离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其实凑合着过的婚姻,同样会给孩子带来创伤。而创伤是会代际传递的。
>> 丈夫的外遇是他的工作,太太的外遇则是孩子。而彼此都觉得是对方不忠。
○夫妻虽然每天生活在一起,但是两人之间隔了太多东西。丈夫会以忙于工作为理由,妻子会以疲于照料孩子为理由,两人一起逃避真正该面对的问题:婚姻中渐行渐远的关系。
>> 争吵最宝贵的价值或许在于和解时的亲密感。说来也奇怪,人们常常只有把别人气得痛苦哀号后,才会允许自己表现出关怀。对质可能会带来两种结果,一是使关系完全破裂,另外则是重新开始互相关怀,二者如何平衡大多取决于家庭成员的集体潜意识。
○经常有人说,争吵后感觉关系更亲密了,确实争吵是个契机,让我们有机会在争吵过后表达自己的关怀,而那些关怀之前都被忽略了。当然,当争吵失控时,关系就破裂了。
>> 外遇就像许多重要的婚姻事件一样,是配偶共同直觉“安排”出来的。夫妻潜意识中预先协议好,而“无辜”的一方事实上怂恿并促成了这个“罪行”。
外遇成为夫妻需求自由和激情的范本,外遇事件要求夫妻有比以往更深入的沟通。制造外遇的另一因素是为了向外寻求帮助。
○这个观点打破认知的,我们总觉得被背叛者是无辜的,其实TA也是对方在婚姻中寻求另一段关系这件事中的同盟者,即使这是潜意识里发生的。外遇是彼此制造沟通的机会。
>> 他和当事家庭应是如下关系:界定所谓的问题乃是全家的问题和困境、建立治疗工作的规则和进度、鼓励家庭主动积极、观察家庭成员沟通的方式,以及随时提供新的观点和不同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他必须坚守自己是“家庭”的治疗师,把全副精力放在从专业岗位出发的“局外人”的角色。
○家庭治疗中,治疗师的角色不能过度卷入家庭。如同最近督导和我说的,来访者可能会“勾引”你卷入TA的困境中,你一定要坚守自己的位置,否则失去咨询师的身份,就像是两个孩子玩毛线球了。
>>系统的概念使科学家对个人的困扰重新予以定位,发现很多困扰往往是一家人共同酝酿出来的。家庭犹如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家人之间的作用力此消彼长,每个人都在使劲,每个人都有份。
○在家庭关系中,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受害者,家庭是动态的系统,不是两两关系之和。
>>家庭也有界限,在界限之内每个组成部分都努力活动以维持这个有机体的组织。先前提到的精神病理研究者就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可能就是家庭为了维护自身的稳定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生病的孩子,是种策略,TA让将要分裂的家庭因为TA的问题凝聚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成为了夫妻关系的替罪羊。
>> 治疗师的职责便是去攻击某个人,以便接近那个人内心的矛盾,这样做时,他也等于替全家人示范了一个正确处理亲密关系的方法。
○某种程度上讲,治疗师是在重塑家庭对于关系的看法,包括应对关系中的冲突的方式,包括如何表达爱意。而重塑的方式是,治疗师用自己作为方法来示范。
>但绝大多数的家庭都遵循布莱斯家的模式:由女性打头阵,她最先察觉到生活似乎有更好的可能,并且竭力寻找改善的方法。事实上,现代女性想扩大生活经验的需求往往极为强烈,治疗师不必担心她们能否持之以恒,反而该担心丈夫能否适应太太要求改变的压力。至少在目前,我们从很多婚姻中发现,丈夫没办法及时配合妻子迫切想要成长的需求。如果丈夫不能调整和适应妻子求新求变的进取心,婚姻将会濒临危险的边缘。丈夫没办法及时配合妻子迫切想要成长的需求。
○这好像和我对周围生活的观察一致,女性觉醒的方式是走出家庭关注外界,或是更好地爱自己,男性觉醒的方式是出轨……
>> 如果有任何一个离婚的种子是事先埋下的,那很可能就是在个人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之前,便一头栽进婚姻这件事。虽然研究指出,晚婚的夫妻维持长久婚姻的机会较大,但年龄可不是唯一的变项。更关键的问题在于,结婚是两个人是否都已经历过一番心理空间的磨练;在这段历程中他们独自与生命格斗,四无依傍有靠自己,并且发现自己可以战胜孤独的恐惧。两个人都必须发觉他或她能够忍受最基本的焦虑,那就是,在这个可怕的世界上,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在“忍受”之中,个人将获得相当的自信、自觉及对自我的忠诚,这些都是与另一个人建立稳固关系的先决条件。即使童年时期曾经历若干不幸,这段独立自主的时期仍可看作是“生活经验的治疗”。
>许多人因为太早结婚而失去了这种从孤独中净化自我,及寻求更多自信的机会。他们只草草瞄了眼外在的世界,就十万火急地抓住一个伴侣。他们在婚姻中寻找足以替代原生家庭安全感的东西,即借婚姻逃离孤独。他们并不清楚,这么快从一个家庭逃到另一个家庭,很容易将他们在原生家庭中遭受的挫折也转移到新的婚姻里。
○没有感受过独自一人的生活,没有独自成长的机会就迅速踏入婚姻是从一个牢笼进入另一个牢笼…
>当妻子母亲尝试追求复杂的改变,即解放,未获得先生和孩子的合作时,很可能在建立自己的人格之后,受到强烈痛苦和内疚的煎熬,而最昂贵的牺牲很可能是婚姻。但如果整个家庭,尤其是配偶,能同心携手共度这恼人的转型期,则结果一定是正面的。有母亲做开路先锋,全家每个个体不但可以更加独立自主,更能建立起一体的共识。
○男性可能会害怕妻子的改变,因为他的内心有种恐惧感,恐惧成长后的妻子不会再和他并肩同行。但促使妻子走进困境的,其实就是这段走入死胡同的婚姻。如果男性能够突破自己的恐惧,支持妻子探索,整个家庭也会更好一些。
>> 夫妻双方都用这种方式逃避自我失败的责任,他们构建了一种“妄想”状态,认为对方持有决定自己能否改变的生杀大权。
如果夫妻双方都是有安全感的人,相当独立和强韧,拥有基本的自信和自立,那么他们就不太可能向对方要求过分的帮助。他们接受生命的苦痛、孤单和压力,事情严重时,他们会自己处理这些事。虽然他们知道如果这时和别人分享一些压力,生活将愉快些,但他们通常不会逃避生命基本的要求,不会逼迫另一半替自己承担自己生命中必须担当的责任。
○打开枷锁的钥匙,始终都在你自己手中。寄希望于他人,自己就不用承担失败的责任了,但失去的,将是改变可能带来的新生活。


回到这本书对我的启发上,以前我会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受害者,总是在婚姻中感到孤独,总觉得对方不了解我。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我也没有给对方了解我的机会。虽然一起生活了十几年,但很早之前,我就假定他不会理解我,所以不再期待有回应,否则就要面对失望的滋味。以前我会觉得,我好惨,我不被理解。但是换个角度想,是我主动关闭了对方理解我的这扇门,他也没有被好好理解过,理解从来都是双向的,在我觉得我不被理解的同时,对方也是不被我理解的。同时我也意识到我在婚姻中没有走过弯路,我从来没有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也没有对婚姻抱有太多拯救自我的幻想,而这些,其实是很多人在婚姻中不幸的原因。
这本书也让我学习到家庭治疗是怎么回事,我还挺喜欢这种治疗模式的,不仅是它看到一个人的“症状”是求救的信号,而且在于它把个人的问题放在更大的背景下去思考。当一个人被治愈后回到家庭时,问题会重新出现,所以家庭治疗把来访者的整个家庭带进咨询室作为治疗对象,这样不仅能够发现家庭的问题,而且也能让家庭成为来访者背后的支撑,这意味着家庭是一个动力系统,治疗中不仅要看到一个人的问题,还要看到家庭每个成员之间的关系对这个人造成的影响。这对治疗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因为治疗师会两人一组,这在考验两位治疗师的默契程度。由于各种原因,在国内家庭治疗还比较少,但我觉得随着人们心理需求的增多,以后家庭治疗会广泛发展起来的。
封面是我比较喜欢的美剧《无耻之徒》,这部剧是观察一个人在家庭中的作用和位置,以及家人之间张力的样本。
也许你会感兴趣:
“聊愈”真的能疗愈吗?心理治疗如何使改变发生
当女性来到心理咨询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