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生 已是无殊一死生,清心不屑系浮名。 早年每品后前赋,晚岁唯钟上下平。 羞忆原身曾遇苦,愁知本世正遗轻。 姑苏哪有寒山寺,夜半传声也寄情? 【注释】读宋代诗人陆游的《送梁谏议》诗,依韵而咏别事。原诗云:“湖海还朝白发生,懒随年少事声名。极知忧国人谁及,细看无心语自平。归访乡人忘位重,乍辞言责觉身轻。篮与避暑云门寺,应过幽居听水声。”依韵诗作于2022年5月18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已经是无差别地去看待一死一生,清净之心也已经不屑于维系着半点浮名。早年每每在品味着前后赤壁赋,晚岁就只剩下钟爱格律诗的上下平。羞于回忆原来的身形曾经遭遇过很多痛苦,很忧愁地知道这一个世代正在抛弃遗留之轻。姑苏城哪里有过什么寒山寺,半夜里传来的钟声也会寄托着动人心魄的深情? 首联中的“一死生”,意思是视生死如一,语出魏晋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又见宋代诗人文天祥的《第一百九十》诗:“万古一死生,谁是长年者。我何良叹嗟,短褐即长夜。” 颔联中的“后前赋”,即“前后赋”,指宋代诗人苏轼的《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用典见宋代诗人吴儆的《酹月亭》诗:“周郎人道古英雄,汉室颠危合奋忠。万里中原犹未复,一视赤壁偶成功。新亭且对江山胜,陈迹俱随岁月空。把酒仍歌前后赋,九原唤起老坡翁。” 这一联中的“上下平”,指《切韵》、《广韵》、《集韵》等韵书按平、上、去、入四声编排,上、去、入各为一卷,平声因字多,又分为上平声和下平声两卷,简称“上下平”。这里借指格律诗。 颈联中的“原身”,指本身,原形,原来的身形,见唐代诗人金地藏的《酬惠米诗》:“弃却金銮衲布衣,修身浮海到华西。原身自是皇太子,慕道相逢柯用之。未敢叩门求地语,昨叨送米续晨炊。而今飱食黄精饭,腹饱忘思前日饥。”又见宋代诗人许端夫的《赠祈雨僧彦圆》诗:“净戒当年赛原身,积薪危坐志通神。应诚甘霔苏群品,今有高人继后尘。” 这一联中的“遗轻”,指抛弃轻贱之物,见宋代诗人苏轼的《亡伯提刑郎中挽诗二首,甲辰十二月八日凤翔》:“才贤世有几,廊庙忍轻遗。公在不早用,人无方见思。故山松郁郁,旧史印累累。惟有同乡老,闻名尚涕洟。” 尾联中的“寒山寺”,见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