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集為老正興館專輯 老上海最多的本地館子要推老正興了。在滬戰前,“老正興”三字是不登大雅的小館子,絕大多數簡陋不堪,至民國34年,老正興從跑龍套一變而為紅角,新張或易名,各種字號老正興大批出現。老正興的菜,價廉物豐(不能稱美),經濟實惠,三四個人點一盆活熗,一隻三鮮,一隻蹄髈,一隻鹹肉豆腐湯,再弄二壺老酒,保證吃得酒醉飯飽,而賬單開過來一看邪氣窩心。 此為1947年的地圖,為便於表述,我標示出九江路/山東路附近的四家代表性老正興館。紅框處是佛陀街號稱最老的老正興館;橙色框是山東路的一家老正興東號,這家是後來公私合營留存的老正興館;兩個綠色框的是在九江路上的聯號,其也是上海灘最有名,生意最旺的老正興館。 這張老照片是如今各媒體在介紹老正興時,統一配發的僅有一張。此照為佛陀街在未改造前的場景,仔細看能見到不祗有一家老正興館。另外,由於幾家老正興館的創辦年份很早,至少對我來說,沒有確切的史料考據(指民國時期)能引用,就不作猜測標寫。 這是改造後佛陀街中的一家老正興館,紅圈處寫有“同治元年”四字,其門牌號是九江路350弄9號,門前一根木樑,懸掛著“真真老正興”的字牌。在改造前的佛陀街僅是一條南北走向,通大馬路和二馬路二頭的狹弄,此中有許多小吃店,食攤,被稱為飯店弄堂。 佛陀街改造後,僅這家老正興館繼續租屋營業,將招牌塗黑漆底,金色字,並在上方添加“同治元年”以示區別,而其店址的位置往西移位,靠近原來改造前的又新街。另外,其登記的名稱為“真老正興館”,並沒有“同治”二字,店主是丁鳳祥。1954年該店歇閉。 老上海眾所皆知的有名飯店弄堂有二處,一為佛陀街;另一個地方從來沒人介紹過,我稍微提一下,上為1939年老地圖,南京路慈昌里,俗稱老其昌弄,紅框處幾乎都是中西式吃店(可以放大看),另外還有許多小吃攤頭,具體該處各種吃食的變換描述就不展開了。在1941年10月,慈昌里內神秘的11號堆棧(紅箭處)發生火災,所堆貨物有紗花,羊毛,火油,洋燭,硝磺等,大火波及近鄰的房屋,由此慈昌里的飯店弄堂隨之消失。 這是最上面地圖中綠色框的老正興館,全稱為真字老正興源記菜館(紅箭處),主持經理為范炳順,位於九江路273號,此為總店,支店在對馬路300號,此兩家是最有聲望,生意也是最旺盛的老正興館,其登記的名稱分別為“老正興館源記”,“老正興館”。 老正興菜館支店的廣告,九江路300號。本幫風味,無人不曉,特色菜有:炒鱔糊,溜黃菜,蝦子海參,紅燒圈子,燒什伴等。在此,我講一點,廣告均打著“本幫”,經營的是以蘇錫菜為主,而所有的老正興館,其時均歸入同業公會中的膳幫。 九江路300號,老正興館的二隻廣告菜:貴妃雞,太后肉。 這是1948年6月,從跑馬廳越過慕爾堂,皇后大戲院望向東面,可見遠處上空的巨大煙霧。 此次事件:河南路333弄慶和里內的眾發運輸公司堆棧(紅圈處),在搬運20桶硫磺時發生起火,隨即大爆炸,聲音響徹雲霄,附近的申報館,老介福,麗華公司等商家和大樓的玻璃幾乎全被震碎。損失最慘重的是緊挨兩隔壁的新聞報館貨棧和協大藥行,全被焚毀,同時殃及北側沿九江路的商家,有老正興館源記總店,同華樓菜館(其亦是范炳順開設,歸入膳幫)。此事件造成死傷59人(15人死亡),財物損失慘重。 1949年5月30日,九江路273號老正興館,經火災後復業(圖一),圖二為1949年底的二家聯號老正興館廣告,左側有寫“問問老主顧飯店弄堂,搬出來祗此我們兩家”,即佛陀街在改造前不是僅有“同治元年”一家。此老正興館源記,在1962年歇閉。 老正興東號,舊照模糊就不貼了,位於山東路330號(最上地圖中的橙色框)。上為1949年7月的廣告,寫有“真正飯店弄堂移此”,其最早由夏連發開設於佛陀街,初名為正源館,在佛陀街改造時先遷至偷雞橋營業,後移設此處,並改名為老正興館,此時主持經理為夏順慶。有東號必有西號,請看後面介紹。 1956年公私合營後,易名為老正興菜館;1966年曾改名為向群飯店;1981年,1986年經過兩次大面積裝修,店堂不斷擴大,底樓經營經濟實惠飯菜,二樓經營筵席,本幫風味為主,三樓設外賓專廳,全套紅木家具。 1998年,老正興菜館遷至福州路556號(原大鴻運酒家處),即如今的地方。上圖為山東路老正興館搬遷前的內景一隅。 雪園,以英文簡稱 C.U.A 的讀音而得名,此字母是以華安保險公司的英文 China United Assurance 的縮寫而成。1927年開設於靜安寺路華安大樓樓下東首,初為華安公司同人之餐廳,復經建築師范文照設計並改裝,對外營業,經營咖啡,西菜,洋酒等。1935年7月由回教人士納福禎,黃綺流等承租,於此開設雪園清真西菜館(右廣告)。 雪園的餐廳內景,分別為一樓和二樓。建築師范文照為之打樣,室頂有人造紙繪五彩圖,墻壁為金漆柚木護壁板,護壁板上方更是藻繪飛動。 1938年,由名票友姚紹華,袁志莊等接盤,將此改為雪園中菜館,供應酒菜,麵點,時令火鍋等,並推出一種新產品“雪釀”。 華安大樓預備改建成金門大酒店,1939年12月,雪園遂遷至靜安寺路1225號滄州飯店內開業,依舊經營中菜,以維揚菜點為主,並設早午茶市。 1945年,由山東路的老正興夏順慶接盤,改為雪園老正興(圖一可見後面的建築為滄州飯店的副樓),此處即稱為老正興館西號,圖二廣告中有寫“本館是飯店弄分此”,經營京蘇菜餚,此京非那京,在抗戰結束後,許多不同幫派的菜館都增設京蘇菜,以示響應勝利市況。 雪園老正興館,1951年的廣告,每日上下午供應正宗維揚名點。但沒過幾年一樣歇閉。 1945年左右,許多菜館易名或新張,出現了各種字號的老正興館。在此,就分享一些老廣告。上圖為上海老正興菜館,位於福州路622號,此處原為有名的南園酒家,1945年3月改名開幕。 聚商老正興菜館,位於湖北路324號,此處原為聚商茶館,1948年改名開幕。1958年,遷至閔行江川路277號,兰坪路口(圖二),好像前幾年還在。 大陸正興館,位於西藏路大陸飯店鋪面,此處原為大陸狀元樓,1945年5月改名,但這家正興館歸入同業公會中的甬幫。 梁園老正興飯店,位於廣西路332號,此處原為有名的梁園豫菜館,1944年12月改名開幕。 無錫老正興館,位於浙江路285號,此處原為聚記老正興,1947年12月改名開幕,1960年遷往遼寧撫順市。 金城西菜社,開辦於1938年,位於西藏路162號,汕頭路口。1946年改為金城老正興飯店,1965年,甬江狀元樓遷至此處。 華府飯店(亦稱EBC安利牛肉莊),位於霞飛路636號,1950年,改名為華府老正興,此處就是後來老盧灣熟悉的慶豐熟食總店。 來喜飯店,位於靜安寺路1269號,來喜的鹹豬腳,沙拉享譽滬上,光顧的客人紛至沓“來”,皆大歡“喜”。1950年,新闢老正興,在供應西菜,咖啡蛋糕的同時,兼售京蘇菜餚。在此,我順提一下1956年的菜價,鹹豬腳1.10元,明蝦沙拉0.60元,匈牙利紅燴牛肉0.80元。1964年曾改名為西海飯店,1966年7月歇閉。此處和滄州飯店就是後來的錦滄文華大酒店。 1953年,國際飯店也來軋鬧猛,底層八仙廳闢設老正興,隨意小吃,供應各式麵點。 老字號,下集再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