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UU老师看了两篇文章深有感触。 一篇是《经济学家告诉你真相:为什么民工的孩子还是民工?》,还有一篇就是关于北大才女刘媛媛的。 之所以将这两篇文章联系到一起,恰好是因为刘媛媛正是所谓的“寒门贵子”,出身于农村的她,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大,实现了第一次逆袭;参加《超级演说家》,从一点技巧都不会的演讲小白一路杀到《超演》冠军,实现了第二次人生的逆袭。 为什么同样出自寒门,有的孩子继续着父母的轨迹,成为了民工二代;而有的则像刘媛媛一样,实现了人生的成功逆袭? 刘媛媛说:“我靠的是强大的学习能力。” 她出生于河北农村,母亲连小学一年级都没有读过,但刘媛媛却是一个考入北大的奇迹女孩。 高一,她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从年纪倒数逆袭到了年级第十二名,后来多次连考年级第一。 大学毕业,她在北大东南门的筒子楼里租房六个月,最终top10的成绩考入北大。 “在我目前的人生当中,但凡有那么一点点成就,都是学习能力给我带来的。” 02 在“寒门贵子”越来越少的今天,我们似乎更加容易相信某种意义上,寒门逆袭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为什么民工的孩子还是民工”一文中提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孩子学习兴趣缺失,一大半的农村孩子没有念过高中。 2013年,中国城市高中入学率为93%,比美国还高出一个百分点,但农村的高中入学率只有37%。 另一方面是来自父母教育意识的缺失。 同样来自该调查结果显示: 农村家庭中,只有10%的家长头一天和孩子说过话;4%的成年人给孩子读过书;70%的家庭没有书或仅有1本书。 如果不努力,就只能在日复一日的重复父母的生活。想往上走,难上加难。 03 今年年初,一位来自云南的被网友们戏称为“冰花男孩”的照片在网上流传开来。 因为气温太低,这位孩子上学的路程距离学校又远,在上学的途中,头发便结满了冰花。 班主任看到了这一幕,便记录了下来。 后面又记者去采访他,他一脸稚气但十分坚定:“上学很冷,但是不辛苦。” 还有无数个像他这样的孩子在默默的努力着。 去年705分高分考入北大的王心仪,同样来自农村,妈妈体弱多病,常年在家照顾患有高血压、哮喘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爷。 家中有两个弟弟,大弟弟即将升入高三,小弟弟还没有上小学。 她硬是靠着自己的拼搏,冲出了各种限制和束缚,走向更加理想的未来。 “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物质的匮乏带来的不外是两种结果:一个是精神的极度贫瘠,另一个是精神的极度充盈。而我,选择后者。” 所以啊,如果起点已经比别人低,那么努力绝对是决定你所能承载的人生的高度的重要条件。 太多的事例告诉我们,在少年时期的努力,将会是你往后这一生的人生态度的积累,也使得原本好像与他人一样的人生变得熠熠发光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