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时在网上看到很多城市选择的文章,这些文章从交通、政治、文化、交通、产业等各个方面给出建议。前两天世界精神卫生日的时候,我提过《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私下有朋友问我,这里面到底写了什么?跟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这份报告的样本来源于安徽、甘肃、广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苏、辽宁、山东、上海、四川、浙江 12 省市。从分布上来说基本上涵盖了全国东西部地区,从人口学的信息来看,基本上包含了目前大家所熟悉的社会各个阶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简版) 的调查结果为例, 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的抑郁水平显著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抑郁高风险的检出率显著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抑郁高检出率较高,均已达到百分之20%。 社会经济地位通常以收入、学历、职业为主要指标: 较高的收入水平、较高的学历、声望较好的职业, 往往意味着拥有包括心理健康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支持, 有助于维护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与此同时, 户口类型也是与社会经济地位高度关联的因素, 因此, 研究也发现, 农村户口人群与城镇户口人群之间存在心理健康水平差异。
 学历越高, 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特别是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更低学历的人群。
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以抑郁为例,抑郁水平最高的是无业/失业/退休人员,该群体既承受较大的经济压力,也要承受未来生活的更多不确定性;其次是学生群体,主体是大学生,再次是服务业人员、个体经营者和公司职员。
 对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后发现, 心理健康状况的地区差异仍然显著, 东部地区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其他地区; 城市户籍人口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农村户籍人口; 低收入、低学历、无业/失业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 而我目前所在的长三角地区,2019年人均期望寿命超过80岁的城市有下列城市。
看看上面的各项经济数据,再结合最近20-30年的人口流动。 大城市不仅仅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更丰富的生活,还有更优越的医疗条件和更长的寿命。假如,当初我没选择这个大学,没有选择这个专业,毕业时没有选择这所城市。我们在做出每一个选择的同时,也就决定了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未选择的路》 谁的人生不流离,每一条走上来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灵魂不总是独行,在茫茫人海,总有颗相似的灵魂,不需太多的语言,也许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足矣。面对生活的苦难,我们并不孤单。 我是康医生,我在苏州,来自精神心理科,擅长常见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希望可以帮您解决一些学习、工作、恋爱、婚姻等方面的疑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