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K018:如果人生高开低走,往后余生将异常艰难。。。

 老康解忧站 2022-05-20 发布于江苏

大家好,我是老康。
 
前段时间一直在为辩论赛的事情焦急的筹备着,昨晚顺利结束,自己瞬间觉得轻松了很多。
 
轻松后,就有时间来思考。
 
读史使人明智。
 
这两天虽然没有花时间专门去读史书,但看看别人走过的路,也是一种读史,对自己和他人也是一种很好的成长。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远房表姐的故事。
 


表姐出生在东部某个乡镇农村的普通家庭。
 
爷爷奶奶种田,爸爸是入赘到此,天天外出在工地打工,妈妈则是在当地的纺织厂上班,家里还有一个小几岁的弟弟。
 
表姐很早就开始懂事,从小就给家人做饭,照顾弟弟。
 
小时候的表姐有些像《伤仲永》的小仲永。
 


学习成绩优异,是远近闻名的别人家的孩子。
 
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班级的“前三名”,几乎从来没有掉出过班级前5名。
 
爸妈从来没有为她的学习操过心。
 
在家人和老师的眼里,她是爱学习的“好孩子”和“好学生”。
 
表姐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得到了家人和老师的优待,在学习这条战线上,表姐永远都是优胜者,这让她有了自信心,自己也在学习和考试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不用家长和老师督促,表姐就乐在其中。
 
按表姐的话说,她在学习和考试的过程中,找到了游戏中的那种升级打怪的快感。
 
当然,在学习中体会到成绩好带来的犒赏,也就更不会分心去玩游戏
 
甚至,高中阶段为期很短的恋情也觉得没甚意思。
 
在家长和老师以“成绩”为一切考核标准的体系里,表姐是一个优胜者,表姐得到了她想要的关注感、价值感和满足感。
 
当然,在这个“畸形”的评价体系里,也掩饰了很多的问题。
 
成绩好,一切都好的观念,导致表姐总是被优待的对象,从而也纵容了她的很多错误,为成长埋下了隐患。
 
很多时候,她都因为成绩好,而免于惩罚。
 
其实这对她的成长是不利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要让成绩成为评价一切的标准,尤其是家长和老师,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校园的评价体系里,成绩好像就是一切,但出了校园呢?
 
当然,表姐也没让大家失望。
 
高考成绩优异,顺利进入东部某著名“985”院校。
 
这是表姐到此为止最高光的时刻之一。
 
进入“985”重点院校的表姐一时间成了家族的骄傲,是当地家长们羡慕的偶像。
 
对于当时的表姐来说,前程似锦。
 
在家里人的眼里来看,表姐的未来也是不可限量。
 


 大海的波浪总是起起伏伏,人生也是如此。
 
在表姐这样一个看似普通又有些“特殊”的家庭里,隐患重重。
 
不知道大家对于“入赘”有何理解。
 
当然今天的重点不是讲赘婿的。
 
简单说一个女权主义者不喜的话题,在一个家庭内部父亲主导权的丧失,对于家庭稳定和孩子成长是极其不利的,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在家庭内部几乎没有一个男性甘于被支配、被控制、被约束的地位
 
因而,他更希望做出一些成绩,来证明自己,来争夺家庭关系的主导权。
 


这个过程中,他越急于证明自己,越是容易急功近利,当然也越不可能成功。
 
在大学阶段,表姐看似“平静”的家庭出了问题。
 
父亲急于赚钱,尝试了各种创业项目,被骗数次。
 
从网上宣传的高额利率的非法集资项目到某大品牌的当地总代理、直营店,一系列“创业”赚钱的骗局无一幸免,他全都中招。
 
最后的结果,父亲折腾一年,负债几十万,黯然离场,又回到他熟悉的工地卖苦力,这可能才是他最稳妥的赚钱方式。

 

对于作为“长子”的表姐来说,这些家庭的负债同样是她肩上的担子。
 
“赚钱”似乎成了她大学最后一两年最主要的事情。
 
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不像其他同学,一个个不是进了对口的公司,或是考进当地的政府或事业单位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
 
表姐选择了大学期间兼职的某大型保险公司的销售岗位。
 
这种看重业绩的销售岗位的确让表姐在短时间挣到了比其他同学多很多的收入。
 
业绩爆发时,表姐讲,自己一个月挣到了同学一年的收入。
 
对于当时的表姐来说,可谓是意气风发,税后百万不是梦
 
经历过几个月的爆发,手里一下子有钱之后,表姐当时的心态也飘飘然起来。
 
表姐表示为了自己更好的开展业务,接触更高的层级,表姐对自己也进行了大的升级。
 
从居住环境、日常穿着打扮到人际关系的日常维持都提升了很大档次。
 
表姐搬出了合租的出租房,搬进了CBD高档的单身公寓,脱下烂大街的衣衫开始光顾某些品牌的专卖店,出行上贷款入了某豪车的入门款车型。
 
表姐从乡下来的小姑凉摇身一变成了都市里的摩登女郎。
 
可高潮不可持续。
 
高潮之后呢,就可能是很长一段时间的沉寂期。
 
由俭入奢易,而由奢入俭难。
 
消费升级后的表姐,很难一下子消费降级到当初的样子。
 
没有钱怎么办?
 
总有人替你解决这个问题。
 
那就是网上借贷。
 
现代网上借贷的方便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一个人轻轻松松就可以借债几十万。
 
借钱消费一时爽,可这时可曾想过没钱还债的日子有多痛苦。
 
大公司有暴雷的日子,个人债务也有难以为继的时候。
 
拆东墙补西墙,最后总有无墙可拆的时刻。
 
2020年秋,表姐的债务暴雷了。
 
讨债的电话追到了家里。
 
最后,表姐变卖了车子,在亲戚的帮助下还清了网贷,但还是欠下了十几万的私人借债。
 

 
想想表姐毕业这4年多的时间,表姐也挣了很多,差不多有100万的样子。
 
可最后呢?
 
现在落下负债十几万。
 
我曾问过她,你也没少挣钱,那这些钱去哪儿了?为什么这几年没点积蓄,反而欠了很多钱?
 
表姐说,全被自己花掉了。
 
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本来就比较高,如果正常工资去掉衣食住行还有社交消费本就攒不下多少。
 
自己真正赚钱的那几个月,没把钱攒下,却开始出现报复性的不理性消费。
 
几天花几万也是常事,买了一大堆有用没用的东西,最后家里都堆不下。
 
有一年国庆节假期,自己一个人出去玩,买了一些高价商品,7-8天花了将近5万。
 
自己有时急功近利,为了拉拢客户,几百元的鲜花送个不停,宴请的规格一直往上涨。
 
就是如此,看似自己没少挣钱,可最后能够真正积蓄下来的没多少。
 
表姐说,有段时间感觉飘飘然,自己好像能力很强,一切都可以实现。有时候觉得有些消费是投资的一种,自己当时就觉得很有必要。就像买那个车子和包包,我当时就认为这是融入那个群体的门槛一样,为了接触那些客户,我觉得需要它们。
 
还有几次是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出现了疯狂消费。
 
这让自己产生了上学时在成绩上碾压同学的快感,感觉很爽。
 
有时候感觉自己做选择的时候很容易急功近利,当时大学毕业,自己只考虑了哪个职业赚钱快,自己根本没去在意长远的事情。
 
这好像跟自己当时太缺钱了有关。
 
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慢慢等着升值加薪,自己根本等不了。
 
如果现在让我来选,我可能还是会这么选,唯一的改变,可能就是在消费上,自己可能会控制。
 
有时候我也在想,不知道为什么我会这样。
 
这么多年,我感觉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大学毕业的时候,唯一的区别是,我也跟爸爸一样背起了负债。
 
但对于我来说,我还是比较喜欢这样的日子,那种一眼望到头的日子,我觉得没有任何的意思。
 


谁的人生不流离,每一条走上来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灵魂不总是独行,在茫茫人海,总有颗相似的灵魂,不需太多的语言,也许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足矣。面对生活的苦难,我们并不孤单。
我是康医生,我在苏州,来自精神心理科,擅长常见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希望可以帮您解决一些学习、工作、恋爱、婚姻等方面的疑惑。

康医生个人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