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我,我被人非法关在一个废弃的学校,每天晚上可以闻到一股怪味,我是张XX,身份证号。。。。。。”下午快下班的时候,保洁老王拿着写着这么一行字的布条找到李医生。老王说,自己在打扫卫生间一个蹲厕的小隔间的挂钩上发现的。老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拿着这个布条来到李医生的诊室。因为今天只有李医生出诊,其他诊室因为假日的缘故都停诊了。李医生是消化科的主治医师,今天看病的人非常多,一下子也想不起来什么。两人商量了一下,找到保卫科的同事,一起讨论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处理?抱着宁可错报,也别错过的原则,最终大家还是选择拨打“110”报案。警察找到他们,并调阅了今天下午卫生间附近的监控,找出了几个可疑的“作案者”让李医生来回忆。“当时在诊室的时候这帮人一下子全涌进来了,4-5个男人和有个中年女人陪着一个20多岁的女孩来看病,那个病人就是肚子疼、腹泻,考虑就是急性肠胃炎,没什么大问题,开了点药,就回去了”,李医生回忆着,“我也没多想,只是奇怪的是,一个女孩子来看病,需要这么多人陪着吗,还跟的这么紧”。做了笔录后,警察就让老王和李医生走了,表示这件事由他们负责,他们后续去追踪调查。一句话给的信息不多,有用的好像只有两条“废弃学校”和“怪味”。这个“怪味”可能是化工厂、橡胶厂甚至有可能是养殖场。根据这两个信息,开始排查,锁定了几个目标位置,然后就去实地暗查。在一家化肥厂东南方3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所由当地小学改建而来的“XXX化妆品贸易公司”最是可疑。通过对周围群众的走访,民警得出这个地方很可能是某传销组织在本市的一个窝点。趁着夜色,在凛冽的寒风中,警察开始收网,终于解救出留下布条的小张。小张之所以外出就诊时没有选择寻求医生报警或者逃跑是因为她还有个不满周岁的孩子在他们手里。小张今年有24岁,结婚2年,丈夫是海员,大半年出海在外。丈夫不在家,小张在婆家,常因小事和婆婆吵架,两个人相处的很不开心,有时候小张就会生气带着孩子回娘家住段时间。一天,小张朋友圈里做微商的初中同学丽丽突然联系自己,说自己和小张原来好姐妹一场,自己现在挣钱了,要拉小张一把,并把自己的银行卡余额展示给小张看。详细问了丽丽的赚钱过程,小张觉得靠谱,就抱着孩子带着5万元的加盟费来找丽丽。结果丽丽在车站接到小张后,就把小张和孩子带到公司“监禁”起来。小张一进公司上缴了加盟费后就被收去了手机,然后开始了全封闭的培训课程。小张虽然有很强的赚钱的欲望,但毕竟有个孩子需要分心照顾,组织对她的“洗脑”并不成功,这才有机会传递出消息最终得救。迷信、狂热、着魔、成瘾、洗脑,都是一种精神被控制的心理状态。一些邪教组织、非法传销组织,都有一套精神控制或精神操纵的办法。大家还记得《谁是凶手》中沈雨是如何诱导、洗脑何伟光的吗?其实,沈雨的做法跟今天,我们说宗教、传销组织的“精神控制”很相似。这里的社会隔离包括各种传媒、通讯等外界信息隔离,让其不知道天下事儿、不知社区与家庭的事儿,排除社会舆论,亲友不同意见和态度的干预、干扰,从而逐渐达到执迷不悟。不厌其烦地反复宣传,因为谎言从不同人物的口中重复多次传来,就会逐渐使人失去判断和抵抗能力,在不知不觉之中默认接受、信以为真。像《谁是凶手》中沈雨对何伟光的洗脑,不仅仅是循序善诱,改变他的认知,更是一点点的训练,从时间地点到作案的情境和体验,都一点点往何伟光脑中写入。对现实生活作出水深火热、灾难深重的渲染,提出救世、救民、极乐天堂或大同世界引渡的承诺。这就迎合了趋乐避苦的人性追求。如果不引导众生进天堂,而是下地狱,进炼狱,去遭受种种磨难,那谁还会去信奉!编造一些所谓的名人轶事、美谈,人品至上、道德至高;礼贤下士,慈悲为怀,不爱钱财,是神仙投胎下凡,是圣哲,所有大家要崇拜、听话、照办。一心一意跟着走就对了,准没有错。 十人设组,百人设长,以老带新,要求信徒思想报告,钻研教义,向上级或上线交心、忏悔、表忠等。互相以兄弟姐妹相称,讲究江湖义气,有难拔刀相助,不怕两肋插刀。小张有颗急于赚钱的心,她的欲望,她的需要,就是她的弱点,这一点恰恰被别有用心的人盯上从而上当受骗。 谁的人生不流离,每一条走上来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灵魂不总是独行,在茫茫人海,总有颗相似的灵魂,不需太多的语言,也许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足矣。面对生活的苦难,我们并不孤单。
我是康医生,我在苏州,来自精神心理科,擅长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希望可以帮您解决一些学习、工作、恋爱、婚姻等方面的疑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