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Y070:“装疯卖傻”能否摆脱出轨被发现的绝境!

 老康解忧站 2022-05-20 发布于江苏


 
其实,一开始写这个题目,我是很纠结的。
 
这不是明着鼓吹“装疯卖傻”,这与我的日常工作不符。
 
所以一开始,我是打算从“装疯卖傻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个角度来写的,本来是想批评一下那些人的。
 
一想这么写,那一定说教味儿很浓,估计大家也不喜欢看。
 
所以自己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换个角度来写。
 
就这样,我们今天说说这个“装疯卖傻”。
 
为什么想起写这个呢?
 
起因也是比较有意思的,那就是有朋友分享的一则八卦。
 
朋友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原则来问我,“老康,你说出轨被发现后,装疯卖傻会不会蒙混过关?
 
朋友这么明显与主流价值观不符的询问,我一般不会给他什么中肯的意见。
 
出轨,这个事儿,我们是旗帜鲜明地反对。
 
奈何,我拗不过他的死缠烂打。
 
我就简单跟他讲了一个我上学实习时遇到的一个案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不分性别,男女都可以。
 
坏人不能总让一方来做。
 
从性别上说,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出轨。
 
但却有这样一个事实不容忽视,那就是出轨的一方(不管男女)总要对应另一个异性存在
 
防杠,今天我们不说出轨同性的问题。
 
故事的假设,男主是经常不在家的差旅一族,女主是普通的职场女性。
 
男方常规的套路就是出差时喝花酒,而女方所对应的情节就是与身边的某人日久生情。
 
而当时我遇到的情景是这样的。
 
那天,我跟着带教的老师在门诊实习。
 
快到下班的时候,我们已经觉得今天可能不会有什么病人了,正要准备收拾东西。
 
诊室的门,被突然推开了。
 
几个50-60岁的大叔大妈,死死拉着一个衣衫不整、眼神茫然20多岁的年轻女性涌进了病房,却一言不发。
 
随后,一个差不多年级的青年男性,拿着挂号单紧跟着走进病房关紧了诊室的门。
 
看着一下子被挤满的诊室,带教老师询问谁来讲述一下病情。
 
最后进来的男性,不情愿的开了口,说:医生,这是我老婆,这几天突然发病了,讲话都不正常了,一会儿鬼啊神的,一会儿又嘿嘿傻笑,在家里乱扔东西,衣服也不好好穿,问她什么,根本不好好答,全是瞎讲,你看看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那有什么原因吗?这之前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带教老师一点点的询问着。
 
男青年,吞吞吐吐的欲言又止,一旁的大妈看不下去了,直接说到,“她没廉耻,趁我儿子出差,在家偷汉子,被发现后吵了一架就这样了”。
 
看着讲话的,不用猜就知道是那女子的婆婆。
 
青年,最后才慢吞吞的讲,医生,请您快点治好她,我现在已经原谅她了,我只想她快点好起来。
 
听到青年这么说,一旁的婆婆恶狠狠地看着不争气的儿子,估计内心气得不轻。
 
可婚姻毕竟是儿子自己的,既然儿子已经不介意了,做妈妈的还能说什么呢?难道真的要去拆了这桩姻缘。
 
我想,青年是真的爱她的,即使她送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子给他。
 
 
 
这个女子到底有没有病?

具体是诊断是什么?又应该怎么治疗?
 
这些一概不是今天要讨论的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文末的微信和我私下探讨。
 

我把这个故事讲给朋友听后,结果他来了一句极其“思想”不正确的话。
 
“看来,装疯卖傻真是可行的,怪不得这么有市场,这不失为一个解决困境的方法”
 
转个头来,大家想想装疯卖傻可行吗?
 
从我碰到的案例来说,是可行的,但我想必须有个前提,就是对方爱你胜过你爱TA。
 
可回过头来看,装疯卖傻,这可不是今天才有的行为。
 
仔细一想,有这个词语的存在,就说明这是一个很有市场,很可行的操作。
 
回溯我脑子里关于这个词语的记忆。
 
首先就是不知道从哪里看到的关于孙膑摆脱庞涓囚困的描述
 
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大家想必都熟悉。
 
但孙膑怎么逃到齐国的,我想很多人看到的版本都在这样的,齐国的使者觉得孙膑有才,就偷偷把他用车拉回了齐国。
 
可庞涓是基于什么放松了对孙膑的监管呢?
 
那就是孙膑开始装疯卖傻。
 
他装成一个疯癫的样子,又哭又笑,又吵又闹,在居所里放火。
 
庞涓一开始会怀疑他是装疯,就叫人把他扔进茅坑。
 
他进了茅坑里就爬来爬去,表现的一幅很快乐的样子,没有一点儿鄙夷嫌弃。
 
庞涓叫人送来的饭菜他不吃,反而吃起了送来的垃圾。
 
已经功成名就的大将军庞涓看到孙膑疯成了这个样子,我想就不会继续跟他计较,谁还会觉得一个傻子能翻起什么浪来。
 
当然,这个故事,不知出处,仅供参考。
 
装疯卖傻的故事,我想在历史上一定很多,只要用心,一定会有所发现。
 
装疯卖傻,也是电视剧里惯用的一个经典桥段。
 
不信,请看下面的剧情。
 

这段来自《知否》的平宁郡主。

平日里一贯高冷的郡主,到生死关头,也不得不放下自己的颜面。


 
危急时刻,你选择用什么办法逃出险境。
 
不要怀疑,那就是装疯卖傻。
 
但我还是想给大家泼一盆子冷水。
 
装疯卖傻,是一个大招,是绝技。
 
它不是老子说的那种“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它威力十足,使用者获益极大,但可能风险极高。
 
一般不到死生之地,绝对不建议大家采用。
 
那有什么风险?
 
最简单的,大家能够想到的,那就是装病装进了精神病院怎么办?
 
这不仅仅是名誉扫地、形象一落千丈。
 
曾经的伟光正荡然无存。
 
说不定还要被人指指点点。
 
被人当成“神经病”,可能一辈子就要背上精神疾病的帽子。
 
很多人一定看过很多关于“被精神病”的文章,这个我就不多说了,角度不同,说了可能也不易被人取信。
 
这么看装疯卖傻,虽然收益极大,但可能也具有很强的反噬作用。
 
这是一个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去点的技能。
 
就像三国杀里的夏侯惇具有的刚烈技能。
 
牺牲自己的一点生命值,换取对方的两点伤害。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雪中悍刀行》中那个曾经刺杀徐凤年,后被收服,练了一个奇怪功法暴血而亡的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了)。
 
这相当于是吃毒药,长内功,最后的结果就是杀敌1000,自损800。
 
这说明这个技能有严格的使用场景,那就是危急存亡之秋时的奋力一搏。
  

谁的人生不流离,每一条走上来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灵魂不总是独行,在茫茫人海,总有颗相似的灵魂,不需太多的语言,也许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足矣。面对生活的苦难,我们并不孤单。

我是康医生,我在苏州,来自精神心理科,擅长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希望可以帮您解决一些学习、工作、恋爱、婚姻等方面的疑惑。

康医生个人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