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琳·舍切特:晨晓之月 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 H Queen's 12层佩斯画廊将于香港空间为美国艺术家阿琳·舍切特(Arlene Shechet)举办个展「晨晓之月」,展出她最新创作的九件雕塑装置。艺术家自2018年加入佩斯画廊以来,已先后在佩斯纽约空间(“Skirts”,2020)、东汉普顿空间(“Together”,2020) 以及帕罗奥图空间(“Together: Pacific Time”,2021)三次举办了广受好评的个展。是次香港个展将是艺术家面向亚洲观众的首次亮相。个展与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同期举行,舍切特另外两件新作亦将于艺博会展位上亮相。 
阿琳·舍切特2020年纽约个展“Skirts”现场 © 阿琳·舍切特, 图片由佩斯画廊提供 结合看似截然不同、不协调的媒材和形态是舍切特长久以来的创作兴趣,这亦反映于个展标题“晨晓之月”。舍切特的雕塑创作一直探索视觉悖论和矛盾,而晨晓之月所呈现的美丽而迷失之感,亦可透过此创作背景下去理解。 舍切特以高超技术及完全直观的方式创作出其独特、具生物形态及色彩鲜明的雕塑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她从不画草稿或预设框架。艺术家在其直觉的主导下,以即兴、积极的方式研究并创作雕塑。舍切特的陶瓷作品透过叠加釉料并经过多次烧制,最终制作出的复杂釉面亦是其雕塑作品独树一帜之处。在“晨晓之月”中,舍切特透过结合几何图形和自然有机的形态为作品注入了活力,试图让作品之间产生对话。艺术家的创作实践及展览创作方式的核心是呈现雕塑中媒材的碎片化和凝聚力的物理表现,以及艺术家为作品所注入的情感和作品所引发的心理共鸣。作品《吞噬蓝月》(2021)是个展中的大型雕塑之一,舍切特运用着色木材、粉末涂层钢和银箔创作出极具动感的结构。是次个展中所展示的雕塑,舍切特都是透过使用颜色将不同的媒材相互联系起来,如《吞噬蓝月》则运用了充满活力的蓝色相联系。该作品同时亦体现了艺术家如何挑战使用不协调及笨重的媒材创作,这亦正是艺术家的兴趣所在。 阿琳·舍切特,《吞噬蓝月》,2021 © 阿琳·舍切特, 图片由佩斯画廊提供作品《晨晓之月》透过它的形态和标题激发观众无尽的联想,并为观众带来一种开放式、无方向的艺术体验。作品《永远相守》分别融合了陶瓷、硬木和钢三种不同媒材而结合成一个统一结构体。展览中的另一件作品《歌与舞》(2022)则以陶瓷、木材、银和黄铜为特色,媒材之间能生动地交流。 阿琳·舍切特,《晨晓之月》,2022 © 阿琳·舍切特, 图片由佩斯画廊提供
阿琳·舍切特,《永远相守》,2021 © 阿琳·舍切特, 图片由佩斯画廊提供

阿琳·舍切特,《歌与舞》,2022 © 阿琳·舍切特, 图片由佩斯画廊提供 舍切特的“相守”(Together)系列曾于佩斯画廊的帕罗奥图和东汉普顿空间展出,亦将于是次香港个展中亮相。系列中色彩鲜艳的作品深度地融入了保存和标记时间的模式,艺术家以创作它们的月份紧随一周中的某一天而命名。在这系列作品中,色彩丰富、呈现纹理的抽象釉面陶瓷被放置于钢制而成的立架顶部。陶瓷雕塑强烈、饱和的色彩,与钢制立架的颜色产生互补和对比的作用。陶瓷和钢之间的结构关系突显出作品的平衡和不稳定性,有机的陶瓷元素仿佛俏皮地在它们的立架周围流动和轻坠。 阿琳·舍切特,《再次相守:一月周一》,2022© 阿琳·舍切特, 图片由佩斯画廊提供阿琳·舍切特2020年东汉普顿个展“Together”现场 © 阿琳·舍切特, 图片由佩斯画廊提供阿琳·舍切特2021年帕罗奥图个展“Together: Pacific Time”现场 © 阿琳·舍切特, 图片由佩斯画廊提供 此次香港个展将持续展出至6月30日,同时,舍切特将于6月为佩斯纽约空间策划群展“Stuff”,展览中的艺术家及作品一直是舍切特创作实践中重要的灵感来源。
关于艺术家
阿琳·舍切特 b. 1951,纽约 阿琳·舍切特是一位多领域的雕塑家,在纽约市和哈德逊河谷生活和工作。她的作品被收录于许多著名的公共收藏之中,其中包括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纽约哈德逊河畔安嫩代尔的CCS巴德学院博物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纽约犹太博物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华盛顿特区国家美术馆;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克艺术中心;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等等。
欢迎致函了解艺术家作品收藏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