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你更乐观的ABCDE法则|《活出最乐观的自己》阅读笔记

 天下小粮仓 2022-05-20 发布于福建

Julower LIN

Julower LIN

15 人赞同了该文章

本周读的是马丁·塞利格曼的《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全书分为三部分,作者分别阐述了“什么是悲观,什么是乐观、乐观的人生为什么精彩、如何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生活中,“悲观”、“乐观”这样的评价不在少数,但到底什么是“悲观”,什么是“乐观”,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

而本次阅读的目的正在于此,了解乐观与悲观的不同,为什么会悲观,以及最重要的一part,如何变得乐观,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今天的笔记也就此展开。

01

悲观者与乐观者的画像

悲观的人的特征在于,ta认为坏事都是自己的错,会持续很久,且会毁掉自己的一切。

而乐观的人在遇到相同厄运时,倾向于认为目前困境是暂时的,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运气或其他认为原因的后果。此外,乐观者会把它看做一次挑战,会努力去克服。

可以看出,悲观与乐观的本质区别在于,你对自己遭遇的不幸事件的解释风格。而这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很可能在你童年或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养成。

解释风格有三个维度:永久性、普遍性和人格化。

1. 永久性

悲观者相信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厄运是永久的,会一直影响ta的生活,特征是“永远”、“从不”等。

乐观者相信这种厄运带来的无助感是可以克服的、暂时的,特征是“有时候”、“最近”等。

而对于好运,如“你今天中奖了”,悲观者认为“今天是我的幸运日”,乐观者相信“我一向运气很好”。

区别就在于,乐观的人将好运归因于人格特征、能力等永久性因素;而悲观的人则将其与情绪、努力等暂时性因素挂钩

2. 普遍性

永久性是时间上的维度,普遍性是空间上的维度

悲观者认为坏事的发生是出于普遍的原因,而好事的发生是由于特定的原因。

乐观者则相反,ta们相信坏事的发生是由出于特定的原因,而好事的发生是普遍的,会加强ta对所做的每一件事的信心。

如对于“这次数学考了100分”,在悲观者眼里,会被解读为“我的数学很好”,乐观者则认为“我很聪明”。

3. 人格化

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可以怪罪自己(内在化),也可以怪罪别人或环境(外在化)。区别在于,前者会让人进入低自尊状态,认为自己“一文不值”,后者则相对不易失去自尊,ta们比前者更习惯自己。

如“这个牌局我输了”,低自尊者认为“我没有玩牌的天分”,高自尊者相信“我打牌时,运气不好”。

换而言之,当坏事发生事,悲观者怪罪自己,乐观者怪罪旁人或环境。当好事发生时,悲观者归功于旁人或环境,而乐观者归功于自己

02

这不是逃避责任的借口

在这三个维度中,人格化只控制你如何看待自己,即所谓的“自我感觉”。这也是最容易作假、最好骗的维度,你可以假装将导致厄运的原因“嫁祸“到别人身上。

永久性和普遍性则控制着你的行为,你感到无助的持久性,以及无助感涉及的层面。如果你是个悲观的人,假装自己的问题时暂时的、有特定原因的,这不容易做到。

但这绝不是教你把过错怪罪到别人身上,这不是逃避责任的借口,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03

活出乐观自我的ABCDE法则

前面讲过,悲观与乐观的区别在于,你对自己遭遇的不幸事件的解释风格,这也是塑造乐观自我的核心落脚点,关键在于你在遭遇失败挫折时如何与自己对话。而这,也是ABCDE法则的主要功效。

1. 记录你的ABC

当我们遇到不好的事(Adversity)时,我们会不断想它,于是想法(Belief)便产生了,这些想法不会乖乖呆在那里,会变成习惯,也会引起后果(Consequence),而我们的所作所为就是这些想法引至的后果。

我们要做的,是辨认出不好的事、想法和后果之间的关系,留心观察这个ABC模式是如何在你每天的生活中运作的,并记录下来,不必求多,5个即可。

要记录你的ABC,最好的方法是写日记,将每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这会让你对许多平时没有留意的事“竖起耳朵”。但这个记录也要注意几点:

A(不好的事):尽量客观记录实际情况,专注事实,不要加上个人想法

B(想法):想法是对客观实际的解释,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里是你的“解释风格”发挥的战场,要注意把你的“想法”与“感觉”分开,因为“感觉”是属于第三部分“后果”;

C(想法):记录你所有的感觉与行为

举个例子:

A:你最好的朋友一天都没回你微信,电话也不接;

B:你的想法可以是永久、普遍、内在的,如“我总是有些自私,不替别人着想,总希望对方能马上给我回应”;也可以是暂时、特定、外在的,如“ta只是今天加班,有点忙”;

C:若你的想法是前者,你很可能一天都心情低落,而若是后者,你可能并未因此而不愉悦,继续度过一天。

2. 以DE应对ABC

记录完ABC后,接下来是DE,其中D是反驳(Disputation),E是激发(Energization)。

在记录的5个不好的事中,找出自己的消极想法,观察这些想法带来的后果,再猛烈“反驳”这些想法,体会自己成功应对悲观想法后所获得的“激发”,将这些都记录下来。

当你反驳想法时,尝试与其保持距离,它们不过是想法、念头,不一定是真实的,给自己一点时间去验证其是否正确。

如果想让自己反驳更令人信服,可以给反驳加上下面四个方面的信息。

a. 证据:证明想法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实际,问自己“这个想法证据在哪儿”

b. 其他可能性:事件的发生,通常由多个原因引起,将你的重点落在“暂时的、特定的、非人格化”的原因上

c. 暗示:有时不可避免会产生消极想法,对自己说“即使我的(消极)想法是对的,但这个想法是想暗示我什么吗?”

d. 用处:如果想法是真实的,它对我有用吗?如果没用,转移注意力;如果是真实的、有用的,问自己“这可以改变吗?如何改变?”

我是小结

悲观与乐观最大的区别在于解释风格的不同。同是遇到不好的事,悲观者将其解释为“永久的、普遍的、人格化的”,而乐观者将其归因为“暂时的、特定的、非人格化的”。

解释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悲观者也可以变得乐观,ABCDE法则作用也在于此,最关键的环节是DE,即反驳与激发。而要想自己的反驳更具信服力,可辅以证据、其他可能性、暗示和用处这四方面信息。

反驳过后,便是将你“加工后的想法”转变为行动的“激发”过程。

尽管乐观好处多多,但也不能盲目乐观,选择性乐观或是最佳选择。如何选择,则要看在该情况下失败的代价是什么。如果失败代价很高,那么就不应该乐观,反之,则应采用乐观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