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兴古代人物名录(3.南北朝)

 倚楼观身影 2022-05-20 发布于陕西

     长兴山水秀丽,地灵人杰,古往今来名人辈出,笔者尝试梳理长兴人物名录,并将与长兴有关的外地名人附录其中。本篇将选录南北朝宋、齐、梁、陈四朝的人物(由于陈朝由陈霸先开创基业,所以陈氏皇室子弟较多)。

   (前两篇请链接:长兴古代人物名录(1.建县之前)长兴古代人物名录(2.晋朝)       

南北朝长兴人物名录

(一)宋

殷景仁390440),陈郡长平人,侨寓长城县。刘宋时期曾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对历史上的宋文帝“元嘉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著有文集九卷,由《隋书·经籍志注》收录。《宋书》《南史》有其传,清朝顾沅所辑《古圣贤像传略》将殷景仁录入其中。

钱乐之(约390~约462),长城县人,南朝宋文帝时期的太史令,天文历法学家、乐律学家。《晋书·天文志》有钱乐之铸浑仪和小浑天的记载。

法愿414500),长城县人,南朝刘宋、萧齐时期的一代高僧,被宋、齐两朝所尊崇。

苏侃427479),字休烈,河北武邑人。“出身正员将军,补长城令”,《南齐书》有传记。

萧嶷444492),晋陵(江苏武进)人,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次子。曾任长城令。《南齐书》有传记。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二)齐

何敬叔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据《南史·卷二十七·文学·何思澄传》记载,何敬叔任长城令时为官清廉。

范岫440514),字懋宾,济阳考城人(今河南民权县)。在他做长城县令时,有梓木小巾箱一个,用了数十年,一直到后来担任朝廷高官,仍没有更换。《梁书》有《范岫传》。

吴均469521),故鄣县人,故宅在今天和平镇韦山村佛川寺附近。齐梁之际的文学家、史学家。他描写山水的散文自成一体,著有骈文名篇《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等,被称为“吴均体”,还有《续齐谐记》等文集传世,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至深。

图片

(三)梁

吴景晖(?~约525),长城县人。初为南齐东昏侯萧宝卷妃;后为梁武帝后妃,封为淑媛,系豫章郡王萧综母。

吴僧永故鄣县人,吴均子。据《石泉吴氏家谱》记载,娶梁武帝女儿安吉公主,为驸马都尉,后移居吕山定居。

图片

萧玉姈梁武帝女儿,封“长城公主”。女儿柳敬言嫁给了陈硕(陈霸先的侄子),并被陈宣帝封为皇后,陈后主为其所生。

庾沙弥(约478~?),颍川鄢陵人(今河南鄢陵县),其子为陈朝文学家庾持(508569)。《陈书·庾持传》记载:“父沙弥,梁长城令。”

江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江淹之子。南梁长城令。

张嵊483548),吴郡吴县(今苏州)人。南梁吴兴太守。侯景叛乱,张嵊起兵在城西戍山拒敌讨逆,兵败后被俘,不幸遇害。

到洽477527),彭城武源(今江苏邳州市)人,到仲举父。据说曾在长兴磨盘山北麓办士林馆,广收学生传授玄学,其地至今仍名“士林头”(存疑)。

到仲举517567),字德言。梁末任长城令时,与驻守家乡的陈蒨交往密切。陈蒨继位后,任命到仲举为侍中。至陈宣帝执政时被杀。《陈书》有《到仲举传》。

陈文赞长城县下箬里人。《陈书》云:陈武帝“追尊皇考曰景皇帝,庙号太祖;……癸未,尊景帝陵曰瑞陵”。陈霸先葬父母于城西五里之灵山,登基后追尊父亲为陈景帝,并封皇陵为“瑞陵”。

图片

钱仲方长城县画溪人。陈霸先岳父。(注:《钱氏宗谱》记载钱仲方女钱宝媛,嫁陈文赞为妻,当为谬误。)

图片

陈谈先(?—549),又名陈道谭,陈霸先长兄,陈文帝、宣帝之父。为南梁东宫直阁将军,侯景之乱时阵亡,归葬城西灵山。陈霸先登基后,追封始兴郡王。陈文帝继位后,封其陵为“明陵”。

陈休先(?—549),陈霸先三弟。卒于梁末,葬城西北雉山。陈霸先登基后,追封南康郡王。

(四)陈

陈霸先503559),长城县人。永定元年(557),建立陈朝,庙号陈高祖,谥号武皇帝,史称陈武帝。

钱皇后长城县画溪人。陈霸先元配,早卒,葬城北五里之陈墓山(今龙山街道龙山)。陈霸先登基后,追封为昭皇后,封其墓为嘉陵。

图片

钱道(始)字元德,长城县人。陈武帝时“充瑞陵令,兼长城令。”

钱道重长城县人。唐朝开国大将钱九陇祖父。南梁历官奉朝请、伏波将军、丰州刺史,封永世县侯,陈朝时任东衡州刺史。

钱道戢508570),长城县人。陈朝大将,陈霸先的姻亲。官散骑常侍、临海太守、衡州刺史、郢州刺史,封永安侯。《陈书》有传记。

章昭达517571),浙江德清人,陈朝名將。其成名之战就发生在长兴,协助后来的文帝陈蒨在长城县击退杜龛的进攻。

陈昙郎529556),陈霸先侄子,陈休先之子。袭南康郡王。绍泰二年(556),北齐与南梁和谈之时,陈霸先派出侄子作为人质,后在北齐遇害。

陈拟(?~560),陈霸先远房侄子,长城县人。曾跟随叔父陈霸先出征越南、讨伐侯景,立下战功。陈朝建立后,被封为永修县侯。《陈书》有其传。

沈君理】(约525573),字仲伦,吴兴人。其妻是陈武帝的女儿会稽公主,其女沈婺华是陈后主皇后。

陈昌537560),字敬业。陈霸先登基后,为唯一健在的儿子,其时作为人质在北周,故未封为太子。陈文帝继位后,立为衡阳献王,陈昌由北朝返回故国的途中,殁于长江。

陈蒨522566),又名昙蒨、荃菺,字子华,陈霸先长兄陈道谭之长子。永定三年(559)即帝位,庙号世祖,谥号文皇帝。陈文帝即位后,在城西为母建报德寺。

陈顼530582),陈道谭次子。太建元年(569)正月即位,陈朝第四位皇帝,庙号高宗,谥号宣皇帝。

钱贵妃长城县人。陈顼居乡里时所娶的原配夫人,陈顼登基后,封钱氏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柳敬言,为河东王陈叔献之母。

到郁(?~567),到仲举之子,娶陈文帝妹信义长公主。任黄门侍郎、宣城太守等职,陈宣帝即位后,与父亲同时遇害。但其子女因为是宣帝外甥而未受影响,其中第三女嫁于陈叔明。

陈详(?~564),陈霸先从孙。作为一名武将,追随武帝、文帝征战。《陈书》云“高祖东征杜龛,详别下安吉、原乡、故鄣三县”,即指他攻陷了与长城县邻近的安吉、故鄣、原乡三个县。

吴道天嘉(560566)中任长城令。陈文帝认为吴道有才干,命其监建报德寺。

慧巨字智洪,本姓钱,陈朝高僧。年十四出家,是陈文帝密友,陈宣帝即帝位后,慧巨又深受礼遇。当陈武帝故居舍宅为寺后,慧巨自请前往住持,陈宣帝命他兼“吴兴大僧正”,主管吴兴郡佛教事务。

谢夷吾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晋太傅谢安之裔孙。任长城令时,迁谢安墓到三鸦冈(今林城镇太傅村)。

陈慧纪】(?~约589),字元方,陈霸先从孙。隋灭陈之战时,与陈叔文一起降隋,后为隋朝仪同三司。

陈伯宗552570),陈蒨长子。天康元年(566)四月继位,光大二年(568)十一月废为临海王。

陈叔宝553604),陈顼长子。太建十四年(582)继位,祯明三年(589)亡国入隋,封“长城公”,史称“陈后主”。

陈伯茂551568),字郁之,陈文帝第二子。永定三年(559年)立为始兴郡王。

陈伯山(约551589),字静之,陈文帝第三子。天嘉元年(560)立为鄱阳王。

陈伯固555582),字牢之,陈文帝第五子。天嘉六年(565)立为新安郡王,太建初(569552)曾任吴兴郡太守。后因追随陈叔陵谋逆被诛杀。

陈伯恭字肃之,陈文帝第六子。天嘉六年(565)立为晋安王。曾任仆射、侍中等职。陈亡入关,于隋大业年间(605618),出任成州刺史、太常卿等职。

陈伯信(?~589),字孚之,陈文帝第七子。陈昌殁后无子,以陈伯信继嗣,天嘉二年(561)袭封衡阳王。陈朝灭亡时,与陈方庆一起遇难。

陈伯仁(?~约589),字寿之,陈文帝第八子。天嘉六年(565)立为庐陵王,官至侍中、国子祭酒。

陈伯义(?~589),字坚之,陈文帝第九子。天嘉六年(565)立为江夏王,官至侍中、金紫光禄大夫。

陈伯礼字用之,陈文帝第十子。天嘉六年(565)立为武陵王,官至吴兴太守。陈亡入关,于隋大业年间(605618),出任散骑侍郎、临洮(治所在今甘肃省岷县)太守。

陈伯智字策之,陈文帝第十二子。书法家,擅长草书,名重一时,传世作品有《习读贴》,收录于宋代《淳化阁贴》。

图片

【陈伯谋】(?~583),字深之,陈文帝第十三子。光大二年(568)立为桂阳王,官至侍中、吴兴太守、丹杨尹等职。

陈叔陵553582),字子嵩,陈宣帝第二子。太建元年(569)立为始兴王。后主继位后,因作乱被诛杀。

陈叔英(约554~?),字子烈,陈宣帝第三子。太建元年(569)立为豫章王。祯明三年(589),隋军进攻南京城时,他负责守卫京城,无奈之下向隋朝大将韩擒虎投降。陈亡入关,于隋大业(605618)中为涪陵太守。

陈叔坚(约554~?),字子成,陈宣帝第四子。太建元年(569)立为长沙王。陈亡入关,因避讳改名陈叔贤,被安置到西北边陲,开过酒馆。隋大业年间(605618)出任遂宁郡(今四川遂宁)太守。

陈叔卿字子弼,陈宣帝第五子。太建四年(572)立为建安王,曾任郢州刺史、湘州刺史、侍中、中书令、中书监等要职。陈亡入关,于隋大业(605618)年间任都官郎、上党通守等职。

陈叔献568580字子恭,陈宣帝第九子,母为钱贵妃。太建五年(573)立为河东王。

陈叔齐字子肃,陈宣帝第十一子。太建七年(575)立为新蔡王,曾任东扬州刺史、侍中、国子祭酒等要职。陈亡入关,于隋大业年间(605618)出任尚书主客郎。陈氏叔伯兄弟大多擅长文学,陈叔齐是其中的佼佼者。《陈书》云其“风彩明赡,博涉经史,善属文”,所著《籁纪》一文传世。

陈叔文字子才,陈宣帝第十二子。太建七年(575)立为晋熙王,先后任扬州、江州、湘州刺史。祯明三年(589),陈叔文在汉口与宗亲陈慧纪一起降隋。陈亡入关,陈氏子弟多被遣送至边关,唯有陈叔文被任命为宜州刺史。

陈叔彪字子华,陈宣帝第十三子。太建八年(576)立为淮南王。陈亡入关,在长安去世。

陈叔重字子厚,陈宣帝第十四子。至德元年(583),承袭始兴王。陈亡入关,于隋大业(605618)中任太府少卿一职。

陈叔俨(约572~约589),字子思,陈宣帝第十五子。太建十四年(582)立为寻阳王。

陈叔慎572589),字子敬,陈宣帝第十六子。祯明元年(587)任湘州刺史,在隋灭陈之战中,陈氏子弟唯有他在湘州殊死抵抗,最后因兵败而被杀于汉口。

陈叔雄字子猛,陈宣帝第十八子。太建十四年(582)立为巴山王。祯明三年(589)陈亡入隋,在长安去世。

陈叔虞字子安,陈宣帝第十九子。太建十四年(582)立为武昌王。陈亡入关,于隋大业年间(605618)为高苑(县治在今山东高青县)令。

陈叔平字子康,陈宣帝第二十子。至德元年(583)立为湘东王。陈亡入关,于隋大业年间(605618)为胡苏(今山东省宁津县)令。

陈叔敖字子仁,陈宣帝第二十一子。至德元年(583)立为临贺王。陈亡入关,因妹妹宁远公主进入隋文帝杨坚后宫,受到优渥,并于隋大业年间(605618)初拜仪同三司。

陈叔宣字子通,陈宣帝第二十二子。至德元年(583)立为阳山王。陈亡入关,于隋大业(605618)中为泾城令。

陈叔穆字子和,陈宣帝第二十三子。至德元年(583)立为西阳王。陈亡入隋后,在长安去世。

陈叔俭(?~589),字子约,陈宣帝第二十四子。至德元年(583)立为南安王。陈亡入隋后,在长安去世。

陈叔澄字子泉,陈宣帝第二十五子。至德元年(583)立为南郡王。陈亡入关,于隋大业(605618)中为灵武令(今属宁夏)。

陈叔兴573607),字子惟,陈宣帝第二十六子,与陈叔敖、宁远公主为同胞兄弟姐妹。至德元年(583年)立为沅陵王,夫人为遂安长公主之女。

陈叔韶(?~589),字子钦,陈宣帝第二十七子。至德元年(583)立为岳山王。陈亡入隋后,在长安去世。

陈叔纯字子共,陈宣帝第二十八子。至德元年(583)立为新兴王。陈亡入关,于隋大业年间(605618)为河北令(疑为今山西芮城县)。

陈叔谟字子轨,陈宣帝第二十九子。至德四年(586)立为巴东王。陈亡入关,于隋大业年间(605618)任岍阳令(今陕西千阳县内)。

陈叔显字子明,陈宣帝第三十子。至德四年(586)立为临江王。陈亡入关,于隋大业年间(605618)任鹑觚令(今陕西长武县一带和甘肃灵台县邵寨镇一带)。

陈叔坦字子开,陈宣帝第三十一子。至德四年(586)立为新会王。陈亡入关,于隋大业年间(605618)任涉县令(今河北邯郸市涉县)。

陈叔隆字子远,陈宣帝第三十二子。至德四年(586)立为新宁王。陈亡入隋后,在长安去世。

陈叔荣577612),字子茂(《陈书》云“子彻”),陈宣帝第三十三子。祯明二年(588)立为新昌王。陈亡入关,大业二年(606)出任内黄(今河南安阳市内黄县)令,大业八年(612)卒于任上,葬河南邙山。

陈叔匡字子偌,陈宣帝第三十四子。祯明二年(588)立为太原王。陈亡入关,于隋大业年间(605618)任寿光令。

(注:陈叔匡是最后一位封王的陈朝第三世王子。他下面还有八个弟弟,因为年龄较小,未等到封王,陈朝就灭亡了,本文略过。)

徐综长城县忻湖里人,娶陈朝永嘉公主,为驸马都尉。曾任陈稜威将军、始安太守、吴兴太守等职。隋亡入关。

钱文强(彊)钱九陇父。陈羽林监、巴州刺史。随吴明彻征战,兵败彭城。

    【陈胤572~?),字承业,陈叔宝长子。曾封为太子,祯明二年(588)改立为吴兴王。

陈深572~?)字承源。陈叔宝第四子。至德二年(584)封始安王,祯明二年(588)因母亲张丽华受宠改为皇太子。陈亡入关后,曾被隋炀帝任命为枹罕郡太守(今甘肃临夏附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