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终究会明白,人走到最后,只有这两个“归途”,再无出路

 舒山有鹿 2022-05-20 发布于湖南

菜美味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01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没有回头路了,余生只剩下“归途”。

就像沙漏一般,沙子从沙漏的上部一直流下来,等这些沙子全部流完了,那我们就离归去不远了。要知道,人这一生,就是一个巨大的沙漏。

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最后的结果,可每个人都在时光的推动下缓缓地向前。因为他们知道,此生只能向前走,而不能往后退。

记得在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觉得,时光无限,青春无限,日子无限,人生无限。未来,皆在我们的掌握当中。

于时光前,年轻的我们朝气蓬勃。

可当我们上了一定的年纪,那我们就会明白,所有的时光,所有的青春,所有的日子,都是短暂的,而并非是长久的。也许,我们一眨眼,就老了。

于时光前,逐渐老去的我们愈发唏嘘感叹。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只是悲叹我们的一生不过弹指一挥间,而羡慕长江永无止境。也许,这短暂人生的归途,不过是这两点。

母亲节最美的唐代诗词四首,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02

人生最后的归途,是“自我审判”。

曾仕强教授说过这么一个观点,每个人走到了最后一步,都会进行“自我审判”。

这所谓的“自我审判”,就是我们回首自己的这一生,审视这一生的所作所为,到底有没有遗憾,有没有对得起天地良心。

头脑中的记忆,就跟放电影一样,出现在我们的脑海当中。哪怕是那些早已遗忘的人与事儿,也统统记起来了,特别清晰。

对于这一刻的感受,我们称之为人生的顿悟。

在《水浒传》当中,花和尚鲁智深在钱塘江旁的一座寺院中圆寂。而在圆寂之前,他回想起了自己的一生,一下子就开悟了。

有这么一首诗:“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鲁智深的一生,其实都在打打杀杀中度过。如今才发现,自己逐渐摆脱了世俗名利。钱塘江上的潮水涌动不息,原来今日之我才是真正的我。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顿悟。因为人老了,经历得多了,自然就看开了,看透了,对很多事儿都不在乎了。如此,人不就找到真正的归途了吗?

要知道,归途,不在何处,永远都在自己的心中。

人老了,跟这几个人告别后,那你的人生就只剩 归途 了

03

人生最后的归途,不过是“知足淡然”。

杨绛先生说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人这一生,说一千,道一万,也不过是为了好好地活一场罢了。而活好这一生的根本,就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尘世间的众生,总会为了别人的看法而纠结,总会为了生活琐事而烦恼。这,真的有必要吗?没必要。

我们活在这个世上,本就是匆匆忙忙的过客而已。况且,自己的人生只由自己负责,自己的世界也只跟自己有关。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为了某些事儿而惴惴不安呢?

为了生死而不安,没必要。因为生死终究会来到我们的身边;为了俗世的名利而不安,没必要。因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钱财名利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了不起的,永远都不是物质,而是我们的心。所谓“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对于人生最后的归途,保持内心的淡然和满足就好,不计较,不比较,不恐惧,不痴迷,不贪恋。如此,才是人最大的顿悟。

爷爷,老,牧羊犬,电梯,草,牧草,性质

04

写到最后

谈到这里,相信很多人会说,既然人生只剩归途,那我们是不是就不用奋斗了呢?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结局,也就是知道了自己最终的“果”。可是,这过程的“因”,则需要我们慢慢地体会。

如果说人生是一棵大树,那我们所经历的过程,不过是狂风暴雨下的苦恨交织罢了;如果人生是一片大海,那如同小舟的我们,就只能拼命地驶向自己的心之彼岸。

能够承受这般痛苦,能够心想事成,这固然是好事。可如果无法实现,问题也不大。因为这就是李叔同圆寂前,所说的“悲欣交集”的一生。

悲,是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而欣,则是我们在过程中,体会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知道它本身的“酸甜苦辣咸”,内心满足不已。

人老了,跟这几个人告别后,那你的人生就只剩 归途 了

体验过,品尝过,经历过,完成自己的使命,做好此生的任务,那我们就离“归途”很近了。

别害怕归途,别恐惧余生。要坚信,一切,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文/舒山有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