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多次谈论驾御车马与治理天下的关系,弟子颜回也对此有过论述。孔子强调,内在品质是为政者最为重要的素养。 孔子说:“千里马不应该过分地看重它外在的气力,而是应该看重它内在的品质。”郑玄注:“骥,古之善马。德者,调良之谓。”“善马”,不仅仅体力充沛、能日行千里,而且还是良马。所以,“骥”是指日行千里的良马,常用来比喻杰出的人才。“德”指具备良好的品德。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就需要加以训练调教。“调良”就是通过调教修炼养成善良的品德。孔子以物喻人,意在强调要全面加强品德教育,增强人的自我修养。千里马之所以被称为千里马,并不是因其有日行千里的耐受能力而了不起,而是因为具有驯良、善良的品德而受称。钱穆先生说:“所以称骥,非以其力能行远,乃以其德性调良,与人意相和协。人之才德兼者,其所称必在德。然亦无无才之德。不能行远,终是弩马;性虽调良,不获骥称。”南怀瑾《论语别裁》:“良马如遇主人坠鞍,它立刻站住,等主人起来,绝不会践踏到主人或拖着主人跑。如果肚带没有系紧,马鞍不安全,就是骑上去了,它也不走,用鞭子打它也不走。又如老马识途等等,都是良马的德性。”有的马虽然可以日行千里,却品性彪悍刚烈。人想骑上去,它却尥蹶踢人、打滚擦墙;人骑上去后,让其往东,它却往西;一旦飞奔起来,往往会把人颠下马背,甚至使人堕地而死。人若如此,后果不堪设想。识人用人,要求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无德无才,顶多是个废品。有才无德,则是危险品。有德无才,虽是次品,却不至于危险重重。何况只要有德,则一定会努力学习、慢慢进步而终会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