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稹这首诗,让人明白了,没有谁是靠得住的

 hwzhuwei 2022-05-20 发布于江苏

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精美的配图

文章图片1

元稹,一个除了他自己,没人能读得懂他的人。

你说他坏,倒也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亦不曾想过要坑谁;

你说他好,他处处挑事,从不安生,甚至不惜舍弃朋友;

你说他蠢,他是一个天才投机者,不然也不会爬到宰相的位置;

你说他聪明,每次他都能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塌糊涂。

所以,元稹是一个复杂的人,可以说是一个人、人性中天使与恶魔共存的标本。

实际上像元稹这种人,在生活中是非常多见的,所以如果你身在职场,那这篇文章推荐你认真看看。

文章图片2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句话用在元稹身上,再合适不过。

15岁时,元稹就考取了功名,以明两经擢第,这在整个唐朝都是少见的。纵然王维少年时曾叱咤长安城,也是21岁才中进士,孟郊46岁考取功名后,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明经及第以后,元稹并没有获封,有整整6年时间都在闲居,那个时候他很穷,渴望名利。小的时候,因父亲早逝,他和母亲就过着困苦的日子,没钱读书,他便受教于母亲,极其刻苦。

贞元十五年,21岁的元稹在蒲州,初仕河中府,当时驻军骚乱,蒲州不宁,幸得当地望族崔家相助,才得以保母亲平安,之后,元稹便与崔家女双文相恋。

崔双文即崔莺莺,为《西厢记》、《莺莺传》中的原型,而元稹即为张生,后面的情节不说大家也都知道,总之又是一个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

文章图片3

贞元十八年,24岁的元稹再次参加贡举,次年与白居易同登科,入秘书省任校书郎。元白也就是这个时候起,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可以说是生死之交,因为元稹的墓志铭就是白居易亲自撰写的。

登科以后,元稹深深意识到自己出身微寒,若要向上爬,必须得攀附高门,于是他抛弃了给他盘缠进京赶考的崔莺莺,娶了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女韦丛。

相比于白居易,元稹是真的渣,白居易为了等初恋湘灵,37岁才结婚,整整等了18年。

但是,元稹很快就升官了。三年后,唐宪宗元和元年,元白再次一起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同登科者为18人,元稹是第一名。

这是他第一次尝到了“权力”的甜头。

文章图片4

授左拾遗后,元稹迅速地判断出了朝廷内的局势,旗帜鲜明地站队裴度,屡屡上疏谈论政务,很快就得到了宪宗的赏识。

要知道,805年的唐朝,正在酝酿一场风暴,王叔文称相,推动“永贞改革”,柳宗元、刘禹锡为首脑人物,可是前后180天左右就失败了,于是王叔文被罢相,柳宗元、刘禹锡等纷纷便被贬为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而王叔文上台前,曾拉拢过武元衡与裴度,被拒绝后,便成了死敌,这其中利害关系,一梳理就很清楚。实际上,白居易与武元衡早早就有诗词唱和,关系非同一般。

但是,元稹因为锋芒太露,很快就被贬了官,去了河南当县尉。

三年后,元稹被提拔为监察御史,依然是雷霆手段,大胆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许多冤案。在这一点上,你必须敬佩元稹,在他做地方官的时候,百姓口碑都非常好,是个能干事的人。

于是,他又得罪人了,很快就被安排到东都洛阳,那是个养老的地方。

文章图片5

最让他难过的是,这一年他的妻子韦丛也过世了,伤心不已的元稹写下了悼亡诗《遣悲怀三首》。

但其实,在他妻子过世前,他还在与四大才女中的薛涛恋爱,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薛涛与武元衡之间,也曾是恋人关系。

即便被打压,元稹也没有屈服,依然上书弹劾河南尹房式(开国重臣房玄龄之后),所以被召回京,仅做罚俸处理,实际上马上就要升官了。

可是,不安分的元稹在回归途中,在驿馆偶遇宦官仇士良、刘士元等人,可能他觉得自己行了,于是非要争上房住,却遭到仇士良的漫骂,刘士元更是上前用马鞭抽打元稹。

最终,唐宪宗便以“元稹轻树威,失宪臣体”为由,把元稹贬去江陵,这一去就是10年整。

文章图片6

有一说一,此时年轻气盛的元稹,真的是个负责任的官,傲也傲了点,但文人的骨气还是有的。

但人要改变,一场变故就足够了。

江陵10年后,磨去了元稹身上的锐气,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正月,三十七岁的元稹奉诏回朝,因赠诗刘禹锡、柳宗元再度被贬通州。

刘禹锡、柳宗元被贬司马后,也是这一年回朝的,当时因刘禹锡作诗《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讽刺新贵而又遭贬,元稹属于受牵连。

当然,这也是元稹自找的。

柳宗元、刘禹锡在立场上来说,是站在武元衡和裴度对立面的,当初元稹示好裴度,立场那么鲜明,如今又主动向刘禹锡、柳宗元投递橄榄枝,不被贬才怪。

文章图片7

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时元稹给白居易写了一首诗,题为《酬白乐天杏花园》:

刘郎不用闲惆怅,且作花间共醉人。

算得贞元旧朝士,几人同见太和春。

这首诗是相当有意思的,足以见此时的元稹已经开始“黑化”,心性不再像以前那么单纯,或者说很复杂。

“刘郎不用闲惆怅”中的刘郎指的就是刘禹锡,他在给白居易的诗中提刘禹锡,自然是别有用心,还说:贞元旧士(八司马)没有几个能善终,就别为他们操心了。

他明知道,刘禹锡与白居易也交好,同时白居易与武元衡、裴度关系甚笃,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永贞革新”失败后,顺宗禅位,唐宪宗李纯能登基,与武元衡、裴度有莫大关系。

这首诗一出,等于把白居易也拉入了这趟浑水里,甚至是在向人表达:我向刘禹锡、柳宗元示好被贬,那白居易不也是在同情刘禹锡呢吗?

至少,白居易在这个夹缝中,会变得很艰难,所以白居易在武元衡被暗杀后不久,也被诬陷贬去了江州。

难得白居易把他当一辈子的好友来相处,元稹这首诗确实有些“阴暗”。

文章图片8

可能元稹心里也过意不去,于是达到通州后,又连作了四首诗给白居易,即《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白居易回《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在交朋友这件事上,白居易确实要比元稹更加靠谱。

通州4年后,元稹回京,攀上了令狐楚,不久后唐穆宗即位,元稹授祠部郎中、知制诰,几个月后又迅速被擢为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

在懂得“投机”这件事上,元稹确实很强。

可是升官后,你好好做事就完了,他偏不,又一次因李宗闵之事陷入党争,并埋下祸患。

元和十六年,元稹与裴度先后为相,这期间元稹政绩依然卓越,干了很多大事,但是此时裴度正在征西,平镇州之乱。

而元稹勾结穆宗身边的近侍,谋求充任宰相,裴度忍无可忍,在军中相继上呈三个奏章,于是唐穆宗为了平息事端,将元、裴二人各自降免。

文章图片9

从这里更可以看出,元稹是善权谋的,当时令狐楚曾拥簇皇甫镈,与李逢吉一起构陷过裴度,而实际上裴度与元稹真的无冤无仇,他被贬官时,武元衡还没有被暗杀。要把这仇记在裴度头上,确实有些冤枉裴度,而刘禹锡、柳宗元则看得清楚,所以后来交好裴度,得到裴度的保护后,才得以回京。

此间事了之后,元稹再次被贬,直到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才回朝,出任尚书左丞,身居要职。按理说,已经50岁的元稹,又那么善谋术,该安分一点了,可新官上任,他又恢复了当初的锐气,整顿官员,肃清吏治。

然而他口碑太差,且口无遮拦,很快又被刚刚上位的李宗闵排挤,被贬为武昌军节度使,至此仕途生涯彻底结束。

大和五年(公元831年)7月23日,元稹暴病,起伏不定的一生落下了帷幕。

纵观元稹的生平,并无大恶,且为官清廉正直,这是中唐时期很多官员都不及的。可能是因为穷苦出身吧,恨不得抓住每一次向上爬的机会,不惜损害朋友关系,比如白居易、刘禹锡都是裴度的座上宾,趁机排挤裴度上位这事,确实说不过去。

所以,后人对元稹的评价,无论是在感情上,还是为人上,名声都不是特别好。值得赞誉的是,元稹的诗造诣颇深,有很多经典之作,比如那首耳熟能详的《离思五首·其二》: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