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高宗赵构,草法出规入矩,从不敢鬼画符,书法不输于其父徽宗赵佶

 零壹贰012 2022-05-20 发布于湖北

图片

▲宋高宗赵构

赵构(1107-1187),字德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河北涿县人。15岁封为康王,北宋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攻陷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徽、钦二帝做了俘虏,北宋灭。其时,康王赵构正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拥兵万人在外。宋旧将臣便拥戴他为皇帝。翌年,21岁的康王赵构在应天府(河南商丘,当时称南京)正式即帝位,改元建炎,史称“南宋”。

图片

后世“泥马渡康王”画作。在北宋末年,金兵兵临开封城,宋钦宗求和,金兵要求赔款、割让土地,并派宰相或者亲王作为人质,于是康王赵构受命前往,在北上的路途上,康王半途逃脱,逃到当地一座供奉崔府君的苗里,睡到半夜,有神人托梦说金兵已至,赶紧离开,康王往门外一看,果然金兵马上就要到了,正好此时,门前有一匹马,于是骑上马逃炮,这匹马带他渡过了黄河后,立马化作一尊泥塑的马,于是就有了泥马渡康王的故事。

《宋史》虽将宋高宗与夏少康、周宣王、汉光武、晋元帝、唐肃宗并列为“中兴六君”,对高宗的处境寄予同情。但对其牺牲岳飞,与金议和,则总结为:“恬堕猥懦,坐失事机……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卒不免于来世之诮,悲夫!”

图片

▲赵构《跋曹娥诔墨迹》行楷 辽宁省博物馆藏

赵构作为一代君主,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自谓:“顷自束发,即喜揽笔作字,虽屡易典型,而心所嗜者固有在矣。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其书法初学黄庭坚,继学米芾,后专意王羲之、智永,又辅以六朝风骨,遂自成家。其曾云:“余自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或萧散,或枯瘦,或遒劲而不回,或秀异而特立,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于取舍,至若《褉帖》则测之益深,拟之益严,姿态横生,莫造其源,详观点画,以至成诵,不少去怀也。”

图片

▲赵构《七绝天山诗》纨扇 草书 绢本 23.3 x 24.3cm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院藏

与其父宋徽宗一样是误生于帝王家的文人,书法以外的领域宋高宗确实乏善可陈,但其书法确有可观之处,丝毫不输宋徽宗。今日不妨暂且搁置其政治上的争议,来欣赏高宗的书法。

图片

▲赵构 《佛顶光明塔碑》(拓本) 日本宫内厅藏

《佛顶光明塔碑》为绍兴三年高宗赐浙江广利寺净昙法师之诏勅上石,高宗时年二十七岁,其字无论结体笔法全出自黄庭坚,唯笔势之开合与行气之侵让错落犹未及黄书之老辣淋漓。

图片

▲赵构楷书《徽宗文集序》(局部)纸本 纵27.4厘米 横(全长)137.0厘米 日本文化厅藏

这是赵构为其父宋徽宗文集写序时所撰。现徽宗文集已散失,而仅剩此序文,该序文卷首亦有缺失。专家推测,该作品为1154年,高宗48岁时所书。

图片

▲赵构《赐岳飞批剳卷》行书 绍兴十一(1141)年 台北兰千山馆藏

图片

▲赵构《赐岳飞手敕》 纸本 行楷 36.7×67.5cm 绍兴七(1137)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赐岳飞手敕》无论从整体的布局上,还是从笔法的意态上,均具王羲之《兰亭序》的神韵和智永的特色,并能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家的风貌,显示出“秀异而独立”、精彩润朗的艺术风格。

图片

图片

释文:卿盛秋之际,提兵按边,风霜已寒,征驭良苦。如是别有事宜,可密奏来朝廷。以淮西军叛之后,每加过虑,长江上流一带,缓急之际,全藉卿军照管。可更戒饬所留军马,训练整齐,常若寇至,蕲阳江州两处水军,亦宜遣发,以防意外。如卿体国,岂待多言。

图片

▲ 赵构 跋王献之《鸭头丸帖》卷 此卷现藏上海博物馆

《鸭头丸帖跋》与《赐岳飞批札敕》,虽一为楷一为行,然皆勾划用心,极有作意,为初期习王风格,二书结体皆紧,横划尖起顿收,竖划起笔露锋,撇划收尾稍顿,捺笔拖长,显示出一定的书写习惯,为极力求工之作。

图片

▲赵构《暮春三月诗帖》 27.1 x 48.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此幅墨迹是宋高宗以楷书书写杜甫的七言律诗(即事),又名《暮春三月诗帖》。此诗帖以中锋书写,通幅看来章法疏朗,字体匀称、圆润,墨色统一,令人看来赏心悦目。杜甫这首七律的意境如画,高宗笔墨洗链,二者可说是相得益彰。诗后并附有董其昌题跋,原来还有元代赵孟頫为此诗作的图,可惜已被人裁去。

图片

▲赵构《真草书养生论卷》 纸本 ,25.1cm,横63.6cm, 上海博物馆藏

《养生论》卷是存世的赵构精品力作之一。从形式上看,与智永《真草千字文》如出一辙,真书与草书间夹排列,互为映照,有序的排列充溢着一种匀整平和之美。

赵构此篇《养生论》,完全承传了“二王”一脉的书风,用笔润媚圆和,精奥纯正,丰腴圆润不失清逸之气,温柔妍婉颇具清和流宕之像。结字疏朗秀整,真书工稳而韵意萦绕,草书流动而意态冲和,真所谓“禊帖嫡宗”。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赵构临《兰亭序》

南宋 赵构章草《洛神赋卷》

图片

图片

图片

赵构《洛神赋卷》绢本,纵27.3厘米,横277.8厘米,藏辽宁省博物馆。
【释文】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赵构《洛神赋卷》未署年款,但卷末署“德寿殿书”款,钤“德寿殿御书宝”朱文印,可知是赵构做太上皇后所作,是其成熟期的作品。
赵构《洛神赋卷》,草法出规入矩,运笔沉着浑厚,飞动流畅, 虽是草书,但字字独立,字与字变化很多,字法熟练生动,提按转折无不如意,虽字与字之间无引带,仍然呈现了一气呵成、流畅自如,显示其深的书法造诣。处帝王之尊,颇具神韵。
赵构(1107-1187年),即宋高宗,书法家。宋徽宗赵佶之子,工正、行、草书。少即喜搅笔作字。笔法端雅淳厚、涵泳俊秀,盖以得力于智永为多,又尝深究本朝黄庭坚书,亦颇能得其神髓。

局部高清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