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常享受采耳,真正好吗?

 为什么73 2022-05-20 发布于北京

原创 佰草风华 老板来碗独参汤 2022-05-20 12:00 发表于山西

注意,

前方内容可能引起不适,

请做好心理准备——

图片
图片

耳屎,学名耵聍,是位于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内,耵聍腺分泌的淡黄色分泌物,包含着来自一两千个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还混合了灰尘和皮屑。

它能够润滑保湿,防止耳道过于干燥;能滋润耳道皮肤的细毛,将灰尘、水滴等外界异物拒之耳外;还能防噪,缓冲传入耳中的强声波。

还有研究人员对耳屎的抗菌功能做了检测,发现耳屎对大肠杆菌、链球菌等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甚至有杀灭效果。

图片
图片

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通常呈薄片状,而部分状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一般黄种人干耳较多,白种人和黑人则油耳较多。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耵聍形成后,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会自然排出体外,不会堵住耳道。

若耵聍逐渐凝聚成团,阻塞于外耳道内,则形成耵聍栓塞,影响听力,有时还会刺激外耳道,使耳道发痒。

栓塞完全阻塞外耳道时,可有耳痛、耳闭塞感及听力下降;耵聍压迫鼓膜时,可引起耳鸣或眩晕;若刺激外耳道后壁迷走神经耳支,可引起反射性咳嗽;如果水进入外耳道,可造成耵聍膨胀,使症状加重。

因此,为了不让耵聍充满我们的耳道,人类对掏耳屎便有种特别的执着。

图片
图片

将大块耳屎掏出来的时候,成就感不亚于徒手挖宝藏。

但是这样掏耳朵真的安全吗?

有的人可能会听说,经常掏耳会导致耳聋,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

正常情况下挖耳屎导致耳聋的可能性较小,适度掏耳可帮助耳屎排出,但过度掏耳害处多多。

轻则因摩擦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发炎,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反而会增多。重则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影响张口和咀嚼,甚至刺破耳膜,使听力减退甚至丧失。

过度掏耳朵还可能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利于细菌生长,导致耳道奇痒、流黄水;还可能刺激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层增殖,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

同时,若因掏耳工具不干净,导致霉菌进入外耳道,会使耳道奇痒难忍,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更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

因此,掏耳朵一定要慎重,掏还是不掏,让耳朵自己做主!

图片
图片

如果耳朵实在痒,可以用手指在耳洞口轻挠两下,或者用干净不尖锐的掏耳工具轻轻刮出耳屎不要过于深入

使用不正确的掏耳方式和工具(例如棉签),可能会把耳屎推向外耳道深处,更容易导致耵聍栓塞。

如果出现瘙痒难耐的情况,应及时去找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就诊!

END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