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索沃600年恩怨:塞族人的发源地,阿族人却越过越穷

 小手空空 2022-05-20 发布于北京

1370年,奥斯曼军队抵达巴尔干半岛的加里波利,准备以此当跳板入侵北马其顿直抵塞尔维亚。然而,一个塞族青年却带着散兵游勇屡次击退土耳其人的进攻,直接把濒临解体的塞尔维亚王国再度统一,这个青年就是塞族人顶礼膜拜的“沙皇”拉扎尔。

《南斯拉夫人》一书是这么评价拉扎尔的: 民族英雄不仅仅是擅长驰骋沙场,更重要的是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与贡献,巴尔干半岛只有拉扎尔一人能当此殊荣。

拉扎尔是塞族人的民族英雄,同时也被塞族东正教视为“圣人”,不仅致力改善民生,还划出大量土地修缮教堂和修道院,在塞尔维亚的地位相当于古代中国的秦皇汉武。

12世纪初,拜占庭帝国曾短暂占领科索沃,带来了伊斯兰文化以及邻近的阿尔巴尼亚人,但随着塞尔维亚王国的强盛,这些阿族人逐渐被同化接受塞族语言、文化和习俗。

为方便治理,土耳其人推行伊斯兰文化使阿族人成为“自己人”,科索沃从此成为阿族人的第二大聚集区。

二战时南斯拉夫被轴心国瓜分,好不容易占据主体数量的塞族人不得不再次逃离科索沃,而阿族人却欢欣雀跃的开城迎接意大利军队,直到战后重新归属南联盟。

此后,不仅塞尔维亚境内的阿族人全部涌入科索沃,就连阿尔巴尼亚也暗中往科索沃移民,逐渐壮大后双方爆发多次冲突,直至联合国介入才停战。而在此期间,阿族人驱离了科索沃95%的塞族人,并设立了大量隔离网隔绝双方来往。

如今,科索沃表面看似平静,但内里却始终风起云涌,被誉为塞族人发源地、由拉扎尔一手修建而起的米特罗维察市,属于塞族的只有一半,南岸聚居着4万多阿族人,北岸则居住着1万多塞族人,双方的唯一通道是一座桥。

原来,塞阿两族仍在相互排斥,不管是经商还是购物休闲,好在对外国游客(北岸不喜土耳其、阿尔巴尼亚游客)颇为友善,不开车的话可以大摇大摆的走过去,没有安全顾虑。

如此艰难仍不放弃,塞族人为什么这么执着?林雅娜说:科索沃现存的教堂和修道院不仅仅是保护建筑,还代表着塞族人的民族精神。而这,也是科索沃持续600年恩怨仍无法化解的主要原因。

2004年,阿族人挨个公寓楼的搜索塞族人,大肆劫掠财物后暴力驱逐,使得4.5万塞族人不得不逃离科索沃,如今,只有不到一百个塞族人在这座城市公开身份的活着。

在前往普里兹伦镇的路上,我看到很多阿族人在田间收获土豆,其中一名年轻人告诉我:科索沃极度缺水,农业种植只能以抗旱作物为主,比如谷物、土豆、南瓜和葡萄等等,但出口价格逐年降低,而大部分粮食都从塞尔维亚进口,进口价格却一年比一年高。

所以,科索沃阿族人的人均GDP至今仍是欧洲最低,2020年预估仅4649美元,名副其实的越过越穷。

在联合国公布的数据中,科索沃失业率高达28%,人均产值仅欧盟平均水平的30%,支撑科索沃经济的除了有限的农产品出口外,国外汇款是其中一个大项,数十万科索沃阿族人跑到中欧工作,汇回的款项占科索沃总产值的15%。除此之外就是旅游业,主要是阿尔巴尼亚游客,每年约80-100万人次。

临走时,林雅娜问了我一个问题:中国游客是更喜欢去科索沃旅游还是塞尔维亚呢?

发布于:天津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