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建筑减隔震行业现状及竞争:优质成长赛道 市场参与者少

 观研天下 2022-05-20 发布于湖南

减隔震是指通过隔震器将基础和上部结构隔离(隔震)或通过阻尼器等消能设备(减震)以降低地震作用的技术,狭义的减隔震主要指建筑领域。采用减隔震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传导至建筑物的地震能量,比传统抗震技术的直接抵抗优势较大,并且有效减轻建筑本身承受的地震能量,如建筑减震可以降低地震作用的20%-30%,建筑隔震技术可以降低地震作用的50%-80%

传统抗震、建筑减震、建筑隔震技术对比

项目

传统抗震

建筑减震技术

建筑隔震技术

抗震原理

增加钢筋、混泥土、钢结构等建筑材料的用量来增强建筑结构构件的强度,以刚克刚以实现抵抗地震

在建筑物的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预埋件)设置耗能装置,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性(或黏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

在建筑物的基础或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装置(由隔震器、阻尼装置等组成),形成隔震层,隔离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减少输入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同时延长上部结构的自振周期,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

抗震立足点

立足于

立足于

立足于

抗震效果

以结构件本身的损坏承受地震作用

降低地震作用的20%-30%

降低地震作用的50%-80%

应用范围

应用范围广,可用于抗地震、抗风振

应用范围广,可用于抗地震、抗风振

主要用于抗地震

安全储备

-

安全储备小,震后仍需修复后才能使用

安全储备大,震后建筑物不维修或简单维修即可恢复使用

代表产品

-

消能阻尼器

隔震橡胶支座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建筑减隔震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是个地震多发国家。据中国地震信息网统计,我国大陆7级以上的地震占全球大陆7级以上地震的1/3,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的1/2;有41%的国土、一半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及7度以上地区,6度及6度以上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9%,全国30个省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strong>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建筑减隔震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

国内外重大地震死亡人数对比

国家

中国

伊朗

巴基斯坦

美国

日本

日本

地震

2008年汶川地震

2003年伊朗巴姆地震

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

1989年美国加州洛马普里埃塔地震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

震级

8.0

8.6

7.8

7.1

7.3

9.0

死亡人数

6.9万人

3.1万人

3.9万人

63

6500

1.6万人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建筑减隔震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

因此,2019年,国家对医院、学校等建筑场所采用隔震减震技术的强制性不断凸显。例如,201910月,国家司法部完成了《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征集工作,其中明确规定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等公共建筑应当采用隔震减震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不丧失建筑功能。现阶段,仅剩国常会审议通过,该项立法有望年内落地。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相关立法进程

时间

相关部门

立法进程

2018/2/1

住房城乡建设部

发布《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截止时间201832

2019/5/11

国务院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将《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纳入国务院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

2019/10/8

司法部

发布《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时间截止20191022

2020/4/8

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

发布《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202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建司局函质[2020]10号),公布的该司2020年工作要点五、(一)完善抗震管理法规制度中提出加快推进《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立法进程,做好条例宣贯工作

2020/6/26

国务院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2020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将《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纳入国务院2020年立法工作计划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建筑减隔震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

同时,在国家政策催化下,我国建筑减隔震行业处于成长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属于典型的朝阳产业。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建筑减隔震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2017年,全国累计已建成隔震房屋建筑工程为4295栋,累计已建成减震房屋建筑工程为824栋,累计已建成减、隔震房屋建筑工程为5119栋;截止2019年第三季度,国内已累计建成近7000栋减隔震建筑,约为2014年的2.5倍。其中,云南省已成为国内减隔震技术推广应用的代表地区,在建筑隔减震建设数量上位居全国前列。

2017年底全国减、隔震房屋建筑工程情况

地区

累计已建成减震建筑

累计已建成隔震建筑

2017年新开工减震建筑

2017年新开工隔震

建筑减震建筑小计

隔震建筑小计

减震建筑占比(%

隔震建筑占比(%

北京

0

0

0

43

0

43

0.00

0.75

天津

4

1

7

1

11

2

0.77

0.03

上海

0

0

0

0

0

0

0.00

0.00

重庆

0

0

0

0

0

0

0.00

0.00

河北

9

10

1

6

10

16

0.70

0.28

山西

84

162

27

31

111

193

7.76

3.37

内蒙古

0

1

1

1

1

2

0.07

0.03

黑龙江

0

0

0

0

0

0

0.00

0.00

吉林

0

0

0

0

0

0

0.00

0.00

辽宁

0

0

0

0

0

0

0.00

0.00

山东

8

79

5

82

13

161

0.91

2.81

江苏

75

25

0

0

75

25

5.24

0.44

安徽

0

0

0

0

0

0

0.00

0.00

浙江

1

1

1

1

2

2

0.14

0.03

福建

0

0

0

0

0

0

0.00

0.00

江西

0

0

0

0

0

0

0.00

0.00

河南

30

12

0

0

30

12

2.10

0.21

湖北

0

0

0

0

0

0

0.00

0.00

湖南

0

1

0

0

0

1

0.00

0.02

广东

15

16

3

0

18

16

1.26

0.28

广西

1

0

0

0

1

0

0.07

0.00

海南

38

75

24

22

62

97

4.34

1.69

云南

374

3,175

437

928

811

4103

56.71

71.59

贵州

0

0

0

0

0

0

0.00

0.00

四川

30

133

7

39

37

172

2.59

3.00

西藏

0

1

0

0

0

1

0.00

0.02

陕西

5

30

1

6

6

36

0.42

0.63

甘肃

38

199

22

99

60

298

4.20

5.20

宁夏

0

0

0

0

0

0

0.00

0.00

青海

1

1

0

0

1

1

0.07

0.02

新疆

111

375

70

177

181

552

12.66

9.63

兵团

0

0

0

0

0

0

0.00

0.00

合计

824

4295

606

1436

1430

5731

100.00

100.00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建筑减隔震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

在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空间,我国建筑减隔震行业市场竞争者反而不多,具有竞争能力的企业主要有震安科技、时代新材、海德科技、路博科技、丰泽股份等。

我国建筑减隔震行业主要竞争企业及简介

公司简称

成立时间

收入规模

归母净利

涉及业务

代表性建筑减隔震项目

震安科技

2010

5.8

1.6

建筑减隔震

大兴机场航站楼项目、天津液化天然气(LNG)项目

时代新材

1984

151(新增建筑订单1.2亿)

3.3

轨道交通车辆减振、汽车减振、风电叶片、高分子新材料、桥梁支座、建筑减隔震

北京平西府地铁上盖住宅楼、厦门湖里幼儿园

海德科技

2000

1.9(建筑1.0亿)

0.20

桥梁支座、桥梁伸缩装置、建筑减隔震

江苏省宿迁中学、上海万科天空之城

路博科技

1996

0.6

0.06

建筑减隔震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大楼、上海虹桥站枢纽中心

丰泽股份

2003

2.4

0.30

桥梁支座、桥梁伸缩装置、止水带、建筑减隔震

昆明机场航站楼工程、武汉体育场工程

柳州东方工程橡胶

1993

/

/

桥梁支座、桥梁伸缩装置、建筑减隔震

贵州国家天文台、广西防城港核电项目

无锡圣丰建筑新材

2006

/

/

建筑减隔震

西单大悦城、国家开发银行

衡水震泰

1997

/

/

建筑减隔震

北师大附属中学、唐山丰南医院

广东宇泰

1998

/

/

建筑减隔震、桥梁支座

北京防震减灾中心、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建筑减隔震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

其中,震安科技是国内现阶段A股唯一一家以建筑减隔震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是绝对龙头企业,在2018年市占率高达42%,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同时,近十年,震安科技凭借较强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团队,在不断的成功项目的积累中建立起品牌壁垒,业绩大幅提升,盈利能力稳定高位。根据财务年报,2021年,震安科技营业收入达6.703亿元,其中隔震产品业务收入4.831亿元,减震产品业务收入1.765亿元。

震安科技已建成的建筑减隔震代表性项目案例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特点

1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隔震项目

世界最大单体隔震建筑

2

天津中石化LNG储罐项目

国内首次采用国产隔震产品LNG储罐项目

3

云南玉溪公租房项目

在建高度超90米大型住宅项目

4

云南昆明寻甸宜居瑞麟五星酒店项目

9度区较高建筑项目

5

云南省博物馆新馆项目

代表性隔震博物馆

6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办公楼加固项目

代表性老旧建物加固改造项目

7

四川西昌攀西国际商贸城项目

当地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

8

新疆乌鲁木齐第一中学项目

代表性大型学校项目

9

山西忻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当地代表性医院项目

10

北京行政副中心数据中心项目

当地大型公建项目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建筑减隔震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建筑减隔震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WY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