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巨轮沉默,战争轰响,冰与火的悲歌(第四期)

 蓝天碧水应有期 2022-05-20 发布于广东


第六幕,希特勒

战场上,最勇敢和最忠诚的士兵

图片

希特勒(右一,一战时期)。

1915年,小胡子希特勒神采奕奕的来到前线,谁能想到仅仅半年前他还是个瘦弱不堪,连背包都背不动的穷小子。

26岁的希特勒是前线最勇敢的士兵,同僚们都不明白一个奥地利人干嘛总是冲锋在前?

虽然希特勒因为不抽烟,不喝酒而和兄弟们格格不入,但大家都很尊敬他,因为在战场上小胡子很可靠。

希特勒永远不会丢下受伤的同伴,同时遇到危险任务,正常人都装病不去,只有希特勒从不逃避。

而且因为小胡子画画不错,他就把前线情况画成明星片,送给朋友们寄回家。

希特勒从不回家,他在记录里写着:

“仗,永远不够我打的,现在我只能在老阵地上等着冲上来的英法军队。”

图片

都知道,一战打的是堑壕战,冲锋的一方通常损失惨重,士兵们都躲在战壕里,等待机会。

一天两天还好,一个月两个月,那地方就是地狱。

到了春天,春雨不断,因为靠近海边,地势低洼,窝在下雨的堑壕里就像沉在无底的沼泽。

身子永远是黏糊糊的,食物永远是冷冰冰的,连去撒个尿都花费很大气力。

时间一长,就让士兵们怀疑人生,我们到底为什么在这虚耗生命。

希特勒是士兵里意志最坚强的一个,他写信给老朋友波普,信中写道:

“亲爱的波普,我常常想起慕尼黑,我窝在这个鬼地方只有一个希望,就是尽快把这笔帐和强盗们算清

不管多大代价,我只求能快点打起来,等我们中幸存的战士回到家园时,就能看到德国受到的屈辱都被洗净,只有这样,成年上万人的牺牲和痛苦才没白费,我们的血才没白流。”

图片

希特勒(左一)

大多数情况下,希特勒的情绪都是稳定的,除非有人说战争永远不会胜利的时候,他才会抓狂的反驳。

到了夏天,气候舒服了点,战争也更频繁了,各营地的电话线动不动就被炮火切断,这时候,就要靠通信员去联系。

希特勒是各营地间,小有名气的通信员。

“希特勒,是最可靠的一个。”阵前中尉魏特曼说。

(20多年后,希特勒掌权德国,魏特曼成了小胡子的副官,后来两人又闹翻。)

天气越来越好,战争就越来越激烈,希特勒穿梭在各营地间频繁送信,他甚至经常代替其他通信员,抢着去完成任务。

到了九月,他的身体有些吃不消,脸色蜡黄,可还是苦撑着拿起步枪,顶着炮火和子弹,一寸寸的朝目标营地爬去。

英军的炮火很猛烈,但希特勒九死一生的活了下来。

图片

多年后他回忆道:

“我在十六团捧着盒饭休息,突然听到耳边有个声音说,快去那边,快去那边!

声音不绝于耳,就像不容更改的命令,我马上照做似的捧起盒饭挪了30多米。

再坐下吃饭时,安心了很多,可没吃两口,突然一声炸响,一颗流弹在我刚才吃饭的地方爆炸,好几个同伴被炸死了。”

幸运女神似乎在眷顾着希特勒。

到了12月,又一个圣诞节,和上年圣诞节相比,这个更凄惨,全团所在的堑壕里弯弯曲曲的灌满了水,别人都在拆家人寄来的包裹和信件。

只有希特勒独子蜷缩在木板床上,圣诞节敌对双方心照不宣的“停战三天”,谁也不打谁,也不搞偷袭。

可这三天希特勒孤独的没讲过一句话,战友们想逗他高兴,送家乡的礼物给小胡子。

小胡子全都谢绝,还是三天都窝在自己的床上。

想想希特勒已经在这片前线战斗了一年多了,从1914-1915,马上迈入1916,意志稍微不坚定的人,在一个地方打仗那么久,恐怕都要崩溃。

1917年,更可怕的挑战袭来,一战著名的索姆河战役爆发。

图片

索姆河战役,打的极其惨烈,英法联军86个师(297万人),德军67个师(150万人),全都在两边挖战壕。

但英法主攻,英法的目标是,把入侵的德军赶出法国。

英法的打法是,大炮和弹幕轰,掩护步兵推进,步兵排成横排冲锋。

而在战壕里的德国人,则用机枪和火炮,扫射冲锋的英法联军,绝大部分英法士兵,都成了肉靶被扫射而死。

图片

英法一天轰出的炮弹量,掩护步兵冲锋

图片

德国人在战壕里架起机枪扫射,一挺重机枪,一天最多能杀死五万英军。

由于杀人太多,一些德国重机枪手,心里崩溃,冲着英军大喊,“别冲了,别来送死了,求你们别来送死了!”

希特勒所在的十六团,同样伤亡惨重,光他一个班12个战友,一天内就死了十个,就他和另一个活了下来。

到了十月的初秋,索姆河战役,累计已经死了60万人,可英军还在“死亡冲锋”,猛烈的轰炸也将德军的野外电话线全都炸断,希特勒必须人肉去送信。

图片

这一回他没那么幸运了,一枚炮弹打进了战壕爆炸,将里面的士兵炸成一堆,希特勒被炸晕后醒来,发觉自己下半身血流不止。

医护兵来查看后,希特勒大腿受伤,中尉魏特曼下令把他送去野战医院。

希特勒焦躁的喊着:我没事!都是皮外伤,休息几天就行了,让我留在团里!

但最后他还是被送上了一辆开去德国的火车,火车开往柏林,这是希特勒第一次去柏林。

在火车上,他不安且激动,望着那一栋栋漂亮房子,心中感叹,啊,那就是祖国的房子,柏林的房子。

图片

在干净宽敞的柏林医院,希特勒不敢躺上洁白的病床,怕弄脏它,周围过于舒适的环境,也让他很不适应。

他住了一星期,就能下床走走了,他发现整个医院都弥漫着一股犬儒主义。

犬儒主义,讲起来复杂,但有点像我们今天说的“躺平”。

就是外面太恐怖,太让人失望,所以大家就把自己锁在一个自我的心理舒适区里,从而放弃努力,放弃追求,放弃希望,就这么躺平了,挺好。

图片

希特勒惊恐的发现,当自己在前线拼死拼活,九死一生的保卫德国的时候,后方的环境,居然这么“犬儒”,这么丧失斗志

他耳边听到大量的人在谈论“争取和平”,战争应该停止。

这让他脑子如炸雷一般的疼。

很快,希特勒找到了让后方德国人如此犬儒,如此害怕战争的原因了。

没错,是犹太人。

在后方密谋让德国垮台的,就是犹太人。

希特勒发现,在大后方几乎每个职员都是犹太人,犹太人全都躲在后面搞事,躲在后面赚钱,躲在后面瓦解德国军心。

而在前线的战斗的犹太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并且因为受到过去反犹书籍的影响,希特勒也深信,犹太人,掌控着德国金融,这个种族像毒蜘蛛一样,拼命吸着德意志帝国的鲜血。

在认识到这一点后,希特勒开始厌恶医院,厌恶后方,厌恶这块被犹太人玷污的德国土地了。

他觉得,在被犹太人控制的土地上生活,让他作呕。

图片

(这也是有记录以来,希特勒第一次清楚表明反犹的思想,在之前没有人知道或听到,希特勒说过对犹太人厌恶的话,根本就没人知道,希特勒反犹)。

可是柏林医院这一趟修养,激发出了他对于犹太人的彻底仇恨。

因为他觉得,德国并不像自己过去想的那样强大,相反德国后方充满犬儒,正在堕落。

而堕落的主因,是因为犹太人控制了这里。

希特勒一秒也不想在后方呆了,他强烈的要求回到前线去战斗。

终于在1917年3月,他回到了自己的十六团,所有官兵热烈欢迎希特勒的回归。

可是希特勒的职位却一点没升,还是那个管着12个人的小班长。

图片

其实想想,希特勒前线作战两年,作战勇敢积极,还负过伤,伤愈后又上前线,怎么着也不可能还只是个班长啊。

但军官们认为,希特勒虽然勇敢,但缺乏领导才能,另外希特勒走路总哈着腰,背挺不直,头呢又老歪向左肩。

看着就不像个能上台面的军官。

当然这里面还有个原因,希特勒自己应该知道,但却不能说。

那就是血统。

希特勒到底是不是德国人?他自己一直高喊着愿为德国战死,可在大家眼里,希特勒是奥地利人。

所以这种身份认同,是希特勒心里永远的痛。

图片

(谁能想到右一这个干扁身材的人,会成为二战的魔头)

但希特勒并不会因为没给他“升职”就心怀不满,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依旧英勇。

1917年夏天,十六团转向比利时战场,参加夺回圣普列斯的战斗。

英法联军炮火猛烈,连续十天十夜的炮火轰击,让躲在地下的德军,瑟瑟发抖。

更可怕的是,地下还传来可怕的挖掘声,法军正在挖地道。

头上不断炸,地下不断挖,还要24小时戴着防毒面具,防止毒气攻击。

另外在索姆河战役上出现的钢铁怪物,坦克,这次也出现在了比利时。

图片

坦克的出现,能有效撕裂德军防线,坦克掩护士兵冲锋,机枪扫射的作用大大降低.

正当德国人陷入绝望中,濒临崩溃时,突然连续几天的滂沱大雨,将战场变成了一片沼泽.

英军坦克全都深陷泥沼,动弹不得,进攻被迫停止.

被打的狼狈不堪的十六团撤回'阿尔萨斯'休整,在回撤的路上所有人都和失落的狗一样疲惫。

在回程的路上,希特勒还碰到了几个兵痞,这些兵痞在火车上偷走了他的皮箱,箱子里装着希特勒唯一的心灵寄托:

画纸,画笔,和颜料。

虽然只是便宜的画画工具,但对希特勒心灵打击极大,他再一次感觉到整个国家的颓丧和缺乏精气神。

这样毫无斗志,整天偷鸡摸狗的兵,怎么可能赢得战争?

图片

到了冬天,十六团再次集结,希特勒再上前线。

战争已经打了三年多,也打得越来越辛苦,这年寒冬的日子特别不好过,军队补给少的可怜。

在最前线的士兵,吃饭都成问题,因为没有补给,士兵只能去抓猫狗杀了充饥。

和狗相比,希特勒选择吃猫肉,因为希特勒曾经在战壕里养过一条叫做小狐狸的白狗。

图片

(图上这条,就是希特勒养在一战战壕里养的白狗)

这白狗也是希特勒的精神寄托,可惜后来这条白狗,也被兵痞给偷了,杀了,吃了。

前线的猫狗,全都杀光了,士兵们还是饥肠辘辘,心无斗志。

图片

德国农民种萝卜,男人都上战场了。

而在德国后方,德国百姓也在大规模的屠杀猫狗充饥,所谓的“面包”,是用锯末和土豆削下来的皮烤的,想喝牛奶更是没门,一滴牛奶也找不到。

图片

德国的食物配给站,一天就给一碗汤

在奥地利维也纳,食物更匮乏,奥地利向柏林求救,柏林两手一摊,也没食物救你。

食物短缺,社会矛盾激增,大规模的罢工和社会抗议,连续爆发。

图片

1918年1月,全德工人总罢工,罢工的目的就是三个:

1,要停战,要和平。

2,废除军管法。

3,建立民主政府。

总罢工,被强势的暴力镇压下去,工人被枪赶回工厂,但动荡之火已经点燃,随时会更大规模的爆发。

全德总罢工的消息传到前线,希特勒和他的战友们反应不一。

很多战士也已经深深厌战,但同时,他们也觉得自己被后方同胞给出卖了。

噢我在前线拼上了命的战斗,你们在后面闹事,还要求停止这场不正义的战争,难道我们拼了命就是为了打一场不正义的战争吗?

那我们还打什么仗?

希特勒说:“总罢工,是这场战争里的最大欺骗,我们被出卖了,这全都是犹太人,共产党,还有懦弱的懒鬼,搞得鬼,一定是他们!”

希特勒在战壕里,被气疯了,军人是为了国家去打胜仗的,可家里人却在闹大罢工反对!

图片

战争,极易催生革命,1917年沙俄2月革命血淋淋的例子就在眼前,德意志德国也怕大革命。

而大革命后的“苏俄”,迅速想要脱离战争,于是找到德国,要签署和平条约。

德国一看东线敌人要和谈,自然乐意接受。

于是1918年3月,苏俄和同盟国,签署“布列斯特和约”,合约内容,最主要两点,由苏联付出:

1,割让126万平方公里土地。

2,赔款60亿德国马克。

讲白了,苏俄求和,向德国割地赔款。

看起来好像苏俄割地赔款亏大了,但实际上当时苏俄刚建立,这割让的土地有一大半在前政府(俄罗斯帝国)控制下,所以割了也就割了。

至于赔款嘛,后来大家也知道,德国战败,苏俄一分钱没赔。

图片

东线战场胜利的消息传到前线,希特勒欣喜若狂,他再次坚信德国一定会胜利,而且东线如此“大捷”,西线还会远吗?

德意志的全面胜利,看来胜券在握,总司令部大规模总攻的命令,会很快下达。

果不其然,德意志大反攻的号角吹响了,在1918年的数月内,希特勒所在的十六团,参加了多场春季攻势

在索姆,在马恩河,在哈那,德军春季五场大规模攻势,希特勒参加了三。

图片

起初德军还势如破竹,因为东线胜利,士气大振,大量补给也从东线全调到西线。

希特勒在一场战役中冲入法军战壕,瞧见那里躲着四个法国士兵,他当即掏出手枪,用德语大声吼叫

四个法国人被吓得,以为他后面有一个连,赶紧扔掉枪投降,实际上就希特勒一个人。

希特勒亲自俘虏了这四个法国人,送到十六团少校那里,少校在后来的讲话中,激动的赞扬了希特勒,称赞他:

为了祖国和人民,他随时准备牺牲自己,没有任何情况会阻止他去执行最困难,和最危险的任务。

赞扬完,希特勒获颁一级铁十字勋章

图片

到二战时候,希特勒不管到哪,胸口都永远戴着他的铁十字勋章,可见他对于这枚勋章的重视。

然而德国的西线战场,越打越难了,大规模反攻从一开始的势如破竹到后来的僵持无获。

几周内,德国就死亡14万士兵,根本原因只有一个:

美国,参战了。

虽然美国1917年4月就对德宣战了,但之前美国都是以提供武器,和潜艇作战为主。

但是到了1918年,当苏俄和德国媾和后,美国意识到,如果再不直接参战,这桃子是摘不到了。

(并且我们另一位主人公罗斯福,此时是美国海军助理部长,他是主战派,力劝鸽派的总统威尔逊,参加一战。)

(罗斯福主要负责为调动运输船和补给,将大批美军和船舰,送去欧洲作战,所以你问为什么会源源不断的有大量士兵和物资送到欧洲?这背后,是罗斯福的功劳。)

图片

美军登陆法国,从1918年开始,大量美军士兵和美军装备,源源不断的被送上欧洲大陆。

美军在役军人400万,其中200万全都派去了欧洲。

当时的状况就是英法联军和德奥联军,都已经疲惫不堪,德奥稍占上风,可美国人帮谁,谁就一定赢。

美国的大规模参战,完全浇灭了德国胜利的可能。

但此时德军还不知道这些,德军高层,以鲁登道夫将军为首的一派相信,必须速战速决。

德军不可能再打消耗战了,就算不能完全击败英法,也必须通过一场大胜,来逼英法和谈,以签署有利于德奥的停战协议。

(鲁登道夫有这想法时,美国大规模派军,还在大西洋上。)

所以德军就想,拿下巴黎,把巴黎攻占了,英法就一定会和谈。

所以整场春季攻势,又叫“皇帝会战”的最终目标,就是攻下巴黎,逼英法和谈。

图片

并且德军一改之前“堑壕战”相互送人头的打法,改成机动战,火力战,突击战,三重结合的新战法。

首先,用大量炮火和毒气弹掩护,压制敌军,然后在烟雾和毒气的掩护下,轻装部队快速冲击敌人薄弱处,专门攻击敌军据点和交通枢纽,冲破薄弱处后,敌军必乱。

敌军一乱,后续大部队的全面进攻就更容易。

图片

德军暴风突击队。

新战术让英法联军很不适应,窒息的进攻成功把德军的行军速度推进到了4天24公里。

4天24公里?很多吗?

在西线的堑壕战中,4天能推进24公里,已经是最快记录了。

图片

配合暴风突击队一起行动的德国坦克。

胜利来的很突然,英军第3集团军狼狈逃窜,第5集团军右翼遭到重创。

八小时内,英军阵亡5万人。

德军士气高涨,军部高层“速胜”的信心大增,希特勒发泄般的狂吼着,士兵们都齐呼,胜利在望!

在第三轮攻势中,德军又一次大破英法联军,但无法歼灭英法主力,战线进一步推进。

此时德军前锋部队,距离巴黎仅剩37公里了。

紧跟着鲁登道夫下令,发动第四波攻势,必要直取巴黎。

而此时140万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源源不断的被送上欧洲大陆,一批批的车队,将人送上前线。

美国,大军已至。

图片

德军试图打通亚眠和马恩河的连接,以全面进攻巴黎。

但协约国部队英勇抵抗,德军屡次尝试均告失败。

德军依旧不死心,再次集中所有力量冲击巴黎方向,但第五次攻势在损失15个师后,仍然一无所获。

而时间拖得一久,美国这边援军和补给来的就越多,而德国后方,因战线深入法国腹地,补给线又长又脆弱。

很快后勤运输根本送不到前线。

所以德国的战术,属于典型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锤子买卖,能捶下来,就赢,捶不下来,拖着就是输。

到了7月,眼睁睁看着巴黎就在前面30多公里的德军,被迫后撤。

图片

德军一撤,贝当和福煦立刻发动“百日攻势”,大举收复之前被德军占领的土地,成功把德国人赶出法国。

此时美国远征军还在源源不断的登陆欧洲大陆,而德国则大势已去。

战争的失败,让所有德国士兵士气溃散,希特勒所在的十六团,也不例外。

撤退的士兵一路上秩序大乱,根本难以指挥,军官多次开枪维持秩序。

在每一个运兵的车站,士兵们四散奔逃,要维持军纪的军官被士兵用石头砸死,有的被手榴弹炸死。

运兵的火车上,革命之火越烧越旺,车身两侧用白颜料写着惊悚的语句:

“我们不是为德国而战,而是在为富翁而战。”

希特勒的十六团,在亚眠遭到雾色阻击,防线被突破,希特勒还在拿枪战斗,后面的同伴边逃边怒吼:

“别打了!你们这群混蛋,你们是在延长战争!”

希特勒想开枪杀死逃跑的同僚,但一连串的法军子弹,让他抬不起头。

在柏林,德皇和鲁登道夫大吵了一架。

图片

德皇要和英美法和谈,鲁登道夫反对的说:“德国现在还占有大片敌人领土,没有投降的道理。”

“可是我们已经没有资源了。”德皇说。

鲁登道夫回:“在国内加强律法,强征犹太人,到今天为止犹太人还没为德国出过多少力。”

同一时间,希特勒在前线休息所里,也大骂犹太人和共产党如何在国内搞破坏和欺骗。

但没有人听他的了,所有人脑子里都在想着一件事:

怎么跑。

希特勒的上司,一名年轻军官说,再继续打下去是愚蠢之举,德国应该和谈了

话音刚落,希特勒两拳挥上来,他和自己的上司打成一团,一阵互殴后,希特勒赢了,上司求饶。

但是,希特勒打的是他的上司吗?

希特勒,打的是一种背叛。

四年来,希特勒和德国很多爱国青年一样,在前线卖命为德国打了四年。

图片

在魔头希特勒内心里:就因为后方那群“投降党”,那群“和谈党”,不断的在祖国背后捅刀子,他们是这个国家的蛆虫,是这个国家的癌巢,他们正在杀死我们热爱的国家。

希特勒殴打的不是他的上司,而是他对于背叛国家的蛆虫和癌巢的愤怒。

这是魔头希特勒,心理状态的重要转折点。

他将对于战争失败的痛,全都转移到对于国内破坏分子的恨上了。

那么,什么是爱国?

喊投降,喊和谈的人是爱国?

还是魔头希特勒这种,对于国家狂热的爱,必须要死战到底,才是爱国呢?

四年的战争,带给希特勒的,不仅仅是负伤和铁十字勋章,更有他扭曲的,曲解的,对于如何爱一个国家的理解

图片

历史一再证明着,希特勒式爱国,无不在祸害每个所爱的国家。

德国内部的大革命,也伴随着战败,而熊熊爆发。

这一边小胡子在战场用命拼杀的时候,他的对头,年纪轻轻就已经身居高位的罗斯福,在华盛顿的漂亮办公室里,又发生了些什么呢?

让我们调转镜头,去看看美国。

第五幕,罗斯福

政坛的狡诈

希特勒在战场枪林弹雨的时候,罗斯福来到阳光明媚的华盛顿,在崭新的海军办公室里,当海军助理部长。

这职位主要负责采购军舰和安排人事调动。

当时老美海军规模比大英帝国和德国都小得多,排列世界第三。

对于罗斯福这种人来说,玩政治,就是玩人脉,他不需要上战场,不需要煽动人民情绪,只需要喊出他那响当当的姓氏,就已经能获得别人拼了命都得不到的东西。

在华盛顿当官的罗斯福,积极参加社交挥动,扩展人脉圈子,只可惜当时的总统威尔逊,是个老顽固,保守派。

图片

威尔逊总统,甚至不会在白宫搞个社交晚会什么的,这让罗斯福费解。

威尔逊的老婆,总统夫人,则整天忙着帮助华盛顿和纽约的穷人,特别是黑色穷人。

总统老婆,对黑穷人“情有独钟”。

加上之前罗斯福公开和威尔逊“干过一架”,墨西哥打内战,罗斯福号召美军出击,干涉墨西哥内战。

威尔逊坚决不同意,两人闹得不愉快。

罗斯福和总统的主要矛盾是,总统是鸽派,罗斯福是鹰派。

罗斯福多次主张,建立强大海军,多拿出钱来造军舰。

可总统的主张是,维护和平应该各国一起搞裁军条约。

罗斯福:军备越多越和平。

威尔逊,军备越少越和平。

两人不在一个频道。

另外罗斯福和他的顶头上司,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关系也很糟糕。

图片

丹尼尔斯(左一)和罗斯福(右一)

罗斯福反感丹尼尔斯这人,是个:

1,和平主义者。

2,禁欲主义者。

3,白人至上主义者。

4,种族隔离主义者。

这顶头上司,每一点都戳在罗斯福最不喜欢的地方,但是罗斯福又是一个很圆滑的人,也可以认为很狡猾。

当丹尼尔斯察觉到罗斯福似乎对他有意见时,罗斯福总会开始赞扬上司的优点。

圣诞节的时候,罗斯福还亲自买了个精致相框,装着19世纪美国军舰的照片,送给上司。

以此来表明,我不讨厌您,上司(但实际上罗斯福内心,对这保守派上司,是很不屑的。)

图片

对于有野心的罗斯福来说,当然不甘心就当一个什么海军助理部长,他决定参选1914年的美国参议员选举。

罗斯福参选参议员,一部分原因也是受到“麦杜卡”的怂恿,这个麦杜卡是总统威尔逊的女婿,当时美国的财政部长。

总统女婿(财政部长)就暗示罗斯福,你去竞选代表纽约的民主党参议员。

纽约民主党的最大势力,是我们第二期聊到的“坦慕尼厅”,罗斯福当时和“坦慕尼厅”的内斗,非常激烈,彻底惹恼了“坦慕尼厅”。

如今总统女婿,暗示罗斯福,“坦慕尼厅”派出的代表应该是“威廉.赫兹”。

图片

这人是报业大王,卖报纸的,而且专卖“黄色新闻”,这的黄色新闻,不是色情新闻,而是指假新闻,标题党。

比如:《震惊,美国沉默,日本低头,德国投降》。

再比如:《不可不看,美国崩溃》。

反正就是专门用这类标题,和假材料,编纂一些吸引人眼球的新闻。

威廉.赫兹的报纸,专门搞这一套,到二战后,他也被人称作美国“报业希特勒”。

总之,这人虽然有钱,但名声很差,形象也不佳。

罗斯福就想,如果纽约的“坦慕尼厅”派出这号人来选纽约参议员,那凭我罗斯福的良好形象,和出色的家世,打败威廉.赫兹,不是绰绰有余?

那我这个国会参议员的位置,不是手到擒来?

我还在这海军部,受着老派的丹尼尔斯的气干什么呢?

而且我还有民主党的威尔逊总统的女婿支持,他女婿支持我,不就等于总统支持我吗?

于是,罗斯福当即决定,冲了!

竞选,美国参议员!

罗斯福盛气凌人,敢想敢拼,不过就在要去竞选前,他得罪了一个人。

老约瑟夫·肯尼迪。

图片

这一位,就是后来美国35任的“肯尼迪总统”他爹,当时的老肯尼迪,肯尼迪家族,在美国也是赫赫有名。

那时候老肯尼迪代表美国钢铁公司,去向海军部抗议,要求阿根廷在拿到美国的船舰前,必须先把尾款付了。

不然钢铁公司,怕受损失。

但罗斯福说根据协议,阿根廷人收了船,就会付钱,你现在要求海军把船扣着,不合规矩。

肯尼迪就搬出一大堆钢铁公司的政商人脉,来施压罗斯福,坚持要先给钱。

一番交锋后,肯尼迪对钢铁企业老板们说,罗斯福不过就是个哈佛毕业的公子哥,我已经搞定他了。

谁想到一星期后,美国海军就出动,把战列舰上帮着造船的钢铁企业员工,全都驱逐了,然后美国海军强行把船交给了阿根廷人。

虽然从协议上来说,罗斯福做的没错,但这无疑是大大的得罪了肯尼迪家族。

罗斯福,丝毫不卖肯尼迪的面子。

图片

1914年7月,当希特勒正式加入第六团,奔赴比利时前线参军时,罗斯福动身出发纽约,准备参议员的竞选

当“德奥和英法”宣战的消息传到美国时,白宫的反应就像餐桌上有人放了个屁,大家都闻到了屁味,但没人提半句。

威尔逊政府,该吃吃,该喝喝,还要保持中立。

罗斯福就很气愤,美国居然对欧洲大战,无动于衷,这帮所谓的“和平主义者们”,宁愿夹着尾巴做人。

罗斯福当时32岁,年轻气盛的他坚持认为,美国不能做壁上观,墨西哥内战你不干涉就算了,欧洲大战,你居然还当没看见?

图片

可这时候的威尔逊总统,哪有心思管这些,因为他最深爱的老婆,不幸去世了,夫妻两人结婚30年,非常恩爱,威尔逊意志消沉。

而且当罗斯福到了纽约,再来会会纽约最大民主党派系“坦慕尼厅”的时候,状况也让他大吃一惊。

原本说好的对手“黄色新闻大王”,威廉.赫兹,突然不见了,不参加竞选了。

“坦慕尼厅”的人选空缺。

这让罗斯福大为紧张,当时罗斯福是相信总统女婿给的情报,说黄色新闻大王参选,那你稳赢。

可如今,这消息,TM是个假新闻,现在“我”已经宣布参选了,骑虎难下,万一“坦慕尼厅”推出个强有力的人物来打我,那我不是会输的很难看?

事情也正如罗斯福担心的那样,“坦慕尼厅”和罗斯福早就结了梁子,这回为了打死罗斯福,给这32岁的小子难堪,“坦慕尼厅”,把一位重磅级的人物,给召回了美国。

他就是当时的美国驻德国大使,詹姆斯·W·杰勒德。

图片

这老兄50岁,就出生在纽约州,参加过美西战争,是纽约州著名的外交官和律师,人气威望都高。

而且当时欧洲大战已经爆发了,在这当口,为了打败罗斯福,居然把重要的德国大使召回来参选,可见“坦慕尼厅”,对罗斯福的恨。

而当罗斯福听到对手是詹姆斯·W·杰勒德时,心也凉了半截,他最后的希望,就是能够得到民主党总统,威尔逊的站台。

如果威尔逊能公开表态支持罗斯福的话,那还有的打。

可惜的是,当时丧妻之痛的威尔逊,根本不想掺和这场民主党内斗,他选择中立。

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初出茅庐的小子,和在当地有相当威望的律师、外交官对打,罗斯福输的是一塌糊涂。

罗斯福只勉强拿到了超过25%的选票。

竞选失败,罗斯福蒙羞,只能灰溜溜的回到海军部继续做助理部长。

同时他和威尔逊总统的关系,也不断恶化,威尔逊说了支持罗斯福选参议员,到时候了居然闷不吭声?

另外威尔逊在一战中紧抱和平主义路线,完全不想理欧洲战争。

图片

罗斯福内心,其实是认同战争中必须和英法站在一起,虽然美国和英法有诸多利益冲突,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比如对付德国)时,必须一致。

况且罗斯福的奶妈,还有三个儿子在英军服役,罗斯福家族都非常清楚现在欧洲战场,打成了一副什么惨样。

而和平主义者威尔逊,则指控国内的主战派,说他们“不顾美国立场,急吼吼的要把美国变成战争机器”。

战争越打越激烈,罗斯福的位置也越来越尴尬。

西奥多罗斯福,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叔父(他老婆是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

威尔逊,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大老板(党籍总统)。

图片

因为不满威尔逊,罗斯福被怀疑时不时的透露一点海军内部机密给西奥多罗斯福,然后西奥多就和共和党一起,把消息捅给媒体,跟着全美国一起批斗威尔逊。

这种泄密情况发生了好几次,政府内最大的嫌疑人,就是海军助理部长,富兰克林.罗斯福。

罗斯福夹在当中,两面不是人。

他虽然讨厌威尔逊,但也不想民主党总统因此被弹劾下台,他要的是改革民主党,而不是摧毁民主党。

民主党完了,他也前途未卜。

所以罗斯福开始继续向威尔逊“表忠心”,以显示虽然自己和西奥多.罗斯福,关系密切,但绝不会出卖民主党的。

罗斯福提议,为了应对欧战,美国应该成立一个新机构,国防委员会,这个机构会把美国国防领域的专家都集中起来,能更有效率的处理随时到来的战争。

威尔逊同意了罗斯福的提议,在国会力推。

同时威尔逊,也有意提名罗斯福为“陆军部长”。

1916年,美国关键的总统大选年,作为党员,全民主党就一个目标,帮助威尔逊连任。

图片

1916美国大选,“威尔逊”对上“休斯”。

罗斯福也开始了“大义灭亲”,他多次攻击共和党任内(也就是西奥多罗斯福那时)对海军备战不足,让美国处于危险的劣势。

然后又在其他方面细数共和党政府的无能和堕落,这让富兰克林再次赢得了威尔逊的信任。

(不过富兰克林表面骂西奥多罗斯福,可暗地里时不时的通过私人信件,委婉的向他的“恩公”,表达歉意。)

1916年大选开打,威尔逊争取连任,这个和平主义者喊出的连任口号总结就一句话:

“让美国远离战争!”

然后,威尔逊就连任了。

威尔逊的连任,也代表着美国强烈的“孤立主义”民意。

图片

此时富兰克林罗斯福趁着假期,去了趟海地,海地的总统刚刚被暗杀,国内167个反对派觊觎新总统宝座。

美国不管这些,但美国在海地的军港里挺着大西洋舰队的27艘军舰。

这些军舰装备精良,气势恢宏,罗斯福坐着巡洋舰去检阅当地海军。

两侧受阅舰队,轰响17声礼炮,向罗斯福致敬,陪同的还有美国海军总司令巴特勒,巴特勒是名老兵,喜欢把所有海地人,都叫做“黑鬼”。

图片

罗斯福在海地过了35岁生日,生日会上当地的漂亮妞们献上各种表演,海军司令和下面150名驻海地美军,都过了一个开心的夜晚。

但那是罗斯福最后一个“开心的夜晚”。

德国施行的“无限制潜艇战”,极大破坏了大西洋航路。

凡是运往英国的东西,不管你是哪国的,是什么,德国潜艇把它一律击沉。

这让美国愤怒。

尤其是到了1917年,德国出动1320艘潜艇,截击大西洋船只。

时不时的有美国商船沉没,美国人死亡。

一艘,两艘,三艘……

更狠的是,齐默尔曼电报曝光,德国还在煽动墨西哥从南部进攻美国。

德国这等于是要骑在美国脸上拉屎了,再鸽派的美国人也忍无可忍。

这天晚上,美国九大部长加上罗斯福等,一起冲进白宫,要求威尔逊宣战。

要知道,此时威尔逊第二任期上台就一个月,他靠着“让美国远离战争”的口号赢得大选的。

这上台才一个月就要自打嘴巴,背叛竞选口号吗?

图片

但形势比人强,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德国的恶行和残暴,这也让美国人民愤怒。

威尔逊再鸽派,都已别无选择,他穿着一身黑衣,走进国会,发表演讲:

世界需要和平和民主,而让最爱好和平的人去打仗是可怕的,但是个人权利比和平更可贵!

我们现在接受德国人的宣战,为了世界的和平和全人类,也为了德国人民的自由,美国对德宣战!

美国正式参战,改变了一切。

当然也包括罗斯福的命运。

罗斯福从小的榜样,西奥多罗斯福,就是一个“战时英雄”。

罗斯福想有样学样,也想成为一名,“战时英雄”。

这对他日后竞逐总统大位,有很大帮助。

罗斯福虽没上过战场,但他也积极跑在“前线”。

当时因为德国的封锁,英国已经缺粮三个月,英伦三岛饥荒弥漫,前英国首相和前法国总理,一起飞去美国求救。

罗斯福接待了两位,并且当即拍板,将支援30艘驱逐舰,为英法护航。

这是罗斯福擅自决定的,他的顶头上司都还没同意。

图片

同时罗斯福还主管为英国提供后勤补给物资的事宜,他组建了一个物资委员会,在港口建立大型储存仓库,以保证运往欧洲的补给,源源不断。

另外罗斯福还想出了一个水雷主意,就是在英吉利海峡和挪威与苏格兰之间的北海上,遍布水雷群。

这是德军潜艇的必经之处,只要出来,潜艇就死路一条

顶头上司海军部长,不同意罗斯福的“天才主意”,英国多位海军上将也不同意。

见大家都反对,罗斯福直接去找大老板“总统威尔逊”了。

罗斯福说:为什么要在汪洋大海里去逮潜水艇呢?这难度太大,我们直接把他们摁死在巢穴,岂不更好?在海峡咽喉处,布下水雷,让德军潜艇,死在家门口。

大老板喜欢罗斯福的建议,而罗斯福这种绕开上司,直接跟老板汇报的态度,也惹恼了海军部长。

随后罗斯福和手下一起研究,发明了一款“布朗潜水雷”。

图片

布朗潜水雷,未插天线版。

这种水雷身上,插着很多跟散开的感知天线,这让一颗水雷向一张蜘蛛网一样,铺在海中,大大增加了水雷的能爆区域。

潜艇碰到水雷天线的任何一根,就爆炸。

图片

罗斯福的设想,得到总统批准,1918年罗斯福率领一支舰队前往英国.

这支舰队装着1.5万米长的电缆和铜丝,10万吨煤,跑去英国开始浩大的水雷工程。

可是直到一战结束,水雷阵就击毁三艘德国潜艇,可罗斯福坚持,那是因为战争结束的太快了,不然水雷阵大有作用。

而来到欧洲的罗斯福,先后视察了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

他横渡英吉利海峡,来到战争最惨烈的法国前线,亲眼看到了那里被夷为平地的小镇,和一无所有的人民。

图片

罗斯福(右一)

这也是第一次,我们两位主角,身处同一片大陆,此时的希特勒,正在十六团里,参加激烈的春季攻势,他们曾一度接近巴黎,但最终因为源源不断的美军参战,而被赶了回去。

可是在美国养尊处优的罗斯福,怎么受得了战场的“瘴气”,他在比利时前线,受到德军炮击,第二天就发烧病倒了,跟着又恶化成肺炎。

不得不紧急送回美国。

图片

在美国的家里修养一段时间后,罗斯福决定提出辞职,他相信自己不能再坐办公室了,他必须去更前线,在战争中建立属于自己的功勋。

然而拿着辞职信的威尔逊总统,略带冷笑的看着罗斯福,告诉他:

先生,战争就要结束了。

罗斯福难以置信的看着威尔逊。

图片

一战的结束,让德国陷入地狱,让美国升上天堂。

大战给美国带来巨额利润,一战后美国的海外投资额冲破70亿美元。

也因为战争,美国从战前的欠债人,变成了世界上20个主要国家的债主。

其中光英国就欠美国44亿美元,同时美国也掌控了大量的黄金储备,极大提升了他在世界金融市场的主控地位。

一场大战后,美国成了名副其实的暴发户。

但是弄人的命运,不会放过我们两位主人公的。

图片

一战之后,希特勒和罗斯福,都面临着人生中最痛苦的时刻。

希特勒,对于深爱德国的战败,歇斯底里的崩溃。

罗斯福,也遭到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因为疾病,他再也站不起来了。

图片

那么冰与火的这两位主角,在面对人生重大挫折时,都有着怎样的表现呢?

《20世纪冰与火》我们下次继续。

这个系列会长期更新,将贯穿整个二战前后,所需查阅资料和图片较多,所以可能会更新的慢点,还请大家多多点赞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