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南岛三亚有个“天涯海角”,在葡萄牙也有个“天涯海角”,就是这个“罗卡角”。 罗卡角是葡萄牙境内一个毗邻大西洋的海角,处于葡萄牙最西端,罗卡角的山顶也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点。 2. 早上9点从埃武拉酒店出发,前往葡萄牙第二个景点罗卡角。 路边田野上新鲜的草经过机械收割加工包装成一个个白色的草垛,在欧洲游途中常见。 3. 沿途还有长得像把伞的意大利石松
4. 大约1.5小时后,快接近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看到前方山上有个双臂张开的雕像
5. 这是矗立于阿尔马达山顶上的巨大耶稣雕像,里斯本最大的屁护者。 耶稣雕像与巴西里约热内卢面包山上的圣耶稣像相仿,于1959年建成,工程耗时10年。
6. 耶稣像身穿布衣,双臂平伸,眺望河对岸的里斯本。 7. 大巴进入横跨特茹河、连接里斯本和阿尔玛达的“4月25日大桥“。 8. 红色桥体的“4.25大桥”与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同属一家公司所建,它们不仅外形相似,恰巧这两座桥都位于不同大陆的西海岸城市,因此被外界称为金门大桥的“姐妹桥”。 “4.25大桥”是葡萄牙第一大桥,于1966年建成。1974年以前,该大桥被称为“萨拉查大桥”,后来为纪念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人在“丁香革命”中推翻军政府,建立民主政权,将“萨拉查桥”改为“4月25日大桥”。 这是一座钢结构斜拉式悬索大桥,桥面分上下两层,上层是公路桥,下层为铁路桥。(团友张老师拍摄) 9. 车窗外蓝天白云,大巴行驶在“4.25大桥”上,欣赏桥下风景 10. 11. 跨过特茹河,桥下是里斯本 12. 没有进入里斯本市区,直接前往罗卡角。 经过一大段的盘山路,晕车的要小心了,在这转弯处看到前往罗卡角的指示牌(红圈) 13. 在通往罗卡角盘山路上没有汽车鸣笛声,在这狭窄的路上,两部大巴司机非常有礼貌互相退让,以便车子平稳交会通行,此时,一团友提议大家为司机鼓掌点赞!团友“狗狗”发出感慨:“有一点得承认,在西方国家开车绝对是个恢复正能量的过程,各种礼让、各种懂你、各种双闪感谢。” 14. 回望来的路,我们行驶的是图片左侧盘山公路,图片正中土黄色小路是步行道 15. 2个小时的车程来到罗卡角,刚才在山下还庆幸有蓝天,没想到抵达时乌云密布,感慨大西洋天气真是瞬息万变。 导游给半小时游览时间,并提醒外面气温低很多,风也大,各位要多加衣服。 16. 罗卡角的山崖上建了一座红白相间的灯塔 17. 拉近镜头拍摄灯塔 18. 在开阔的岩石地上、面向大海建了一个纪念碑,上方是十字架 19. 纪念碑的正面,白色的大理石上刻着数字和诗句,数字表示经度和纬度 20. 石碑上刻着葡萄牙诗人卡蒙斯著名诗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这里号称是“大地的尽头、海洋的开端”。数字显示罗卡角地理位置:北纬38度47分,西经:9度30分,说明这里是欧洲大陆的最西端。 罗卡角曾被网民评为“全球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 21. 很遗憾在这里没有遇到好天气,只能安慰自己,十几天的南欧旅行哪有可能天天都是晴天。 22. 从石碑往前走十几米便是陡峭的悬崖,悬崖边有一段用石块筑成的矮墙。站在矮墙边看着悬崖下海浪拍打着礁石。 “罗卡”是岩石的意思,地势陡峭、三面环海,风高浪急。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由此驶入里斯本港口。 23. 这幅罗卡角油画是团友叶先生回国后根据图片画的 24. 面对大西洋,远眺彼岸的美国。 朋友圈里有人问:看到美国东海岸了吗? 先生答复:“不靠视力靠想象” 25. 罗卡角的风超级大,幸亏帽子是有绑带的,否则帽子早飞到大西洋了。此时天空飘了一丝细雨,把相机镜头打湿模糊了 26. 纪念碑的侧面 27. 继续往下走,罗卡角悬崖边壮观景象 (团友洪先生拍摄) 28. 海浪一波一波涌来,击打在黑色礁石上,变成一块块飞花碎玉(团友洪先生拍摄) 29. 30. 31. 32. 临海有一大片草地,开满各种野花
33. 仿佛是在大草原 34. 短暂的游览即将结束,原路返回 35. 欧洲的“天涯海角”再留个影 36. 这是罗卡角的旅游服务中心,进门右侧是卫生间,在左侧柜台花5欧可以制作一张“XXX驾临欧洲大陆最西端”的证书。原以为制作很简单,前去交费,却说还要到一旁去填表,没有时间了只好放弃。花0.5欧(约合人民币4元)上厕所,没想到收费的卫生间还要排队,站在我前面的老外两手一摊表示无奈。搞得我是最后一个回到大巴车上的。 在西藏海拔4900米的羊湖、世界最高楼迪拜塔、纽约帝国大厦、欧洲天“天涯海角”的厕所都留下印迹,终身难忘 。 37. 离开罗卡角时飘来一阵雾,我们还庆幸在山顶时没有遇到大雨和大雾。结果当车子行驶到山下,眼前又是一片蓝天白云、蓝色的大海、白浪白沙滩。 (图片摄于2018.06.02,除署名外,其余为先生拍摄,博文于2018-08-04 06:08:39发布在新浪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