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看中国与世界2021年,全球的水泥产量为43.1亿吨,其中中

 昵称30717137 2022-05-20 发布于江西
数字看中国与世界

2021年,全球的水泥产量为43.1亿吨,其中中国的产量为23.6亿吨,占比约55%。数字的后面,就是世界可分为中国和外国两个国家。

有很多鼓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学者和公知说,水泥行业是高污染、高排放、低端的落后产业,在发达国家是被限制发展的,没什么好自豪的。

他们说得对不对呢?也对,更不对。

说对,
是因为水泥行业的确是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业,欧美等国家也确实有一些环保政策在抑制这一类行业的扩张。但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它们在全球能找到更低成本的供应,这一点,专家和公知则未必能洞悉。
欧美通过产业链分工的全球布局,将环境影响放在它国,而自己只需要印钱就好了。如果产业链分工发生变化,或者说它们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下移,你看它们还发展不发展?
所以,这一类的声音听听就好,当不得真,否则就要吃大亏。

说不对,
一则是因为环保技术的发展、政策的强制性要求,高污染和高排放,早已不是问题。
现在,我国的单位水泥产量产生的排放污染,比之二十、三十年前的污染和排放,己近乎降低了98%以上,可以忽略不计。它已经从一个破坏环境的产业,变成了一个环境友好型的产业。
二则是因为钢铁、水泥行业是国家建设基础中的基础。没有钢铁,没有水泥,国家建设就无从说起。
以前,老百姓盖房子,主要用木材、土坯块。即使是城市,也主要是青、红砖为主。这样的建筑材料,是支撑不起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

建国初期的1949年,我国水泥产量只有区区的66万吨,印度214万吨,美国3594万吨。
那个时候,城市和农村,只有低矮的建筑和残垣断壁,只有土路和沙砬铺面的道路。这一方面是工程技术的落后,但更重要的是没有现代化的建筑材料。
那时候的水泥,老百姓称之为“洋灰”,因为我们自己生产不了,需要从国外进口,所以连名称也带着“洋”字。“洋灰”的称谓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随着一代又一代从那段历史中走过来的人的故去,逐渐退出历史舞,直到本世纪初,“洋灰”之名,才算彻底寿终正寝。

再看看现在,中国的城市,随便一个三四线的城市,城市建设水平拿到国外99%的国家,也是数一数二的。而在农村呢,农民自建房用的也是钢筋水泥,村村通公路,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纵横几十万公里的引水渠,也是高质量的混凝土工程。不要说建国初期,就是十年前,这也是不敢想象的。

因此,作为水泥产业的绝对大国,我们在批评当中应该要有绝对的自豪。我们不但不能弱化这个行业,还应该赋予这个行业更高的科技含量,更高的环保标准要求,使之成为造福社会和国家的硬实力的基础法行业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