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瓷器收藏的藏友很多,由于大部分藏友都是工薪阶层资金有限,加上鉴赏水平的局限,所以能够玩官窑,五大名窑的藏友并不多,大家把眼光都集中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民窑瓷器收藏方面,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之外,主要是晚清民国时期的瓷器相对年份较浅,存世量较大,价格也相对亲民,比较能够识别和承受。但是现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民窑瓷器仿品也很多,想一眼断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从多方面综合鉴别真伪。 从胎体上看,这一时期的民窑瓷器胎体普遍厚重,有压手感,如果上手感觉轻飘飘的,定是仿品无疑,这一时期的胎釉普遍不够白,看上去应该是种卵白釉,像鸭蛋壳的颜色,特别是晚清民初,釉面杂质较多,露胎部分略显糠杂,没有清中之前的瓷实坚硬,也没有民国后期的细白 ![]() ![]() ![]() ![]() 从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比较抽象随意,但线条却不失灵动,晚清同光青花 粉彩瓷器的人物开脸都很概念化,同治人物有眼无珠,光绪人物笑眯眼,而民国早期的仕女线条都很精细,但普遍都只剩一瓜子脸,一点朱唇,眉眼大都淡无,民国后期新粉彩的人物画得都很写实时尚艳丽。 ![]() ![]() ![]() 从用彩上看,晚清同治彩最为厚重,有很强的凝结感,胶质感,而光绪到民初粉彩要浅薄得多,特别是浅绛彩,作为低温釉上彩更是非常淡雅,但脱彩也较严重,但釉面的浪荡釉却十分明显,这在光绪瓷器上尤其突出,民国早期的彩清新脱俗,民国后期的彩瓷亮丽明艳。同一色调的彩料会有浓淡深浅的自然过渡,特别是矾红彩更为明显。 ![]() ![]() ![]() ![]() ![]() ![]() ![]() ![]() ![]() 从书法风格上看,真品的书法相当娴熟,书写流畅,绝不拖泥带水,晚清民初的书法墨迹淡雅,民国后期的墨迹浓厚,但无论是淡浓,笔画的顿笔处都必须有明显的墨迹沉淀干老的特征,如果没有就是新仿无疑。 ![]() ![]() ![]() ![]() ![]() 从款识上看,晚清民初基本上都是印章款,同治年制居多,民国中后期底款多为红店字号印章款。不管是同治年制还是红店字号,都是老印泥盖款,边框都不太规整,字体也比较古朴随意,那种边框太过规整,印色油腻且整体一色的款识都是仿品无疑。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