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芯片失效分析

 mzsm 2022-05-20 发布于湖北
  成功的芯片是一样的,失效的芯片各有各的原因。失效的芯片按功能总结成几大类:

    第一类是功能类失效,如功能覆盖不全,覆盖率不够,流片测试,预期的功能达不到。做兼容类芯片,与兼容芯片的工能存在差异。这类改版代价非常大,基本上之前的流片,只是流片验证,ECO之后的功能仍然会存在流片失效的风险。改版基本上FULL MASK改版。

  第二类失效归结为时序类:时序约束覆盖不全,导致部分功能逻辑的setup 或者hold时序不收敛,如setup时序不收敛,达不到设计指标要求的工作频率,降低工作频率,能实现逻辑功能,有的芯片可能会出现HOLD时序违反,hold时序违反,怎么样降低工作频率都不能实现正确的逻辑工,但是仿真的功能是对的。

第三类:异步时序逻辑芯片失效,异步时序的先后时序路径到达不一致,导致逻辑功能不正确,容易受电压 控制信号跳变形成的电源 地的噪声影响,形成逻辑功能失效。

  第四类:芯片性能不达标,如芯片需要满足TTL电平识别,由于IO的输入输出的识别或者驱动阈值电压不够导致输入TTL无法识别,或者输出IO同时翻转的信号PAD数量多,电流变化率快,地弹 电调过大,影响逻辑电平的识别。

   第五类:ESD可靠性时序,芯片接触带静电的人体会发生放点,由于芯片内部ESD电路保护结构不完善,导致IO管子或者内部管子的栅氧击穿 源漏击穿 ,导致芯片功能失效或者漏电流增大。

  第六类:应力导致芯片失效,芯片受外部应力的影响,导致芯片内部有源区出现开裂,金属线存在开裂,导致功能失效,或者漏电流增加等现象。

  第七类:寿命问题,芯片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功能异常,漏电流变大,金属线EM严重超标,导致金属线电迁移出现金属线的开路和短路情况。

  第八类:沟通不善导致的数据出现的短路 开路等问题,如工艺厂没加SESRLING,导致TEST KEY与IO PAD 短路。前后端沟通不善,出现用错版本等现象。

  第九类:封装 绑定导致,芯片虚假焊接,信号开路,绑定线过密出现,出现绑定线短路,导致芯片功能异常。

  你知道还有哪些芯片功能失效或者遇到过的芯片失效案例,欢迎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