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反对傅作义起义的人

 闲之寻味 2022-05-20 发布于广东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和蒋军进行了长达四年的解放战争,最终我军以弱胜强,战胜了蒋介石号称的八百万大军,于1949年成功建立新中国,定都北京。

众所周知如今的北京在民国时期称为北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城,有非常大的文化价值,是清王朝时期的首都。经过了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后,北平大体上有所损坏,所以在解放战争期间,我军为了避免北平免遭炮火,同当时驻守北平的傅作义进行了商谈,要求他和平解放北平。

当时傅作义面临的局面已经非常被动了,首先东北地区的蒋军已经被消灭了,张家口,天津等外围守军都被我军歼灭,傅作义虽然有二十万大军,但面对我百万大军面前还是显得没有底气,一番考虑后,傅作义决定和平起义。

傅作义虽然手握大权,但实际上当时傅作义身边不全都是亲信,还有一部分的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傅作义在大会上宣布起义后,在场的所有国军将领都沉默了一段时间,没过多久,有三个人相继站了出来,反对傅作义的“投敌”行为,大声抗议这次傅作义的变节,然后指着桌子打骂后离开了。

那么这三个反对傅作义起义的人分别是谁呢?他们分别是李文,石觉,袁朴这三个人。他们的身份都是蒋介石嫡系部队的高级将领,如果傅作义起义的话,有损了他们的利益,所以这三人不同意傅作义是能预测到的事情。那么傅作义的部队,怎么会有蒋介石的嫡系呢?这还得说一下傅作义大军的组成成分。

在1949年的时候,华北剿总人马一共有大概四十万人,其中一部分是傅作义本人的队伍,属于绥军系统,是傅作义的私人资本。另一部分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 ,这部分人马和傅作义的部队之间有些间隙,虽然名义上归属傅作义统帅,但实际兵权在李文,石觉,袁朴等人手里,傅作义是指挥不动他们的。

李文,石觉,袁朴反对傅作义起义后,他们的结局如何呢?

首先是李文,在起义前他虽然是兵团司令,但实权很大,二十万的蒋介石嫡系部队他都有指挥权,可以说起义前李文能控制华北地区中央军。在傅作义宣布起义后,李文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傅作义扣押了李文,让他交出兵权后还给他自由,李文无奈只能只身离开傅作义,来到了蒋介石身边。此后李文被任命为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五兵团司令官,后在战场上被我军俘虏,乘着我军不注意的时候逃脱先来到香港,经过蒋介石同意来到了台湾,最终在台湾终老。

石觉是第二个反对傅作义起义的人,此人对蒋介石十分忠诚,听说傅作义要起义,他在会上流泪不止,大呼对不起校长蒋介石的栽培,说得在场很多人都有所愧疚。傅作义也没有过多为难他,让他只身离开了北平回到了南京。

回到南京的石觉继续被蒋介石重用,先后担任了上海防守司令等职务,面对我军的进攻,石觉的部队无法抵挡,于1950年5月率领12万余人撤退台湾。此后石觉在台湾也颇受信任,晚年喜欢上太极拳,积极出钱推广该项运动,于1986年9月23日病逝于台湾。

第三位反对傅作义起义的将领的袁朴,此人名气较低,但在华北算得上是一名实权将领,担任第16军军长,手里的人马也有两万多。看到石觉和李文挑头反对后,袁朴也选择反对傅作义的起义。

傅作义也没有为难袁朴,把他放回南京后被蒋介石任命为西安绥靖公署干部训练团教育长,胡宗南战败逃往台湾后,袁朴也跟着从海南岛逃到了台湾,出任国防部参议。在台湾袁朴地位步步高升,担任兵团司令的同时军衔升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1991年1月19日在台北去世。

李文,石觉,袁朴这三个结局大致相同,都是逃往台湾后病逝,算是善终了。对于那个时代的人,由于信仰不同,处在不同的阵营属于正常现象。傅作义为了民族大义,选择和平解放北平的方式必将会名垂青史,受到后人的好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