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新剧《凭栏一片风云起》中,王牌飞行员张启改编此诗的后两句为“凭栏一片风云起,莫做神州袖手人”。  因为此时处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夕,自然是神州大地动荡不安,山河破碎,风雨飘摇,怎能凭栏袖手。从剧名就透露出一股热血励志之感,到剧情内容更是如此。湖南卫视再次推出了抗战大剧,《凭栏一片风云起》一开播收视不断攀升,最终同时段卫视夺冠。 胡一天+章若楠,王劲松、张晞临、张赫、高伟光、胡亚捷、王思懿等六大实力派作配,首播两集,热血青春又励志,难得的一部家国情怀大于儿女情长的年代剧。抗日剧,早已烂大街,后来又出现了众多抗日神剧,所以一提起抗日剧就会想到那些神剧,真的是可惜了这一题材。不过,对于《凭栏一片风云起》不同于其它抗日剧,而是聚焦在热血青年报效祖国之上,一文一武,展现当时有志之士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虽然道路不同,但是方向一致,除去热血青年,还有老一辈的文人志士“我以我血荐轩辕”。一边是商会会长捐飞机,一边是文人志士们保护文物,国难当头,虽然依然有着内部矛盾的斗争,但是首要任务还是抗日救国。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举国上下抱成一团抗日才是关键。当然报国,不仅仅是武力,还有文物的保护,这就有了大学教授们对刚刚出土的武丁甲骨文的保护。从1928年至1937年,先后发掘了15次,而该剧所呈现的就是最后一次后的情况,对甲骨文的保护迫在眉睫,当然又加上内部矛盾,在被发现之时,剧中就出现了第一位自我牺牲的教授,金至烈,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至烈至刚,在共产党员的身份暴露后,不得不做出抉择,牺牲自我,保护大学的地下党组织,保护武丁甲的历史文脉。 而对于张晞临饰演的孟无染,作为书香世家,推崇的是教育子女当敦品励学,因为其先祖曾历经“一日之间,国帜三易”的奇观,所以“痛感救国之道,端在教育”,这就有了孟无染私自更改女儿孟海棠的志愿,从考古到师范,是在替女儿的未来考虑,毕竟考古风餐露宿,作为女孩子家必然是不合适的。 虽然此时的孟海棠还不甚理解,甚至还据理力争,反抗父亲,但是逐渐的他会意识到父亲的一片用心良苦,可是山河破碎之际,最终还是义无反顾踏上了报国保护武丁甲之路。 一心只想招飞,不为其它,只为救亡图存。从弃笔从军,到不顾一切阻挠,去大学招飞,甚至亲自上阵试飞,出身于富商之家,有着如此救国之志,颇为难得。张启说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相公凭栏经风云,莫做神州袖手人”。历经几次见面之后,二人也是互生情意,孟海棠从反对娃娃亲,到一见钟情,大时代之下的儿女情长,在开头两集显得弥足珍贵,看似偶像剧的路数,实则是先甜后苦再悲。从年轻人到老一辈学者,他们都身处乱世,断不能置身事外,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抵御外敌救亡图存。青年人有着自己的兴趣和信仰,但是在这个时代之下,最终都跳出小家小爱之中,成为有志之士,一边是守护文脉,一边是杀敌报国。开头让我们看到了一代热血青年的家国情怀,大时代小人物,不分贵贱,只谈壮志。 一开始就点题,也奠定了全剧的基调,“凭栏七君子”,虽然身份不同,年龄各异,但是都拥有着一腔热血报国之志,身处危难之间,实现报国壮志。作为热血青年,断离不开儿女情长,该剧开头众人也是谈起结婚之对象,都有着目标和方向,这与主题并不冲突,让人物角色落地,也更加真实、丰富。但是在当时,尽忠报效与执子之手难以两全,所以这些青年男女的情感必然是起伏坎坷,波折不断,正是如此,也让他们之间的感情愈加笃定深沉。当然家国大义大于儿女情长,才有了“凭栏七君子”的结盟。 《凭栏一片风云起》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聚焦一群热血青年的报国故事,又有着老一辈文人墨客牺牲奉献,热血励志,正能量满满,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