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型啃老”已悄然蔓延,家长却浑然不知,还觉得子女很有出息

 千冰室 2022-05-20 发布于四川

你怎么理解“舒适区”这个词?是不上进的一种表现,还是平凡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很多学生要面临就业困难的难题,所以学生们心里就会形成一种想法,与其和那些同学争抢一个岗位,或者是在职场上内卷,还不如提高学历,或者是报考一份“铁饭碗”的岗位。

虽然近年来大学生考研人数占据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一半还要多,考公的人数也是逐年增加。很多学生在家里面备考多年,却还是没有被录取。不过家长却觉得很正常,毕竟是自己的宝贝,哪怕不出去工作也没有关系。

但是家长们心里体贴学生们,可有的学生心里并不是这样想的,他们一开始可能还想要找工作,但是在“舒适圈”里面待久了,也习惯了,受不了职场“早八人”的工作,甚至也不愿意工作了。

小李毕业于广东的某所工业类大学,因为学习的专业比较冷门,所以毕业之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全靠家里的接济。最后小李决定考公务员,上岸就是获得“铁饭碗”,也能扬眉吐气了。

小李想要考公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大力支持。但是毕竟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招考的岗位并不多。小李连续报考了3年,都没能上岸。这个时候小李产生了放弃的想法,父母也表示,如果不想考了出去找一份工作也可以。

听到这话小李犹豫了。他已经毕业3年了,失去了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还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哪个公司会愿意招他?想到这里,小李又和父母表示,自己还是想继续报考公务员,毕竟只要成功上岸,马上就要好工作了。

看到小李是这样的想法,父母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答应了。他们觉得儿子一直很努力,早晚有考上一天,那时候就也能争一口气了。

近年来这类“新型啃老”的现象频频发生,但是不仅家长们不觉得有什么,时间长了,就连学生自己也觉得理所应当了。这类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家长们的观念。

很多家长都觉得铁饭碗好,旱涝保收,而且是国家单位很体面,所以学生们大学毕业后,家长们都催着学生们考这类岗位。但是家长们却忽视了考试的难度,很多学生一开始是在家长的要求下报考的,但是因为连续几年没有考上。

也失去了就业的最佳机会,最后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报考,所以新型啃老就产生了。不过很多家长却并不以为然,还觉得子女很有出息。

大学生要有未来发展规划,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大,为了缓解学生们的就业压力,国家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下发了很多政策,很多用人单位开设了不少只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岗位。

学生们报考这类岗位,竞争力会比较小。除了国企之外,一切私企也会愿意培养应届大学毕业生。但是一旦学生们错过了这个机会,失去了这个身份,那么未来就业会更加困难。

考公考研确实比较有前景和发展,但是并不是每位学生都适合,一旦发现自己距离目标相差很远的时候,学生们就应该及时止损,赶紧去做一些合适自己的事情,这样才能避免毕业多年仍然一事无成的情况发生。

大学期间,学生们就要清楚自己的定位,了解自己未来想要做什么,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是提高未来就业和考研考公上岸率的关键,大学期间也不能松懈,要有针对提高自身含金量。

写在最后:

考研不仅考察学生们的笔试成绩,对学生们复试的综合表现也有要求。学生们在提高自身文化课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科研方面的能力和相关材料证明,这在复试的过程中,更受导师的青睐。

考公要尽早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行测和申论的题目都比较新颖,想拿高分要随时关注新闻动态,了解国家大事。

如果连续考了几年,还没有成功上岸,就要仔细考虑一下了,这两个考试是否适合,未来考上的概率有多大等等?希望学生们也能体谅一下父母,不要做新型“啃老人”。

今日话题:你身边有这样的“新型啃老人”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