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遗传特点 MGS在1822年被Johann F. Meckel首次报道,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罕见致死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17q21-17q24[2]。至少12个基因的突变已被确定可引起MGS,其中MKS1, MKS3/JBTS6, MKS4/JBTS5和MKS6/JBTS9最为常见[3]。MGS的致病机制,目前认为与纤毛功能的异常有关。纤毛是一种多见于脊椎动物细胞的突起结构,分布于除白细胞外的所有细胞表面,具有高度保守性,在细胞迁移和胞内外信号转导途径上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集中于纤毛或基体部,这些基因的突变可导致纤毛的组装及功能异常,由此导致的疾病被称为纤毛相关类疾病[3]。(比例,热点突变,画图) ![]() 02 临床特点 MGS的主要特征为枕部脑膨出、严重的多囊肾以及多指(趾)。主要诊断标准应至少包括囊性肾发育不良、枕部脑膨出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以及多指(趾)畸形中的2种表型。此外, MGS还与很多其他发育异常密切相关, 包括唇腭裂、生殖器发育异常、房间隔缺损、脐膨出、胼胝体发育不良、Dandy-Walker畸形, Arnold-Chiari畸形等。(主要特诊比例) ▲ 图1.显示Meckel-Gruber综合征患儿脑膨出 图2. MRI显示脑膨出 图3. X射线成像显示多指畸形 图4. CT成像显示唇腭裂 图片引自参考文献[4] ![]() 03 鉴别诊断(区别) 临床上,表型较轻的MGS需要与Smith-Lemli-Opitz综合征、Hydrolethalus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Smith-Lemli-Opitz综合征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以中枢神经系统及泌尿生殖系统的多发性畸形、轴后性多指(趾)、肝胆管异常为主要特征。 Hydrolethalus综合征是一种隐性遗传的致死性畸形综合征。与MGS的区别在于不表现出多囊肾及肝胆管异常。 13-三体综合征患儿中常见胰腺发育异常、心血管畸形及眼部异常[5]。 ![]() 04 预防及预后 在绝大多数病例中,MGS会导致产前或者围产期死亡,因此产前诊断对于就胎儿预后不良问题向其父母提供咨询以及解释后续妊娠复发的可能性非常重要。在妊娠期14.3 ± 2.6(范围11-36)周时, 基于产前的超声检查可以诊断90%的病例[6]。其中四维超声检查在评估面部特征和畸形、肌肉骨骼畸形及运动受限程度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在未出现羊水过少的情况下,经验丰富的超声医生在孕中期可观察到胎儿是否存在多指(趾)畸形。当存在严重的羊水过少时,核磁共振可作为超声评估胎儿异常的有效补充,尤其是针对MGS常见的神经系统异常,核磁共振具有更明显的优势。该病预后差,多数在新生儿期死于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缺陷或肾缺陷,应加强婚、育的优生指导。 ![]() 参考文献: [1] Salonen R, Norio R. The Meckel syndrome in Finland: epidemiologic and genetic aspects. Am J Med Genet. 1984, 18(4): 691-698. [2] P Paavola, R Salonen, J Weissenbach, et al. The locus for Meckel syndrome with multiple congenital anomalies maps to chromosome 17q21-q24. Nat Genet. 1995, 11(2):213-215. [3] C Knopp, S Rudnik-Schöneborn, T Eggermann, et al. Syndromic ciliopathies: From single gene to multi gene analysis by SNP arrays an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Mol Cell Probes. 2015, 29(5): 299-307. [4] Pinar Aydin Ozturk, Muhammet Asena, Salim Katar, et al. Meckel-Gruber Syndrome: A Case Who Lived for 5 Months. Pediatr Neurosurg. 2019, 54(4):277-280. [5] Salonen R. The Meckel syndrome: clinicopathological findings in 67 patients. Am J Med Genet, 1984, 18(4):671-689. [6] Shruti Khurana, Vikram Saini, Vibhor Wadhwa, et al. Meckel-Gruber syndrome: ultrasonographic and fetal autopsy correlation. J Ultrasound. 2017, 20(2):167-170. 读完本文我们再来温习下其他文章: 专家简介 贾仲林,口腔基础医学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副教授,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口腔遗传病研究室的设计与运行管理负责人,美国艾奥瓦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中国遗传学会会员,北美华人遗传学会会员,四川省医学遗传学会高级会员,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委会会员。 学术成绩: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四川大学青年基金科研项目1项,口腔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1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转化实验新技术项目1项;作为第一参加者参与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 《耳鼻喉口腔罕见病精准诊疗技术研究》子课题“口腔颌面部罕见病精准诊疗技术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2项;发表科研论文24篇,其中第一及通讯作者SCI论文15篇。 参编《唇腭裂综合治疗学》和国内首套口腔疾病就医指南丛书:唇腭裂与面裂就医指南;获2015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银杏叶青年学者奖和2017年华夏医学科技奖。精通遗传、统计、生物信息,擅长唇腭裂遗传学研究和遗传咨询。 ![]() |
|